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优化:提升集团化办学品质的文化实践
2019-01-1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开始从内部寻求持续发展的动力源。这个动力源就是文化建设。学校文化建设,不仅需要理念的指引,还需要行动的探索。整体上优化校园空间布局,既可以实现空间与文化的交互相融,也可以有效解决集团化办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集团化办学的均衡、协调发展,提高集团化办学品质。
一、文化引领:加强校园空间优化的“顶层设计”
1.坚持“一个中心”。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并将这一理念融入顶层设计的全过程,把有利于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作为衡量空间优化的根本准则。
2.紧扣“两条路线”。
学校坚持以集团文化为指引线,把校区文化作为切入线。“双线”从整体上推动空间优化,这样能蕴蓄“润物化人”之力,融合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彰显集团文化和校区文化,使物态环境与人文环境有机交融,物与人相互润化,以独特的审美价值,唤起师生共鸣,升华师生人格,体现生命关怀。
3.拓宽“三维空间”。
学校空间主要有室外空间、室内空间、媒体空间。室外空间包括楼道、墙壁、景观、绿化等;室内空间包括班级教室、功能室、办公室等;媒体空间包括网络媒介、电子信息、报纸期刊等。清晰的“三维空间”划分明确了校园空间的优化方向,为优化校园空间提供了三维视角,为全面均衡地设计校园空间奠定了基础。
4.落实“四项原则”。
一是教育性原则。学校赋予空间以教育的深度,让空间的布局、造型等都能从现代教育科学与理论的层面做出育人为本的深度诠释。二是文化性原则。学校努力使空间及所构成的环境、场所氛围等展现出学校文化的魅力,突显出学校的内涵与特色,以文化人。三是适合性原则。校园空间优化要适合“空间中人”的需求,即适合儿童生理、心理、行为等特点。这就要充分利用空间位置、大小、色彩、布局及组合变化等,给学生的视觉、身体和心理等方面带去不同的感受,进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润物化人。四是发展性原则。校园空间设计应该用发展的视角与思维,将空间发展与儿童发展充分融合以形成互融互促、共生共长的发展态势,给学生提供多样化、趣味化、人本化,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空间。
5.发挥“多方合力”。
校园空间优化时,要充分发挥社会、家长、学生、教师,以及其他方面的力量,听取多方意见、博采众长,特别是要征求儿童的需要,既要在“空间”上统筹优化校园布局,又要在“要素”上协调影响教育发展的各种教育资源;既要关注学校发展本身,又要与城市规划、绿植面积、土地使用规划等相互衔接、相互协同,以建构有“文化味和教育力”的校园空间。
二、集团统整:明确校园空间优化的“共性文化”
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从整体上统筹安排、优化设计学校空间资源,重点做好“共性文化”物化上墙工作,并以不同的实物形式协调统分到各校区,以打造集团文化阵地、彰显集团文化特质、释放集团文化魅力。
1.打造集团文化阵地。
集团总部以行政办公区和楼前醒目景观为阵地,呈现集团核心文化。“成德达才”“小学大道”以雄浑大气的物态形式展现在楼前,凸显集团的凝聚力、导向力,体现文化味和教育力。
2.彰显集团文化特质。
集团统筹安排、优化布局,将“成德达才”“小学大道”“涵养大气”“每日必问”等理念以文化石、文化墙、绿化图案等形式艺术地呈现在各校区的校园主干道旁或主体建筑上,形成一种精神召唤。
3.释放集团文化魅力。
在原有文化设计的基础上,校园主体景观与集团文化核心理念相结合,以艺术的形式诠释集团文化内涵,营造一脉相承、遥相呼应的集团文化场。在具体的环境文化布置中,把集团文化内涵放在首位,以“百年一小”的文化底蕴作为各校区文化的基础。
三、校区布点:创生校园空间优化的“特色文化”
在集团文化的引领下,各校区结合发展需求和教育资源的承载能力,提炼校区品质文化,精心设计文化特色,构建科学合理的校园宏观布局,优化校园的空间结构,彰显学校科学、持久的育人实质。
1.“善”文化。
实小校区以“善”统领校区文化建设,以“小学大道,大道向善”为办学理念,提出“成达教育,止于至善”的教育主张,确立“办有文化味和教育力的首善校区”的办学目标,追寻“积善成德,崇善达才”的育人目标,传承“每日必问,从善如流”的校训,深入调研,与时俱进,善治善作善成,“无为”与“有为”相得益彰。
2.“盐”文化。
盐渎校区以“盐”“渎”为精神内核,以地方“海盐文化”为基石,凝练独特的盐渎精神,形成“以人为本,厚德如盐;追求卓越,怀若海渎”的办学宗旨,大力倡导“合度教育”。为师者坚守“教师之道”:像盐一样晶莹剔透,滋养生命,追求本真教育;像盐一样融汇调和,量度有节,追求合度教育;像盐一样包容博取,甘于奉献,追求快乐教育。
3.“爱”文化。
聚亨路校区以“爱的教育”为办学宗旨,提出“聚爱同心,聚力同行”的教育主张,确立“共建爱的家园”的办学目标,追寻“童心有爱,成达少年”的育人目标,倾心培育爱的文化,构建爱的课堂,开展爱的活动,营造爱的校园,力求让所有人能认识爱、理解爱、感受爱、寻找爱、分享爱。
4.“润”文化。
串场河校区的润文化注重“善”,上善若水,涵养德行;润文化注重“博”,博学多才,涵养胸怀;润文化注重“恒”,持之以恒,涵养学识;润文化注重“美”,平和美好,涵养潜能;润文化注重“健”,强健体魄,涵养体能。润沙成珠的过程,就是涵养生命的过程。
5.“美”文化。
六一幼儿园秉承集团“成德达才”的育人目标,践行“美的教育”,以美尚美,以美育美,追寻“让儿童拥有美好的童年时光,让教师创造美丽的教育人生”的理想;培养“纯美”儿童,让学生呈现天使的模样;塑造“优美”教师,让教师遇见更好的自己;打造“和美”校园,让校园弥漫幸福的味道。
四、文化融通:丰富校园空间优化的“育人本质”
1.室外空间,把准特色文化的主方向。
学校通过室外空间的暗示、感染、熏陶和互动,使学生将散布在环境中的信息内化成自己的心智,促进全体学生在实践中全面发展。
植物、山石、水榭与经典诗词、自然科学有机结合;场地、器械与运动科学、数学实践有机结合。学校将不同的环境与音乐、体育、信息以及特色课程相结合,为学生提供课程实践的广阔舞台,形成独具特色的环境课程。学生设计植物名片与文化标语,参与“葫芦节”“樱桃节”等主题节日活动,在自然景物与人的互动中,亲近自然,熏陶品格。
行走廊道的设计立足于学生的参与和成长,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以经典彰显丰厚,以精致凸显品质。视觉上,体现宽敞、整洁、通透;行走中,体现东南西北全畅通,安全又便捷;空间里,不局限于简单装饰与美化,充分体现好学向上的儿童文化、润物化人的环境文化。学校将校园打造成融学习、生活、游戏、交往、活动于一体的空间。
2.室内空间,构筑六大文化的主阵地。
当下,现代化教室被赋予了“学习空间”的理念,拥有较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空间结构。现代化教室既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又符合课程实施、课堂教学、学生活动等方面的需求;既是日常上课的教室,也可以是小剧场、实验室、探究园,还可以是自主实践场。在优化育人环境与育人过程中,现代化教室体现出课程、课堂、儿童文化等。
班级文化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设计和完成。学校定期对班级的文化布置进行指导和评估。教师从撇捺课程、相长课堂、好学向上、润物化人的文化层面与学生一起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精雕细琢和定期变换。各班级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多种设计、多重分区。变化相随的形态,自然丰富的功能,师生既可以步调一致、扎实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又可以因人而异、因组而分地开展实践活动。
功能室的空间设计既要体现学校文化,又要资源集中;既要彰显校区文化特质,又要体现各课程实施特点;既要确保专业资源的使用功能,又要提高使用效率。学校“四色文化馆”“民防馆”“海盐文化馆”“生态标本室”“哆来咪艺术空间”等特色场馆,及时更新升级,形成定期开放机制,组建相关学生社团,以文化研究的方式推进主题教育。
各类办公室在空间设计上,同中求异。教师精心培育盆栽、悬挂书法与绘画作品等,既便于开展主题教育,进行师生作品展示,又有足够的创新设计空间,体现“成人达己”的教师文化和“涵养大气”的管理文化。
3.媒体空间,唱响文化宣传的主旋律。
学校全面拓建文化建设的新空间,加大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和“e学习”项目的建设,推进集思想性、知识性、服务性、文化性于一体的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校刊等媒体融合发展,不断宣传“小学大道”办学理念、“成达教育”主张等,让集团文化理念、校区文化特色深入人心,让文化特质、内涵发展、品格提升、管理平台、媒体资源等融为一体,在每一位师生心中烙上学校文化的恒久印记。
校园空间优化是一种学校文化实践,能统整集团共性文化,创生校区特色文化,缩小校区间的差距,实现良性互动与优势互补,促进学校高品位、高质量的动态均衡发展,提高集团化办学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