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途径研究

2019-01-15张佳雨

山西青年 2019年10期
关键词:文明校园生态

张佳雨

(湖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7)

一、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

(一)生态文明及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

生态文明是经人类的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发展而来,又被称为“绿色文明”,是人类实现永续发展所追求的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一种积极向上的社会形态。

生态文明教育,就是用“绿色”的理念,引导人们善待自然,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同时反对人类中心主义等错误观点。

(二)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

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与人之、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教育目标,面向全社会所进行的一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实践。”①近年来,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问题虽已陆续引起各高校的重视,但大学生的生态素质、生态行为能力仍有待于提高。

二、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生态文明教育不够重视

目前已经开设了相关课程的高校,因重视不够,实施不到位,效果并不显著。有些高校甚至没有涉及生态文明教育的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渗透。教育主管部门没有制定出全面系统的考核制度,生态文明教育仍是“纸上谈兵”。

2.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有待创新

目前开设与生态文明教育相关课程的高校并不多,并且因其起步晚,缺乏成熟的经验,所以还没有构建起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生态文明教育没有纳入到各科课程教学之中,有些教师在课堂中也只是单纯讲授专业理论知识。

3.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当代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的认识还不够深入。认为只要不浪费水电资源、不随地吐痰等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深入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没有自觉地将这些知识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

(二)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客观原因

一是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时间较短。从1995年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到2017年“十九大”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的基本方略,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各方面都还有欠缺之处,还需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二是多数高校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生态文明教育制度。目前只有少数高校制定了相关制度,但因推行时间相对较短,还不完善。教育主管部门还没有成熟的生态文明教育法规,一切都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还要不断地去完善。

2.主观原因

一是缺少统一规划。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缺乏长期战略规划。其二是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二是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在高校中从事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教师,大部分都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培训,对生态文明理论缺乏全面系统深入的掌握。三是大学生缺乏自我约束力。由于绝大多数高校不重视或忽视生态文明教育,造成多数大学生对生态保护的认识一知半解。认为生态问题很简单,没有什么可以研究的。

三、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丰富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内容体系

1.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课教学全过程

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其目标是提高高校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因此,要求高校教师在课堂讲授的同时适时渗透生态文明知识,巧妙地将生态知识讲授给学生,将生态知识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在具备充足丰富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到实践中去,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生态文明意识,并使自己具备参与、组织实践活动的能力。

2.营造绿色和谐的校园生态环境

校园生态环境,主要包括“包括物质、精神及制度文化等几方面的生态化。②”良好的校园生态环境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必不可少的前提。

一要以生态思想引领物质文化建设。物质文化生态化要求校园要布局合理,教学楼、宿舍楼、操场等要依据其功能,发挥其特有作用。同时要依托本校独特的地形地貌,突出生态特色,实施增光添彩绿化工程,坚持以林为韵,共筑绿色屏障,完善校园绿屏、绿道、绿廊体系,营造“校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校园景观新格局;二要以生态思维制定学校规章制度。校园的规章制度生态化包括班规、校规等制度的制定都要从具体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本学校的特点和不足,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加强精细化管理,做到制度为学生服务、为学校服务,发挥规章制度的制约保障作用,促进校园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把校园打造成一道靓丽的风景,建设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三要以生态理念培养校园精神文化。校园精神文化的生态化,主要是指教风、学风、办学理念等。一个好的氛围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优秀的校园精神文化能够促进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有责任有知识的当代大学生,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健全长效常态的工作机制,促进生态环境和谐永续发展。

(二)建立健全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保障机制

1.要制定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评价体系

大学生生态文明知识了解不全面,生态文明素质不高,自律能力较差,需要机制和制度规范和保障。通过评价体系,可以了解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的了解程度、他们的生态观念、生态行为表现,价值取向,并采取有力措施,从正面对其加以引导。

2.要创建校园生态管理机制

建立校内生态教育指导小组,校领导带头组织、策划生态活动,充分发挥管理层的指导、协调、指挥、监督的作用;成立专项负责生态监督小组,负责校内生态问题监督,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责,对损坏生态环境行为给予相应的惩罚,并对其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加强大学生生态责任意识,突出低碳节能,用惩罚的方式来加强学校生态文明保障机制。

(三)建设一支具有生态文明教育理念的专兼职师资队伍

1.组织教师参加生态文明培训

“高校教师是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施者,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决定着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效果和质量。③”目前多数教师对新时代的生态问题了解相对浅显,大多数教师的生态素养相对较低。“师者,所以传教授业解惑也。”因此,各高校应制定有针对性的规划,定期对教师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培训,丰富高校教师生态知识体系,增强高校教师生态素质,提高高校师资队伍质量,为教师更好地扮演“传教授业解惑者”打下坚实基础。

2.鼓励教师参与生态文明实践活动

俗话说“什么水平的教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教师的生态文明素质对学生具有重要影响。大学生受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在学习生活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他们很少有人积极主动的去自己钻研问题,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所以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必须严格要求教师质量,可以定期举办教师生态知识培训,积极鼓励教师参加生态文明实践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生态素质。

四、结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④目前,我国生态问题日益突出。必须加强生态文明教育,从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高校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接班人。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对于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提高生态素养与行为能力,更好地助推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 注 释 ]

①郭岩.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探究.教育探究,2015(10).

②周成龙.网络文化建设重在管理贵在引领.晋中学院学报,2012(3):2.

③李桂香.生态消费伦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8(3):3.

④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文明校园生态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对不文明说“不”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文明歌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