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治淮七十载 同心筑梦新时代
2019-01-15山东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刘中会
山东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 刘中会
山东省淮河流域分为沂沭河和泗河(南四湖)水系,位于山东南部及西南部,流域面积5.1 万平方公里,土地、耕地、人口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流域内矿藏资源丰富,交通发达,是山东乃至全国重要的粮食基地、能源基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流域内年均降雨量约750 毫米,比全省平均水平多12%,且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汛期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0%以上。由于地形复杂,地貌多样,湖泊、水库、塘坝众多,河道源短流急,汛期水库安全压力、出险概率和防洪排涝调度难度大,历来洪涝灾害频繁。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发生的7 次流域性大洪水有6 次发生在淮河流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历届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治淮工作,团结带领流域广大人民群众抢抓机遇兴水利、众志成城除水患,掀起了波澜壮阔的一轮又一轮治淮热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书写了山东治淮史的一页又一页崭新篇章。
一、治淮历程回顾
70年来,山东以“导沭整沂”为开端,陆续展开各类治淮工程建设,人民胜利堰、分沂入沭、南四湖治理、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等骨干枢纽工程相继建成,占全省三分之一国土面积的沂沭泗流域洪涝威胁基本解除,为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防洪安全保障。
(一)1949~1956年:导沭整沂工程初步打开沂沭河洪水出路阶段。1948年9月,中共中央华东局批准了导沭工程实施方案,山东省实施规模宏大的“导沭整沂”工程,开挖了新沭河、分沂入沭水道,修建了江风口分洪闸,开辟了邳苍分洪道,修筑了人民胜利堰,初步提高了沂河的防洪标准。
(二)1957~1968年:进一步建立沂沭泗河防洪体系,开始打开南四湖洪水出路阶段。1957年南四湖流域特大洪水之后,打开南四湖洪水出路迫在眉睫。1958年,南四湖新修湖东、湖西大堤、二级坝,并在二级坝上建起3 座大型节制闸和船闸,使南四湖的调蓄能力有了较大提高。1958~1959年,开工建设14 座大型水库并于1960年基本建成蓄水,对调节洪水起到了显著作用。
(三)1969~2010年:实现东调南下,全面打开沂沭泗洪水出路、建立沂沭泗防洪体系工程阶段。东调南下工程与南水北调、胶东调水并称为山东省“三大水利工程”。1971年,国务院制定了沂沭泗地区防洪规划,即东调南下工程总体规划,以提高沂沭泗河中下游地区的防洪标准,解决鲁南、鲁西南、苏北地区的洪涝灾害问题。到1981年底,东调工程先后建成了分沂入沭彭家道口分洪闸、新沭河泄洪闸等骨干工程。南下工程实施了韩庄运河扩大、韩庄运河节制闸扩建工程,初步建成了沂沭泗水系的防洪工程体系。1991年,淮河、太湖两流域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制定了建设19 项治淮骨干工程的宏伟规划,其中涉及山东5 项。一期工程于1991年开工,2001年底基本完成,按20年一遇防洪标准建设,山东境内工程总投资12.2 亿元,建成了15 个单项工程。续建工程于2005年12月6日正式开工,2009年底完成主体工程,共涉及山东省10 个单项工程,包括:刘家道口枢纽、分沂入沭扩大、沂河、沭河和邳苍分洪道治理工程、新沭河扩大工程和南四湖湖东堤、韩庄运河扩大、南四湖湖内工程、以及南四湖湖西大堤加固工程等,总投资约50 亿元。
(四)2010年至今:进一步加快治淮工程建设阶段。2011年,国务院启动进一步治理淮河工作。2013年,国务院批复《淮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联合印发《进一步治理淮河实施方案》。山东首批开工的洙赵新河徐河口以下段治理工程已于2016年底完成建设任务,有效提高了工程整体防洪和除涝标准,显著改善了工程沿线的灌溉供水保障能力。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南四湖片治理工程自2017年9月开工建设以来,连续两年超额完成年度投资目标任务;南四湖湖东滞洪区建设工程2017年11月前期工作全部完成,即将开工建设;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沿运片邳苍郯新片区治理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庄里水库是国家172 项重大水利工程,总库容1.33 亿立方米,是山东省改革开放以来兴建的第一座大型山丘区水库,工程于2016年1月开工建设,2019年3月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并于7月通过下闸蓄水验收,对缓解枣庄市水资源短缺状况,提高十字河流域的防洪能力具有显著作用。
二、治淮成就斐然
经过70年的不懈努力,山东治淮建设坚持兴水利、除水害、惠民生,取得了丰硕成果,治淮工程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不断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可靠水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新需求。
(一)建设成就巨大。70年来,山东淮河流域开展了多轮治淮建设,总投入超过400 亿元,由水库、河道堤防、蓄滞洪区、控制枢纽和湖泊等组成的流域防洪除涝减灾工程体系基本形成。流域内修建5 级及以上堤防总长度超过9000 公里,规模以上水闸2290 座;建成各类水库近2000 座,总库容达到62 亿立方米;500kW 及以上水电站25 座,装机容量4.7 万千瓦。流域内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超过120 万平方公里,初步建成了流域上游坡面径流调控、沟道蓄水拦沙等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建成水库塘坝灌区、河湖灌区、机电井灌区、引黄灌区四大灌溉体系,有效灌溉面积2705 万亩。
(二)社会效益显著。东调南下工程使沂沭河洪水就近东调入海这一科学构想变为现实,流域重点河道总体上达到了20年一遇防洪标准,骨干工程达到50年一遇,成功抵御了多次流域性洪水与干旱,水旱灾害的防灾减灾效益显著,有效保障了流域内农业、工业、旅游业、商贸业的蓬勃发展。2017年,流域内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1.7 万亿元,是2010年的2 倍,是1978年的近300 倍,过去水旱灾害频发的“贫困区”“山旮旯”“水袋子”已经变为“米粮仓”“幸福窝”“聚宝盆”,水利工程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愈发凸显。
(三)生态效益明显。近年来,围绕构建河湖生态新格局,全面落实省、市、县、乡、村五级河湖长体系,围绕“水多、水少、水脏、水浑”等新老水问题,系统治理和强化管护并举,切实推动河湖面貌持续改善。沂河、沭河水质在淮河流域率先达标,成为山东水质改善最明显、出境断面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沂河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被评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南四湖水质由2002年的劣Ⅴ类提升到Ⅲ类,跻身全国水质优良湖泊行列。建立了以水功能区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体制,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工作不断加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成效纳入各级政府科学发展考核体系,地下水超采区压采工作扎实推进。大力推进水利风景区建设,流域内建成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5 处、省级水利风景区66 处。临沂市联动开发“水、岸、滩”,一体打造“堤、路、景”,全力打造人水和谐、人水相亲的宜居家园,成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
三、治淮经验体会
回顾70年的治淮历程,山东治淮工作取得的辉煌成就,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各级高度重视,上下齐心协力。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淮河治理作为流域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水利部、淮委以及国家有关部委对山东治淮工作十分关心与支持。历届山东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关注和重视治淮工作,不断加大政府投入,强力加快治淮步伐。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将治淮作为促进流域内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带领流域内各市县,科学谋划实施了水安全保障规划,下足气力、久久为功,掀开了新时代治淮工作新篇章。一代又一代治淮工作者薪火相传、攻坚克难、无私奉献,为治淮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勇于创新思路,精准科学施策。山东各级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坚持“蓄泄兼筹”的方针,立足省情、科学规划、创新举措,充分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稳步推进水利改革发展。相继总结提出了诸如“根治水患、防治干旱”的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提升目标,“一河清泉水,一条经济带,一根产业链,一道风景线”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思路,“上游建水库调节,中游层层建闸拦蓄,下游建地下水库截渗”的河道治理模式,“水带地升值,地生金养水”的城市水利发展路子等等,开创了治淮事业新局面。
(三)坚持分级负责,严格规范管理。经过多年的治淮实践,山东治淮逐步探索出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和目标管理相结合”的建设管理模式,为工程的顺利建设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在工程建设管理中,建立健全了“法人负责、监理控制、企业保证、政府监督”相结合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全面开展第三方全过程质量检测,建立了治淮工程安全生产准入制度,不断强化和规范工程建设管理和资金审计监督,确保了工程安全、干部安全、资金安全。
(四)服从流域大局,团结一致治淮。团结治淮是山东多年治淮建设的宝贵经验。流域各级党委政府和群众坚持上下游、左右岸一盘棋,形成了治淮的强大合力。同时,立足“同属一流域,共傍一河水”的理念,不断加强与兄弟省份的沟通协调和协同作战,通过治水增进团结。2001年淮河中下游地区大旱期间将8 亿多立方米沂河水调入洪泽湖,2002年南四湖流域大旱期间又引江、引黄应急补水1.1亿立方米,实现了流域内“洪水联合调度、水资源相互补充”的水旱灾害防御新创举。
四、山东治淮展望
站在新起点、迈进新时代、面对新机遇,山东水利系统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水利部、淮委的具体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下,认真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十六字治水方针,积极践行“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治水总基调,从流域实际情况和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需求出发,勇于担当、甘于奉献,苦干实干、久久为功,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前列、由大到强、全面求强”提供可靠水安全保障与支撑。
(一)在贯彻新时期治淮工作部署上讲担当。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继续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倡导的上下游共保、团结治水精神,从治淮大局出发,正确处理好局部与全局、近期与长远、除害与兴利的关系,坚持贯彻部署不打折,执行政策不走样,坚定地将治淮作为全省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将水利部、淮委的一系列治淮重要部署落实落细落地。注重与兄弟省份的沟通协作,增加理解,相互支持,团结治水,共同将治淮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二)在提升流域水安全保障能力上打硬仗。以“防治水患、根治干旱”为目标,坚持“一治一条河、一治一个流域”,树立流域系统治理、区域综合治理理念,全面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深入开展风险评估,加大水库、塘坝、水闸改造整治力度。加快南四湖湖东堤封闭、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南四湖片和沿运片邳苍郯新片洼地治理等工程,使南四湖地区整体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洼地除涝标准达到5年一遇。坚持统一规划、分类实施,全面提高东鱼河、洙赵新河、万(老)福河等河道防洪标准,加快补齐流域防洪减灾工程短板。
(三)在破解民生水利发展改革难题上出实招。针对农村饮水安全、河湖清违清障、水土保持、水资源管护等一系列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领域,以破解老百姓急事、难事、烦心事为导向,全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两年攻坚行动,加快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扎实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加快推动河长制湖长制由全面建立到全面见效,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有效落实水利行业强监管的各项措施,努力形成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