APP下载

基于“两山理论”的我国民族贫困地区生态扶贫路径探究
——以云南省大理州为例

2019-01-15王薇淇

山西青年 2019年14期
关键词:大理州洱海银山

王薇淇

(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24)

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湖州考察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由于特殊的历史因素和民族特点,我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贫困发生率也相对较高。这些地区大多经济较为落后,生态良好但脆弱。在这些地区开展扶贫工作的过程当中,如何实现既保护好“绿树青山”,又获得“金山银山”就显得尤为重要。

大理州地处滇西腹地,历史悠久的白族文化与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使其闻名中外。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州上下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脱贫攻坚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累计减贫30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4.7%降至4.07%。在大理州的过去脱贫实践当中,对经济增长的过高追求导致一些污染问题的出现,而出现污染问题的地方往往生态较为脆弱,一旦污染,便难以恢复。当污染问题越来越多的涌现,这种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习近平“两山”理论的提出正是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

一、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大理经验

(一)将中央生态文明思想转化为基层生态文明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当中说:“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层面上对生态文明建设指导思想和战略的凝练总结,放到地方具体的实践中来说,需要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适合的做法。结合大理的环境,大理地处云贵高原,地形多以山地为主,是以白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受到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交通相对闭塞,人民的平均受教育水平也不高。所以大理便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地方和人民的生态扶贫之路。

“三清洁”活动就是一个典型的成功地方转化。所谓三清洁指的是: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该活动旨在广泛动员全州各级各部门和广大群众投身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中,围绕“打造天蓝、地绿、水净”目标,积极创造清洁卫生的宜居宜业环境。活动开展以来,各部门和县市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生活环境改变了,人民生活幸福感提升,在主观上想要脱贫的决心更加坚定了。

为什么大理的“三清洁”活动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就是因为当地在贯彻执行中央生态文明思想的同时,开辟了一条适合地方的,老百姓能够接受并广泛参与的地方“生态文明之路”。成功的将中央战略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转换成了有地方特色的、与地方实际相结合的做法,与习总书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期望高度契合。”

(二)将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相结合

从过去“只要金山银山”的邪路一步步走到今天“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正路,是用无数的教训换来的。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山”理论之前,几乎没有人会把象征财富的金山银山和象征环境良好的绿水青山结合在一起,“两山”理论的提出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也是为我国的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2018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林业局、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了《生态扶贫工作方案》提出,到2020年,贫困人口通过参与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和发展生态产业,收入水平明显提升,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人口如何通过参与保护生态来提升收入甚至脱贫?大理就给出了很好的例子。

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南大理考察,在古生村视察洱海时,他嘱咐道:“一定要保护好洱海,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这既是习总书记对大理人民的殷切希望,也为大理洱海保护治理工作提供了方向。

在近四年的时间里,全大理州干群齐心,开启了洱海保护和治理的持久战,包括流域“两违”整治、村镇“两污”整治、面源污染减量、节水治水生态修复、截污治污工程提速、流域执法监管、全民保护洱海为主要内容的洱海保护治理“七大行动”。洱源县因地处洱海源头而得名。“洱源净、洱海清、大理兴”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洱源县更用实际行动做出了一个在保护绿水青山中实现精准脱贫的榜样。

洱源利用“以湿养湿”模式,累计投入4亿多元恢复建成湿地1.64万亩,每年为群众增加租金收入4700多万元;引导群众发展1500多亩海菜种植,产值达1200万元;开发多种形式的公益性岗位,从贫困户中吸纳天保员、护林员、保洁员、河道管理员、管水员、森林防火专业扑火队员等906人,每年为贫困群众增加700多万元工资性收入。

同时,洱源“生态+”产业扶贫模式见成效。纸厂村过去是靠毁林开荒勉强解决温饱问题,而现在靠山嵛菜种植实现了绿色生产方式致富,2017年全村经济总量达1250万元,人均纯收入5704元;起胜村发展林下经济套种马铃薯,种植华山松套种中药材,让200余户贫困户因此受益。

作为云南省2017年实现脱贫摘帽的15个贫困县之一,洱源县立足实际,把脱贫攻坚和洱海保护治理工作结合起来,实现了环境保护和脱贫攻坚的“双赢”。给其他县、州、省提供了一个生态扶贫的样本。

二、将“绿水青山”更好的转化为“金山银山”

上文提到了云南省大理州在践行“两山理论”的过程之中的一些典型的案例,类似的做法不胜枚举。总结起来,有其中以下几条路径:

(一)创造和借鉴并举,探索地方生态脱贫特色之路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每个地方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背景。中央出台的路线、方针、政策虽然面对的是全国各地和各族人民,但是生硬地照搬照套肯定是行不通的。就民族贫困地区来说,一是地形状况复杂,二是人民群众的受教育水平较低,没有办法对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直接宣讲,需要结合地理条件、民族风俗等改编语言、形式,变成人民易于接受和愿意参与的方式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二)事前监管,比事后弥补更重要

前文举了很多优秀的生态扶贫大理经验的例子,但这并是说大理在生态脱贫的过程当中就是一直成功的。凡事都有两面性,在洱海保护方面,大理也有监管不力的例子。2017年4月1日,对于洱海流域水生态保护区核心区的餐饮服务业的专项整治正式开始,上千家餐馆客栈停业整顿,这种壮士断腕式的做法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人提出质疑说:为什么不在兴建客栈之初就监管到位,而是要等到所有人力财力物力都已经投入进去的时候才勒令停业?监管不力的声音此起彼伏。面对客栈经营者们关于治污要求和办证困难的质疑,大理市委书记高志宏承认,在客栈的发展过程中,规划和审批存在滞后的问题,突然发现雨后春笋般冒出了很多,就觉得难以承受。这种快速发展,是管控不力的结果,没有严格地按照规范和条例执行,政府负有责任。但他也认为,政策的反复与变化,是洱海水质变化速度过快所致,一旦洱海水生态破坏,难以修复,必须采取断腕式治污。

这种“一刀切”式的整治是典型的“亡羊补牢”,相比于事前严格的监管,将不符合规制的围建扼杀在摇篮里,现在的做法损失显得未免有些巨额,甚至会造成新一轮的贫困。这与大理追求经济发展,让人民脱贫致富的初衷背道而驰。

绿水青山才是创造金山银山的基础,客栈能够带来一时的经济收入,但是水质破坏了却无法恢复。总结过去的教训,要明白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事前监管能够及时防范、及时止损,比事后弥补的成效好太多。

猜你喜欢

大理州洱海银山
既要GEP也要GDP 普洱的绿水青山正成为金山银山
国外是如何保护“金山银山”的
洱海月下
洱海,好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洱海太湖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爱上洱海,只需要这十个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