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觉传达专业海派民艺嵌入式教学路径研究

2019-01-15高秦艳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民艺海派民间艺术

高秦艳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上海,200093)

中国艺术设计院校视觉传达专业(后简称:视传专业)作为以平面视觉为主要载体的专业门类,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革,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专业教学体系。近年来,在我国政府不断推进对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发展和坚定大国文化自信的指导思想引领下,设计教育界对于“地域民间艺术融入视传专业教学”这一课题进行过诸多研究,尽管观点各异,但较之以西方设计思维为基础的设计教学系统,我国各地域的民间艺术在当代中国视传专业教学体系中所具有的不可替代性及其重要意义已在学界达成共识。作为上海文化形象的重要组成,海派民艺所蕴含的丰富养料将为未来视传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源头活水,对其“嵌入式”教学的具体方法和路径的探讨也是本文研究的核心。

一、海派民艺嵌入式教学研究的必要性

最先提出“嵌入式教学”概念的是美国大学与图书馆协会(ACRL),它是以图书情报学科、教育学科相互渗透交融为特点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模式将图书馆资源与学科课程互嵌,逐渐在教育学科的其他领域得到推广和应用。受到该教学模式的启发,笔者尝试将“海派民艺”作为嵌入式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构建其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海派民艺嵌入式教学”主要指教学设计者从多环节、多层次的角度,将海派民间艺术的艺术特点、形式语言、表现手段等因素嵌入专业课程教学之中,所形成特色鲜明的课程教学组织形式。

视传专业的教学研究无法脱离现实国情而独立存在,它应与学科专业发展、本国特色文化和时代潮流趋势紧密结合。海派民艺是上海本土文化与移民文化、西方文化水乳交融的成果,它们为视传专业的教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参照。

笔者发现视传专业教学中存在着几方面的问题。第一,部分学生盲目崇拜西方设计潮流,对本地域的文化艺术缺乏兴趣和了解;第二,在具体的教学实境中,存在“贴图式”照搬海派民艺形式的教学瓶颈;第三,海派民艺种类繁多,在嵌入式教学实施的具体方法和技术路径方面还存在一定难度。可以说,对这些问题的探索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紧迫性,对具体的教学实施技术路径与方法的研究可能更具现实意义。

依据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7—2018)》,我国开设视传专业的院校已达581所。如此庞大的数量需要我们对于视传专业教学的特色发展与转型创新进行反思和改进,如何解决人才培养的同质化问题,充分开发应用本地域的民间艺术,并探寻其在视传专业教学研究中的可实施操作路径,或许能成为教学研究与改革的一种思路。

二、海派民艺嵌入式教学研究路径探析

视传专业教学体系涵盖多门专业课程,除了以二维平面为载体的课程之外(如《招贴设计》等),还包括以三维立体为载体的课程(如《商品包装设计》等),不同的课程在教学定位和知识体系方面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我们在以海派民艺为切入点进行嵌入式教学的研究过程中,必须以灵活多样的方法路径来构建研究框架,依据民间艺术的形式特征和课程教学的具体情境进行调整和设计。

1. 感受与认知:情境嵌入

如前所述,部分视传专业学生盲目崇洋、热衷欧美设计风格,并在完成作业时偏爱使用英文的现象依然存在。究其根本,除了西方文化的冲击影响之外,教育者是否在教学设计中重视本土文化的情境营造,让民间艺术发挥滋养精神、浸润心灵的作用,并将其一以贯之地融入课堂内外的教学场景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1]日本民艺美学家柳宗悦主张,美不能只局限于欣赏,必须深深扎根于生活之中。笔者也提倡教学设计者应借助不同的方法和渠道,使学生真切地体味海派民间艺术之美,领悟其精微之妙。

正如美学思想家李泽厚先生所言,美是现实以自由形式对实践的肯定,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海派民间艺术无法脱离人们的劳动生活与社会环境独立存在。从某种层面上来看,作为客观世界的“生活”与“社会”就可以成为极为生动的教学情境。因此,这里所探讨的“情境嵌入”不仅指传统意义上的、静态式的教学场景构建,例如组织学生进入博物馆考察民艺作品等,更重要的是教学设计者应分配一定量的学时,让学生脚踏实地地走入海派民间艺术,探访、调查、跟踪某一艺术形式的源流与现状。[2]小组式的考察团队可综合运用问卷、采访等方式,真实地了解海派民间艺术的特色、现状与发展困境之所在。通过这一鲜活的体验与总结过程,让学生在“真情实境”中感受、认知民间艺术,由内而外地生发出创作热情和责任感。海派民间美术淳朴活泼,它们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智慧,更是联结生活与艺术的纽带,当下的设计教育者有责任利用这一纽带夯实设计教学的文化之根。

2. 研习与活化:技术嵌入

依据笔者在专业教学课堂中进行的随机抽样调查,超过半数以上的学生在完成课堂练习时倾向使用图像处理软件来替代手工绘制草图和图样制作,这一现象令人担忧。我们往往看到学生应用图像处理软件P hot os hop将某些民间艺术的图样以“抠图—粘贴”的方式附加到包装或招贴设计练习中,表面化地理解民间美术与现代视传设计之间的关系。一些教师在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时,对海派民艺的艺术形式及其在专业课程中活化应用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缺乏足够把握,间接导致课程作业中“机械套用”,甚至“张冠李戴”等现象的产生。

美学教育家常沙娜先生在接受采访中指出,要使当代设计作品具有浓厚的传统风格和文化底蕴,就要深入了解传统图案的造型特点和规律,才能在设计中熟练运用而非生搬硬套。常沙娜先生的艺术思想不仅适用于图案设计,在视传专业的课程教学中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学生能否对海派民艺进行全面地了解和调查分析(如发展源流、艺术特征、表现规律等),都会对嵌入式教学的效果产生关键性的影响。[3]因此,在海派民艺嵌入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研习”与“活化”是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体现为“眼观—手摹—心悟—创新”的认识过程链。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可凭借前期对海派民艺的考察与调研,选择与本专业课程具有相通性的民间艺术形式,将对其进行临摹分析的所思所得,嵌入相关设计练习之中。例如,教学设计者可将海派剪纸中图形造型样式与技巧的提炼环节嵌入《标志设计》课程的练习模块之中;将上海顾绣配色方案的梳理部分嵌入《招贴设计》课程的随堂训练之中;将嘉定竹刻装饰纹样的观察与创新环节嵌入《商品包装设计》课程的调研小结之中。如此,系统深入的研习为触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良好的铺垫与技术准备。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嵌入式教学的设计应当依据课程内容的需求灵活制定,并从学生的兴趣和观察视角出发,因地制宜地进行调整,方能避免因学生缺乏理解所造成的课程练习“贴图”现象的产生。

3. 实战与应用:案例嵌入

设计竞赛与实案项目既是嵌入式教学的实施手段,也可以成为检验教学研究成效的途径之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们可以被看作为教学设计与实施的重要端点和教学实践反思的参照。

国内外视传设计类的学生赛事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和平台,也为设计教育研究者创造了校验和试点的机会。从近年来国内外学生竞赛的主题和获奖作品来看,地域文化和民间美术等领域越来越受到业内的关注和重视。以2017年增设学生类项目的国际印刷设计权威赛事——美国印刷大奖(班尼奖)为例,我校学生连续三年参赛并累计获得7金3银3铜的好成绩。这些获奖作品的设计风格和表达形式迥异,但多以独特的民间美术元素(如海派民间手工艺、传统剪纸、皮影等)作为视觉表现语言,它们凝聚了校内教师对于民间美术嵌入视传专业教学的思考和探索。基于实战与应用的角度,教学设计者可以选择合适的专业赛事,将其导入课程教学环节之中,把它作为海派民艺嵌入式教学实施的一种路径。教师应当及时撷取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灵感乍现的构思,进行锻造与深加工,从而形成完整成熟的设计作品。[4]

将企业实案项目引入课堂、以“项目课题”作为海派民艺嵌入式教学设计中的环节,也是提升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可行之策。这类以“企业设计项目”作为案例嵌入课堂教学的优势在于能使学生在经历调研、分析、实操与应用的完整过程之后,对民间艺术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提前对企业项目课题进行甄选,并尽量安排与本课程性质和课时计划相契合的主题,避免因工作量和企业项目诉求等问题对既定的课程实施计划构成矛盾或冲突。在教学案例嵌入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宜采用学生分组的形式来推进实施,并要求学生在完成项目设计后编写总结报告,及时归纳总结成功经验或失败成因。无论是参与竞赛或是企业项目,教学设计者都应遵循学生个体对专业知识与技术应用的科学规律。

4. 浸润与内化:全程嵌入

目前国内大部分艺术设计类高校的视传专业教学沿袭模块化教学方案,该模式的优势在于,学生能够从递进式的专业课程中逐渐掌握专业核心技能和业务知识。但由于模块化的专业课程容易形成“各自为政”的态势,在实际情景中一旦教学衔接出现偏差,学生就会出现“言帚忘笤”的现象。宏观来看,比起传授专业知识和技术,教师对学生艺术审美素质的培养和营建显得更为关键。古人云:“茗因有泉味更香,”教学设计者应从全局视角出发,将“民艺美学素养”融入浸润式教学传播方式,使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均能接受民间艺术的熏陶和滋养,从而将这种审美素质自然地内化到自身的艺术设计观中。[5]

就具体的教学实施手段而言,教学设计者可以借助网络教学资源库、BBS师生互动讨论板、掌上“微课堂”来实现海派民艺全程嵌入式教学。2014年我校获教育部批准,建成并开放国家级高职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印刷与数字印刷技术》,在院校与业界产生良好反响。由笔者参与建设的网络教学资源库子项目《印刷美术设计》已连续为五届视传专业学生提供教学辅助。该教学资源库每年持续更新,内容覆盖视传专业多个核心课程。笔者主持资源库更新工作,五年来已陆续将海派民间美术的相关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累计820余件(套)融入多媒体授课文件、电子图片资料库、设计案例、模拟资源库之中,并配以相应的电子测验题供学员在线测试。将网络教学资源库作为海派民艺嵌入式教学的优势在于,教学设计者能够以“管理员(教师操作端)”身份实时登录资源库,对资料进行上传和更新;学生能够便捷地登录学员用户端口,灵活地查看教师发布的图文更新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实现线上、线下全程推进嵌入式教学的构架。BBS互动讨论板则为师生提供了课外交流与沟通的虚拟场所。较之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大而全”,BBS讨论板则显得“小而活”,师生在其中可以就课堂中的论题展开探讨与交流,教师也可将某一海派民艺主题绑定至当前的专业课程,每周在BBS讨论板上发布特定话题,并将讨论中的“闪光点”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不断延展课堂教学的空间和范围。目前笔者筹建中的“海派民艺微讲堂”是基于网络教学资源库技术手机端APP的“掌上课程”构建计划。“海派民艺微讲堂”主要基于手机端应用程序为运转平台,通过每日推送“民艺新知(微资讯)”、邀请海派民间艺术家解读“民艺故事(微知识)”、分享海派民艺设计案例“民艺智创(微设计)”等板块,打造多位一体的手机线上资讯学习与分享媒介。[6]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已不能将目光局限在传统概念的课堂之中,碎片化、数字化的学习能够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对海派民艺的浸润体验有利于提升学生艺术知识的内化能力,建构嵌入式教学的良性循环。

三、海派民艺教学效果与思考

基于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视传专业课程中所进行的海派民艺嵌入式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索,在感受、认知海派民艺的嵌入式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在走访民间艺术家、调研访谈环节较易遭遇困难和障碍,但这也是他们最为受益之处。学生亲历田野调查所获得的珍贵一手资料,无疑将增强他们对于海派民艺的理性认识与民族自豪感。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技术嵌入”(即从调研资料中摸索艺术形式规律的技术过程)的教学环节存在的难度最大,教学设计者尤其需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将“感受认知”与“研习活化”两大环节进行有效衔接,避免“断层”或“错位”等情况的发生。本质地看,“案例嵌入”教学环节是对已有教学成果的检验和拔高,故而这部分内容宜设置在高年级的专业教学之中。据调查,依托网络平台和掌上电子媒介进行碎片化自主学习的参与率最高,在我校艺术系视传专业学生的覆盖应用率达99.7%,教学设计者应当及时跟上信息时代的脚步,寻找嵌入式教学的新途径和新领域。

地域文化与艺术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艺术设计教育的不竭源泉,作为新时代的设计教学研究者,我们应当本着传承民艺、弘扬民艺、复兴民艺的精神,探索本土艺术在视传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拓展,将海派民艺之美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民艺海派民间艺术
融汇、重构、创新:论海派滑稽与海派艺术
民间艺术篇
“海派”视域下的王芝泉武戏研究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海派《七侠五义》重现舞台
爱民艺的小集市开张啦!
我们为什么关注民艺??
民艺是什么
路画廊落户恒大古玩城 浦东打造“新海派”画廊创意集聚区
民艺记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