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小热昏”的发展现状研究

2019-01-15时逢瑶宋立圣

山西青年 2019年6期
关键词:吴语曲艺方言

时逢瑶 宋立圣

(杭州师范大学,浙江 杭州 310000)

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对于民间曲艺也不例外。民间曲艺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历史悠久,许多民间曲艺都曾风靡一时,对传统文化传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传承与发展民间曲艺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杭州小热昏”就是民间曲艺的一种。

一、“杭州小热昏”的起源与发展

“杭州小热昏”是广泛流行于江浙沪一带的传统吴语曲艺谐谑形式,它又叫"小锣书",俗称"卖梨膏糖的"。“杭州小热昏”始于清光绪年间,本身的意思是一个发高烧的人因为烧昏了头而胡言乱语,因此“杭州小热昏”是一种马路说唱艺术。

以前,“杭州小热昏””主要用于卖报人招揽顾客,他们一边敲锣一边用杭州话讲当天报纸上的热门新闻,行人听到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后就会买报纸,“杭州小热昏”可以说是一种售卖手段。“杭州小热昏”开山鼻祖是杜宝林。杜宝林以卖梨膏糖为生,为了聚集人气,开始借助“杭州小热昏”售卖。20世纪20年代,“杭州小热昏”开始在舞台表演,风靡一时。20世界50年代“杭州小热昏”表演大获成功,并为领导人进行演出。文革时期,“杭州小热昏”遭遇批判,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二、“杭州小热昏”的发展现状

“杭州小热昏”从光绪年间产生一直到现在,已传承七代艺人,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现在“杭州小热昏”的影响逐渐消退,听过“杭州小热昏”的人少之又少,真正了解“杭州小热昏”的人更是微乎其微。

“杭州小热昏”的第六代传承人是周志华。周志华参与创作了节目《阿六头说新闻》《开心茶馆》等节目,在他参与的节目中,周志华运用了杭州小热昏、杭州评话、独角戏等表演形式,广受杭城百姓欢迎。但是他只是单纯的借助小热昏的形式,没有起到宣传“杭州小热昏”的作用。受到电视传播的影响,“杭州小热昏”逐渐演变成用方言说新闻的表演方式,丧失了原有的说唱表演成分,因此“杭州小热昏”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杭州小热昏”在第六代传人之后一度面临失传,发展陷入了困境。

三、“杭州小热昏”现状产生原因

在2006年“杭州小热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还列入首批浙江省民族民间艺术保护名录。虽然“杭州小热昏”已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它的发展现状仍不容乐观。经过分析,“杭州小热昏”现状产生原因主要为以下几点:

(一)“杭州小热昏”自身的限制。“杭州小热昏”,用吴语方言演唱的一种传统街头说唱艺术,演唱内容大多来源于当时的新闻,目的是表现大众生活的艰辛,艺人要为百姓代言,以泄露胸中之闷,讽刺当时的社会局面。艺人在表演“杭州小热昏”时使用杭州话表演。杭州话原则上指吴语,杭州话使用的范围不大,主要分布在杭州老城区及附近,具有吴语的一般特征,完整地保留中古全浊声母和入声,保留较多古汉语用字用语。由于时代的发展,能听懂方言的人越来越少,许多杭州本地人都听不懂杭州话,非杭州人听杭州话时更是生涩难懂。因此观看“杭州小热昏”的观众主要为老年人,失去年轻受众,受众过于限制。方言的表演形式很大程度限制了“杭州小热昏”的发展。

此外,现在年轻人消遣的活动越来越时尚、消遣的方式也很多,很少有人能走进剧场观看“杭州小热昏”表演,而且“杭州小热昏”在表演形式、内容、风格等方面传统化、单一化,艺术性、观赏性和时代性不足,渐离现代人的欣赏口味,失去了众多欣赏者和消费群体。

(二)相声、评话的快速发展。近些年来,相声、评话发展速度很快。相声也是民间说唱曲艺术。它以说、学、逗、唱为形式,通常会用笑话、问答、说唱等使得观众大笑。现在,相声的表演形式越来越丰富,因为相声很少使用方言且形式丰富,受到了大众的喜欢。许多原本表演“杭州小热昏”的剧场,因为“杭州小热昏”观众数量少,因此开始进行相声表演。杭州评话是一种讲述历史的曲艺。它表演时使用杭州方言,讲述历史故事,贴近百姓生活,富有浓郁的杭州地方特色,因此也限制了小热昏的发展。

(三)支持力度小,缺乏资金支持。虽然“杭州小热昏”已经被加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政府支持还是不足,资金扶持较少。现在,学习“杭州小热昏”的人比较少,能在学习过程中坚持下来的人更少。有些学徒只学习到“杭州小热昏”的表演形式,但是对于加工、创作的技能还比较缺乏。没有人去学习、去继承传统曲艺,“杭州小热昏”也很难发展下来。

“杭州小热昏”的发展面临着很大的困境,而且我国其他民间曲艺的发展也遭遇了很大的瓶颈,民间曲艺艺术在传承、发展上都存在很多问题,现状不容乐观。“杭州小热昏”不单是一种民间文化,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因此对于“杭州小热昏”的传承与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猜你喜欢

吴语曲艺方言
方严的方言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浅谈吴语方言生存现状及其传承保护
——以浙江地区为例
方言
吴语传播现状调查分析与传播手段的创新
《曲艺泉城》
曲艺名城张家港 曲苑魅力扬四方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