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在微生物检验实验课中的应用

2019-01-15曹二龙

山西青年 2019年6期
关键词:实验课典型多媒体教学

肖 非 曹二龙

(邵阳学院检验学院,湖南 邵阳 422000)

微生物检验技术是临床检验学中一门重要学科,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实践性,但微生物检验实验的学习内容抽象,知识点多,学生较难掌握。让学生能在其专业实验课的学习中扎实掌握基本理论和技能,为从事临床病原微生物学检验奠定夯实的基础,这是教学工作者不断探讨的难题。本人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发现,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教学效果良好.

一、传统教学方式

(一)形态教学中标准和典型的局限性

对于检验专业的学生而言需要其熟练地掌握常见的细菌形态、特殊结构、以及操作流程,但细菌微小、概念抽象,虽然在理论课上已经有了很好的展示,但镜下观和图片展示还是存在着不小的差别,所以对内容的掌握不够深刻。其次,理论课所展示的都是典型形态,但各种因素影响导致细菌形态结构具有多样性,与典型形态具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容易出现漏检或误检。因此,限制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也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对标本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效率和示范性局限

首先,微生物检验实验多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但学生独立实验中遇到细菌形态不典型,或是典型形态需要轮流观看时,因为每个观察者的视眼不同而导致观察者并不一定能够清晰地掌握其细菌形态或者会因为人多而放弃轮流观察细菌的机会。其次,微生物实验中有些操作技能如平板划线、革兰染色等需要教师当场示范,由于实验室的局限导致学生操作手法的不规范。另外,不同教师的实验步骤不统一,导致学生的操作方式不规范,实验效果不理想。

(三)学生积极性差

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因为实验课的课时有限,而实验内容较多,为了让学生更多地掌握实验内容,往往老师会进行“鸭填式”教学,学生对其内容难以消化,失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得其教学效果并不乐观,学生对内容的掌握也不深,容易遗忘。

二、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一)让知识变得具体

微生物检验实验课内容抽象难懂,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验课上兴趣缺乏。我们采用多媒体教学把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所看到的细菌典型形态和不典型给同学展示出来,并且对其进行分析归纳,使得形象具体化,减少细菌的错检和漏检,并且还可以为何产生其结果进行系统分析,从而加深课程内容,学生也更加容易掌握和理解。其次,我们每次实验课结束前把本次实验的难点和学生容易出错点进行指出,让学生对其实验内容有一个深刻的认知。

(二)实验操作更加规范化

微生物检验实验操作性非常强,每一个实验都有一套规范的操作流程,每个环节需要学生准确无误的掌握,但是每次实验的效果并不理想,例如培养基制备,虽然老师在讲解过程中会反复强调实验的重点和操作步骤,但实验一开始,学生还是会乱成一团,不这里配错就是那里忘记调ph值,影响实验的进程导致实验无法正常开展。其次,培养基的配错需进行重新配制,而导致实验物品的浪费。其次,由于不同实验带教老师自身的原因而导致在示教中示范操作上的不统一的现象,我们可以把规范流程在学生面前进行展示通过多媒体展示可以让学生了解操作规范化,这样对学生以后从事临床工作起到一定的作用。

(三)提高教学效率

微生物实验繁多而实验时间有限,按传统的实验方法需要用几分钟时间,在黑板上把检验程序写出并进行讲解示教,无形的占用教学时间,使学与教的效率下降。应用多媒体授课后大大减少了老师的讲解时间,加大了学生操作时间,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其次多媒体教学更为直观,教师能够通过互动系统,将同学的镜下观进行统一展示,从以前的"一对一”教学变成现在的"一对多”的教学方式,兼顾到每个学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并可以把实验图像让所有同学都能看到,进行综合性点评,首先让学生去判断实验的对错以及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分组讨论,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从以前的“被动学”转变为现在的“主动学”也给那些只想浑水摸鱼的学生提了个醒,让大家都真正地重视起微生物实验教学来。

总之,教学的根本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所学内容,让学生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欣喜地发现,新的教学方式的应用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从而得到师生的一致赞许。

猜你喜欢

实验课典型多媒体教学
用最典型的事写最有特点的人
典型胰岛素瘤1例报道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有趣的实验
略谈如何提高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创新与应用
中小学多媒体教学现状与创新思考
广西民办高校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①
典型催开百花香
创新策略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的应用
典型引路 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