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建与和谐社会发展
2019-01-15许东东
许东东
(山东体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一、研究背景
新时代的社会发展下,社会变的“复杂”了。马克思主义从社会生产实践出发,把人类社会看作是由人口系统、自然环境系统、生产力系统、生产关系系统、上层建筑系统组成的复杂系统。社会生产实践由之前的手工作业生产发展成机械化作业,购物方式由之前的门店挑选发展成“互联网”购物,共享单车、嘀嘀打车等共享时代已经到来,但是人们的素质真的提高了吗?说到这,不得不让我们回想起2018年厦门大学的“结结良”、2018年5月“空姐遇害案”、2018年8月“高铁男占座”事件,紧随其后发生的“高铁女占座”等一系列让人深思的事件,难道这些事件仅是巧合之作吗?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1978年到2006年间,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再到现在的“互联网”时代,无不体现着时代的进步,但是谈到人们的素质,不得不让我们反思警醒。
二、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笔者始终坚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基本原则。在十几年的辅导员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始终坚持三个基本标准:一是实时掌握学生成长状态,走向学生团体,以身作则,努力走进学生内心处了解每个学生的成长;二是有效实施思政与体育为一体化育人培养方式;三是带领学生走进基层,学以致用,在13年的思想政治辅导员这个岗位上,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从小事做起,毋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一句话笔者始终牢记心中。
(一)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笔者通过载体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策划组织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他组织学生开展“最美公交站牌”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劳动教育相融合,多次被数家网站宣传,受到师生与当地群众的一致认可;他带领学生参观刘邓大军纪念馆,铭记历史,不忘初心;通过组织参观纪念馆,学生真切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在渡河战役中所迸发出的勇往直前、攻坚克难、决战决胜的大无畏精神。强化了同学们的宗旨意识,坚定了理想信念,以良好的精神面貌迎接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
他策划开展“文明宿舍评比活动”,活动形式新颖,评比公平、公正,现已成为品牌校园文化活动;通过此类活动,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责任感,有利于学院的规范化管理,促进了学风建设的顺利开展。他亲自带领学生参加学术会议论坛与学生共同学习;世界很大,活动虽小,但意义很大,影响力很广,十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他始终坚持如一,不忘初心,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二)助力扶贫共筑和谐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共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关于进一步深化全省高校辅导员家访活动的通知》为了进一步落实好鲁教工委通字【2018】4号文件的精神和要求。笔者于2018年1月21日—3月2日对学生进行家访活动。本次活动共走访(淄博、聊城、泰安、枣庄、德州)5个市,6个村,共计6天,总计行程大约900公里,活动筹备中就家访路线、人员分组、具体行程进行了细致地安排,活动中参与者发挥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做好家访日记、家访报告的记录和整理工作。家访活动得到了学院领导和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此次活动目的是真正走近学生,为学生送去冬日里的一点温暖,为贫困学生献出自己的一份心意,天寒地寒心不寒,情暖物暖心更暖,爱心家访暖心间。
1.建立帮助困难学生成才的长期保障机制
此次活动效果得以体现,活动组织者重视对贫困生的培养和教育贫困生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学院建立贫困生档案,学院分管领导经常与贫困生交谈,及时掌握思想和学习、工作、健康状态。各项资助落实到位。事实证明,贫困生已经成为活动团队重点帮扶的对象,在组织者的关心下,他们积极进取,努力成才、成人。此次家访活动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按照活动点与面的有机结合,在广泛与学生家庭联系沟通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典型性。在困难学生的慰问中,充分体现以下条件:贫困地区、家境贫寒、突遭变故、自强不息、成绩优秀、在某一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由于时间紧,充分考虑工作的艰苦性,争取得到学院的支持,群策群力做出成绩。可以说,这次活动的目的是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送去了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学校的温暖,带去老师们暖暖的深情。
2.思政育人从实践活动做起
家访深入了贫困学生家中,了解到学生的家庭具体状况,尤其是困难学生家里的真实情况;家访锻炼了组织者队伍,使组织者积累经验,为今后家访工作乃至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基础;家访把党和政府对困难学生的关怀和温暖带到了学生身边,在广大学生家庭中间产生了较大的反响,学生家长都十分感动,均发自内心地表达了对党和政府的谢意;家访中组织者对家访情况都进行了认真的记录,写成家访日记,并向家长反馈了学生在校的表现及学习生活情况,家长对学校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三、暑期“三下乡”与思政工作同行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引领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以青春建功的实际行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青春力量,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决定,组织开展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下简称“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研究生教育学院自2015年就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之千村行动。山东体育学院研究生教育学院拥有“全民健身宣讲团”与“留守关爱,足够精彩”两支队伍,为当地健身人群开展全民健身宣讲活动。调研发现市民主要的健身方式有太极拳、健身操、球类、健步走、器械健身等,但是没有专业人员进行细节指导,且部分群众对于国民体质监测十一项了解甚少。根据调研,研究生教育学院“全民健身宣讲团”成员们将对接下来全民健身的宣讲内容进行进一步调整,围绕国民体质监测十一项、伤病预防、功能性动作筛查(FMS)等方面开展活动,以实现“健康中国2030”为目标,为保障人民健康正确的健身、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我们的力量。
2015年7月“全民健身宣讲团”团队来到滨州市特殊教育学校,为学校送去了足球、篮球和运动服等体育用品,受到师生们的热烈欢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要制定实施青少年、妇女、老年人、职业群体及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体质健康干预计划。此次研究生教育学院“全民健身宣讲团”除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健身知识宣讲外,还考虑到特殊教育学校这样的弱势群体,希望通过大家的微薄之力,改善学校相关体育课程的现状,促进同学们的身体健康,最主要的是能让同学们体会到运动的乐趣,从而改变残障人群心理状态,提高他们的体质健康水平。
四、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构建是和谐社会的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高校学生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后备推动力量,拥有良好思想素质的青年一代能够带动整个社会发展的正气之风,低素质的人才将会传播不正之风,遏制社会的进步。高校作为培养高等人才的摇篮,有责任也有义务培养高素质人才,面对当前复杂的社会,高校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式上要敢于创新思维,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为和谐社会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