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再思考探讨

2019-01-15黄晓波

山西青年 2019年10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体育教师教学内容

黄晓波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内江 641200)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这些年中,教育领域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但大学体育却一直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我国大学生普遍存在身体素质较差,运动能力低下的特征。在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大学体育教师应当正视自己的工作,并且对现有课程进行探索,明确其不足之处,从而为体育课程的改革打下基础。

一、体育课程改革的新趋势

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为我国体育教师找到了明确的工作方向。教师遵循新课程标准展开工作,能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新课程标准从教学观念[1]、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多方面进行了大幅度更新,所以其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性特征。教师应当紧跟时代潮流,在新课改下对当前体育教学课程进行改革,确保其先进性:首先,体育教师应当展开针对性的教学。当前,大部分院校仍旧存在“大锅式”的体育教学,学生在上体育课时,不分年级,不分性别,不分能力,这就使得整个课堂杂乱无章,教师难以应付众多的学生,学生也无法获得真正的提高,而新课程标准则要求教师应当打破现有的教学限制,将学生按照能力、特征的不同进行小组划分,然后展开针对性教学;其次,多种教学模式的构建也是当前体育教学的新发展潮流。传统的教学模式较为古板,教师秉持填鸭式的原则展开工作,学生在课堂上十分被动,新课程标准却有效改善了这一现状。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当引入全新的教学手段,并且以多种教学手法展开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目标;最后,新趋势还包括创新教育。当前社会竞争从其本质上来讲是人才的竞争。大学体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关键构成部分,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2]。教师应当力图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确保他们能够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从而实现复合型人才的打造。

二、大学体育教学课程改革的具体策略

(一)重新树立对于大学体育的观念,为学生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教师若是想要实现大学教学课程的改革,那么就应当加强对其的关注,重新树立对于大学体育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让整个改革工作更加具有方向性。首先,体育教师应当明确大学体育教学的关键所在。大学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而非体育技术,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当在确保培养学生运动能力的基础上展开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作的有效性;其次,体育教师应当对教学评价机制做出改革。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教师都是以学生的运动能力作为判断标准,这就使得学生纷纷“临时抱佛脚”,难以从根本上获得运动能力的提升,更无法实现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因此,教师应当建立以学生健康为标准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开展详尽考核,从而为教学课程的有效性提供保障。院校也应当给予体育教师支持,加大对运动思想的传播,确保学生能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积极与主动的加入到体育锻炼中来[3]。

(二)调整现有的教学内容,编写与时俱进的教材

对于大学体育课程而言,体育教材是其必不可少的内容。在传统的体育课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对学生的室外教学,室内教学大多数时候沦为了一种形式化教学,这就使得理论课程难以发挥其真正的价值。在新课改下,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其他综合素养,所以教师也应当建立与时俱进的意识,对体育教材施以改写,将其中的落后内容尽数删减,从而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同时,教师还应当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并且将教学内容以多元化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从而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对于理论课程的兴趣,实现高效的体育课堂教学。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及教材的编写时,应当坚持以育人为根本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改革与学生实际能够相贴合,从而促进课程改革的有效性。此外,教师还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与知识水平,只有肯勤于钻研的教师才能够推动体育教学的改革,实现体育教学的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对当前的大学体育教学进行课程改革,从而实现更高效体育课堂的打造。教师对大学体育教学进行课程改革,能够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让他们以更好的姿态面对未来的社会竞争,进而实现素质教育的落实。体育工作者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深入学习体育课程,并且将学习成果尽数展示给学生。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体育教师教学内容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