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单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2019-01-15黄海燕海城市中心医院辽宁海城114200
黄海燕 海城市中心医院 (辽宁 海城 114200)
黄晓丽 冯凯祥 何远静 彭庆慧 杨培* 游晓娟 绵阳市中心医院内镜中心 (四川 绵阳 621000)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探究在对老年患者进行单下肢骨科手术时应用超声引导来进行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50例2016年8月~2018年2月医院接受单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和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患者阻滞维持时间、术后镇痛效果上,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对照组为56%,观察组为5%,对照组低于观察组。两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老年患者进行单下肢骨科手术时,对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麻醉,相对于其他麻醉方式,能够有效地减少手术风险和患者的术中术后并发症,最大化的延长患者镇痛维持时间,在临床上的应用具有显著的效果,应该被广泛的应用和推荐。
内容提要: 目的:评估阶梯移动式支架置入治疗食管胃吻合口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30例符合实验纳入标准的食管胃吻合口狭窄患者,安置食管支架后每月复查胃镜,每月初上下移动支架,12月末取出支架,取出支架1年后随访观察患者吞咽困难变化、吻合口大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0例符合实验纳入标准的患者均成功安置食管支架,经过1年阶梯移动式支架治疗后,均顺利取出支架,继续随访取出支架12月后,患者吞咽困难均得到持续改善。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食管穿孔、消化道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但出现不同程度的胸骨后疼痛症状。有3例出现支架移位落入胃腔,重新调整支架位置。证明阶梯移动式支架治疗食管吻合口狭窄安全有效。结论:我们将传统支架留置方法改良,采用阶梯移动式支架置入治疗食管狭窄,具有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术后再梗阻率低等优点。
参考文献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老年患者的数量也越来越多,进行单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是其中的一部分。由于老年人多合并有基础疾病伴有一定的的心肺功能不全,此种麻醉方式极易给患者带来一系列的术中、术后并发症。极大的影响着患者的后续治疗和预后效果[1]。由于老年人对麻醉的耐受性低,且代偿功能差,因此在选择麻醉方式时应充分考虑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下来提高对老年患者产生的麻醉效果。利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麻醉能够有效地降低手术的风险。在本次研究中,探究了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在临床麻醉上的应用效果,希望以此来对临床应用提出建议。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50例2016年8月~2018年2月医院接受单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研究对象排除低于60岁、患有其他疾病、临床资料缺失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患者。对照组年龄61~79岁,手术类型为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男15例,女10例;观察组年龄62~85岁,男13例,女12例。手术类型同样为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手术类型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对此次研究不造成影响,本次研究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手术中,对于对照组患者,即采取腰硬联合麻醉的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麻醉。主要麻醉过程为:首先对患者常规进行L2-3或L3-4椎间隙穿刺,进入硬膜外腔后,置入腰穿针见脑脊液流出后缓慢注入浓度为0.5%的罗哌卡因10~12mg,然后对患者进行硬膜外置管[2]。对于观察组患者,则给予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具体的麻醉过程为:首先对患者进行常规的血压、心电脉搏检查和面罩吸氧[3]。麻醉过程中,令患者保持侧卧,患侧向上。随后对患者给予静脉注射舒芬太尼10μg和咪达唑仑1mg充分镇静,将超声仪的低频凸阵探头在患者的髂骨上进行放置,同时对探头进行多次的微调,直到超声显示屏上出现清晰的腰大肌、腰方肌竖脊肌和横突。随后,在超声的正确引导下,利用100mm的穿刺针进行穿刺,注意要将穿刺针穿刺至患者的神经根位置。回吸无脑脊液及血液后注入罗哌卡因剂量为25mL,浓度为0.5%。注入完毕后,将超声仪的探头置于患者的髂后上棘和股骨大转子两者的连线上,同时在发现髂骨后,将超声探头往下移动2cm左右,可以发现此时低谷和髂骨之间呈现出鸟嘴般的梨状肌。然后利用平面进针技术进行穿刺,穿刺目的位置为患者的骶丛神经位置。在穿刺结束后,最后对患者进行罗哌卡因的注入[4]。此时的剂量为15mL,浓度为0.5%。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术后镇痛效果和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5],从而得出超声引导神经麻醉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软件对研究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得到的统计数据用(±s)来进行表示,用t来对计量资料检验,计数资料的检验则通过χ2,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对50例老年患者进行不同方式的麻醉后,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麻醉效果。从整体的麻醉效果来看,进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的麻醉效果要优于使用腰硬联合麻醉的对照组患者,主要是因为老年患者心肺功能不全,耐受不了其他麻醉方式,而使用神经阻滞麻醉能够有效地降低手术的风险,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具体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14.5±1.6)min、运动阻滞起效时间(15.5±2.3)min和镇痛维持时间(562.1±36.2)min均长于对照组(4.3±0.3)min、(4.9±0.9)min、(322.1±25.3)min。
3.讨论
在麻醉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上,对照组为56%,而观察组为5%,明显要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对于一般患者来说,老年患者存在着心肺功能低、骨质增生、韧带钙化、关节退化等特点,所以在对老年患者进行单下肢骨科手术时,患者会出现因耐受性差而手术效果不佳的情况。为此,必须对患者进行有效地麻醉,降低手术风险,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对于老年患者来说,有着准确、安全、动态等特点,主要是在床旁超声仪的准确引导下,对神经进行探查和明确位置,使穿刺针能够准确的进行穿刺。同时,利用超声仪器可以使患者在麻醉过程中不需进行体位的变换,从而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出现的几率[6]。
此次研究中,对25例老年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其效果满意,患者的麻醉效果维持的时间长、且未出现血管损伤等不良情况,相对于使用腰硬麻醉方式的老年患者,使用超声引导能够避免在使用其他麻醉方式下因心肺功能不全而耐受不了麻醉的情况,因而患者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于使用其他麻醉方式的患者,有效地降低了手术风险,确保手术得到顺利地进行。
综上所述,在对老年患者进行单下肢骨科手术时,对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呈现出了极好的临床效果,为患者带来了舒适的麻醉体验,降低了手术风险,获得了极佳的麻醉效果。因此,值得在老年患者手术中广泛的推荐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