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实现路径
2019-01-15孙亮
孙 亮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工匠精神对于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成才成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及促使我国产业升级转型等各个方面都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合理的融入工匠精神,不仅仅有助于大学生的长远发展,更是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当代高校必须得加强重视工匠精神融入分析。
一、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一)传承文化,重视创新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合理的融入工匠精神其实就是在弘扬和继承优秀文化,而始终坚持通过工匠精神来为社会培育人才,则是进一步强化学生职业素养以及职业道德的有效途径。在实际融合的过程中,必须得始终坚持传承这一原则,合理的营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得大学生能够从工匠精神文化的氛围中去感受和体验,逐渐的提升自身职业道德品质以及专业能力[1]。从工匠精神内涵的角度上来说,其自身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探索,重视精益求精这一追求的实现,而这就要求需要具备着创新思维,创新能够促使优化文化更好的发展,然后在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又能够推动优化文化更好的创新。因此高校需要在坚持创新这一原则的基础上将工匠精神合理的融入至思想政治教育中,以此来将工匠精神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推动当代人才更好的培养。
(二)丰富实践,知行统一
知行统一中的“知”主要就是指人的思想道德观念和知识水平,而其中的“行”则是指人的行动和行为。不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还是我国的哲学理论,都是强调着知行统一的重要性,因此在高校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工匠精神的过程中,必须得坚持知行统一这一重要的原则。而这就要求在高校政治教育课程设置中包含着实践,并且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内在的职业素养以及职业道德,通过工匠精神去发展人、引导人以及培育人。
(三)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这一原则主要就是指从高校管理和教学上,应该始终从人本角度来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以服务人的现实需求以及全面发展当做宗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合理的融入工匠精神其实就是思想交流和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这一原则才能够将思想政治的作用更好的发挥出来[2]。在传统教育中,主体通常只有教师一个,教师一般都是从自身出发去进行课堂备课和主导,而学生只能够被动的接受知识,这样极易引起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最终使得教学效果的失败。而工匠精神则是十分的重视个人价值的创造以及专业能力,并且尊重个体的成长。因此,将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得重视学生个体的需求,同时还得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去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因材施教。
二、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
(一)坚持教育引领
工匠精神蕴含着重要的社会责任,而这属于个体的极致追求。这也就是说,工匠精神其实已经超越了“工”的范畴,每一个人都必须得具备着这种精神,而不是说这是某一职业所需要的。高校不仅仅需要培养高技能的劳动者,同时还得重视学生敬业守信这种职业态度的牢固、在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的过程中,高校需要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认真的贯彻教育的整个过程,注重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养的培养,将其当做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将高校意识形态传播主阵地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积极的落实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提升高校学生的思想认识,最终培育出更多具备社会责任感以及健全人格的工匠。
(二)重视职业素养的提升,弘扬卓越文化
大学最为根本的任务就是培养人才,其不仅仅需要通过专业技能和知识的教育来促使学生具备着社会发展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同时还得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培养学生价值理念以道德情操,使得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3]。除此之外,追求卓越和崇尚学术是大学校园文化的灵魂所在,而要想更好的追求卓越,那就必须得具备创新精神。所以高校在进行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得合理的融入工匠精神,然后利用校园文化来不断地熏陶和影响学生,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工匠精神。例如高校可以定期的开展一些活动宣传和教育培训等活动,然后将工匠精神中的爱岗敬业精神科学的渗透,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来逐渐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并且这样还能够更好的弘扬卓越文化,为社会输送更多具备实践应用、良好工匠精神以及人文精神的合格社会人。
三、结语
综上所述,工匠精神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与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有着很好的融合性,所以高校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将工匠精神更好的融入到思政教育工作中,进而为社会输送更多更好的工匠人才,促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