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的融合探索
2019-01-15柯于
柯 于
(新乡医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一、高校体育运动训练现状
(一)竞技体育制度不完善
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与一般的体育训练不同,是包括竞技体育性质的体育训练,这就要求高校在选拔运动员时要谨慎和严格,确保高校运动员的整体质量。从当前体育运动员选拔的现状来看,高校体育运动员的选拔应当由国家体育总局进行总体支配,于是高校竞技体育便处于被动地位,无法发挥在运动员选拔方面的主动性。除此之外,高校体育运动竞技训练缺乏完善的招生体制和统一的招生标准,这种情形就会导致我国高校的竞技运动训练造成了不良影响。关于这种现象,我国应当主动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弥补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与外国先进国家体育运动发展之间的差距。从国外的竞技体育发展来看,国外的竞技体育主要是从高校中选拔运动员,优秀的体育运动员往往是由高校培养出来的。这是因为外国给与高校在体育训练培养上的主动性,外国高校的体育运动训练具有完善的竞技体育制度作保障,体育运动员可以在高校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学习,使体育教育和理论教学同步进行。
(二)体育训练与文化教学存在冲突
大学体育训练的内容不同于常规体育教育的内容,受体育训练“竞争力”的影响,因此对实体运动训练以及简单的热身训练的要求更严。不仅运动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大学和专业课程(实验和培训课程)的课程时间也相对较长。这就导致二者在时间安排上出现冲突,体育训练不能保证运动的时间。因此,如何在体育训练和知识学习之间取得平衡,不仅是高校面对体育训练和教育的需要,也是教练员面临的难题。
(三)师资力量薄弱
我国许多高校对竞技体育训练缺乏重视。最直接的问题是对运动训练的重视程度不够。相关的运动训练设施陈旧且不完整。很难满足竞技体育训练的实际需要,严重制约了大学生运动员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资金支持,很难引入具有专业体育经验的专业运动员。我们国家大多数学校都是由体育教师对运动员进行训练指导。但是,由于体育老师缺乏特殊运动训练的实践经验,以及体育课的紧张工作和繁重的任务,对于体育运动的特殊竞技体育研究很难投入足够的时间进行研究,教学运动训练很难发挥其作用。与此同时,体育教师和大学教练混为一谈,高校体育运动训练的教练制度出现了不科学和不完善的问题。
二、高校体育运动训练和高校体育教学的联系
高校体育训练与体育教育的最终目标是相同的,即加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此外,体育教育涵盖了具体的经济教育内容,体育竞赛培训还包括一些传统的体育内容,所以两者基本相同,综合和互惠。加强体育训练将激励人们参与体育项目和体育形式。一方面,它起着运动训练的作用,不仅促进体育教育,而且为国家高素质体育人才提供新鲜血液。然而,与传统的体育教育相比,体育竞赛训练注重体育专业知识和独特性,更注重体育技术的竞争方面,满足学生自身的技术水平。体育技术培训注重改进,虽然日常体育教学活动中也进行体育锻炼,但是对于各种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发展没有针对性,包含许多体育项目,以及体育技术,有相对基本的要求。我们将主要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基本体育素质,以培养终身体育习惯为最终目标。大学体育和训练和体育教育是未来体育事业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高校体育运动训练和高校体育教学之间的差异逐渐减弱,使每个学生在未来的体育教学获得中发挥出独特的作用,实现最终的完善统一,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高校体育运动训练和高校体育教学发展
大学生在体能,运动兴趣和其他方面存在一些差异。除此之外,大学生的体育水平也各不相同。如果真的想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体力,科学地处理学生之间体力的差异,不仅要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还要让学生的身体承受一定的负担。积极锻炼和训练体能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在体育实践教学的实际过程中,体育实践教师需要整合体育实践训练的具体方法,制定体育课程的科学合理的训练模式,使体育运动中的耐久性训练可以更科学、合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此外,体育教师应根据需要使用“强制运动”,大多数人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都是不活跃的,尤其是年轻学生,所以对这类学生使用“强迫运动”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四、结语
总之,高校体育训练的主要特点是擅长体育训练,培养具有“个性与适应性”的学生。大学的体育教育以所有大学生为基础,具有“群体性和普遍性”的特点。虽然高校体育训练与高校体育教育两个目标不同,但它们有极大的相似性,以促进最终目标,即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体育素养。因此,在实际的大学体育部门中,掌握高校体育训练和高校体育教学二者的不同的优势和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实现相互促进和相互协调,提升大学体育的水平和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体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