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晕轮效应”心理状态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
2019-01-15王诗雨
王诗雨
(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一、“晕轮效应”词义的沿革
晕轮效应(The Halo Effect),又称“光环效应”,属于心理学范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认为晕轮效应来源于认知过程的本身,“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也称为以偏概全,或是爱屋及乌。是一种普遍的评价偏见,是对已知特质的感知向周围泛化形成一个光环而影响其他毫无关系的感知。
二、大学生“晕轮效应”的表现及心理状态形成的原因
(一)大学生“晕轮效应”的表现
我国开放四十周年,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面对纷繁的意识形态的发展会让身心迅速发展的大学生不知所选。大学生“晕轮效应”心理状态表现在其思想、生活、学习、工作中,这种泛化会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如喜欢某一文化,爱屋及乌对其国家所有的文化都表示认同,殊不知在一定程度上认同了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形态;如拥有坚定的政治方向,面对不良诱惑时可以坚定的维护我国利益。
(二)大学生的特点
大学生的大学时期是其心理特征变化明显的阶段。首先其成人感增强,但又未完全脱离稚气。虽已开始冷静客观地看待事物,但在实际对待事物的过程中仍会要求捍卫自己的观点,出现不理智的心理。并且,大学生并未真正进入社会,认为社会的心理预期是美好的,这是产生“晕轮效应的”的前提条件。
(三)思想政教育特点的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阶级性、实践性、综合性的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反映了一定的阶级、群体引导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与社会所传播的价值观相一致的社会实践活动。人们长期受有计划、有组织的、有目的的影响,在心理上对其所在的社会环境有一定的美化。因此,当面对众多选择时常会未经验证而认同某一观点。
(四)心理学理论因素
心理学整体性特点认为我们知觉特征是一个整体,其对客观事物的把握上,并不是对某个事物孤立的进行感知。而是倾向于把不同属性和部分的对象作为一个整体,使对象的属性与部分有机地联系。产生晕轮效应还在于内在的人格理论的作用。人们的品质具有内在联系性。多血质的人常常幽默热情;抑郁质的人常常优柔寡断。人们对事物的判断有一个核心特质的判断,就会自然的捕捉与其相关的特质。同时,人的性格结构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其可以从思想反映至行为,也可从行为反推至思想。
三、“晕轮效应“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如何应对其负面影响
(一)“晕轮效应”以偏概全
晕轮效应以其强烈的品质和特点,弥漫扩散以至于掩盖其他品质和特点。其以偏概全可以分为以好的品质和特点掩盖坏的品质和特点;同时也不乏运用坏的品质和特点掩盖好的品质和特点。如若运用不好,晕轮效应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作用将大于正面作用。此外,由于对一事件的认知上,晕轮效应会产生连锁反应,一件很小的事件可能会产生超出控制的影响。好比盲人摸象。
(二)如何应对“晕轮效应”的负面影响
1.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认识工作对象时,应确立不满足于表象或假象,而注重了解对方心理、行为等深层结构,注重人的丰富多彩性。①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被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观表象影响他人,应观察事物的本质。尤其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局限于“第一印象”作为评价他人的标准,避免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现失真。只有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用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处理事物。
2.提高大学生辨别正确事物的能力
大学生在心理形成的关键时期,提高大学生客观判断正确事物的能力。面对思想活跃、自主意识较强的大学生来说,要增强大学生了解事物的耐心、好奇心等。要让大学生全方位的了解客观事物,尽量避免大学生因外界环境影响造成对事物的局部认识,要达到大学生从局部的信息形成完整的了解判断,以至于延伸到其他方面,达到优化整体的目标。
3.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及时适应当前社会改变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用大学生更易接受的工作方法及内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的在社会中,如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环节主动发声、引导社会舆论宣传。通过创新工作内容和载体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教育的感染力。②增强正面声音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同时还应建立科学的监督机制,对各种程度的优化细化,区分大学生的需求,并对他们提供管理和相应的服务,通过做实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
[ 注 释 ]
①王君朝.经常性思想工作中的八个效应[J].疏导,1998(3).
②吕迪.晕轮效应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引导[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