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型原创儿童话剧《小英雄雨来》北京研讨会综述

2019-01-15胡子希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吉林话剧戏剧

胡子希

(吉林艺术学院,吉林 长春,130021)

2019年10月31日,大型原创儿童话剧《小英雄雨来》专家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此次研讨会聚集了国内戏剧界的专家及全体创作团队,对儿童话剧《小英雄雨来》进行了全方位的剖析。会议由吉林艺术学院校长郭春方主持,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仲呈祥;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国家一级作曲尹晓东;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国家一级编剧冯俐;中央戏剧学院原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立滨;《文艺报》原副主编、编审、文艺评论家钟艺兵;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原创作部主任、国家一级编剧陈传敏;《文艺报》艺术评论部副主任、副编审徐健;原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副巡视员陈迎宪;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姜彤林;教育部戏剧与影视专业教指委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燕等知名专家出席。会上专家们肯定了《小英雄雨来》的艺术性、学术性、创新性,同时对中国儿童话剧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对吉林艺术学院为吉林省话剧事业做出的贡献赞赏有加。

一、庆贺祖国华诞,传承红色精神

2019年恰逢新中国诞辰70周年。作为国庆献礼,吉林艺术学院特邀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合力打造了大型儿童话剧《小英雄雨来》。吉林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张东航阐释了选择《小英雄雨来》这一题材作为国庆献礼的初衷。中国革命战争时期,一些红色经典儿童剧对传播爱国主义教育及文化有着巨大意义。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里,管桦先生一手持枪保卫家乡,一手持笔创作鼓舞人心的文艺作品,小英雄“雨来”的形象便诞生在他的笔下。经过历时三个多月的紧张编排,由最初的双方磨合,到最终剧目的完美呈现,渗透了全体演职人员的辛勤汗水,同时也凝结了全体演职人员对英雄先烈的崇高敬意及对祖国70华诞深切的祝福。儿童剧主要服务于少年儿童,除了需要具有戏剧的一般特征外,还需要适应少年儿童的审美情趣、心理状态、思考方式等。通过美的感染,唤醒观众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小英雄雨来》作为向祖国70周年华诞的献礼,是向革命先烈致敬,因此它所要面向的观众不仅限于少年儿童。战争是残酷的,战火中的旧中国是残破的,正是革命先辈在艰难的岁月中笃定前行、坚持信仰、无所畏惧,才有了今天繁荣昌盛的新中国,人民才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希望通过此剧,可以唤醒所有观众心中对于英雄的认知,对于祖国的热爱,守正铸魂,将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戏剧作为一种服务于大众的艺术形式,应承担起弘扬社会正能量、唱响时代主旋律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研讨会上,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仲呈祥发表了观看后的感想。他指出,把知、情、艺、行统一起来是高等艺术院校在教学方法和育人探索途径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标志。习近平总书记讲到中国美学精神的时候概括了“三个讲求”“一个强调”。“三个讲求”是讲中国美学精神,一是“审美、创意、特征”八个字;二是结构方式必须是言简意赅、理念一致;三是达到形神兼备、意境深远的审美宗旨目标。“一个强调”是指知、情、艺、行的统一。“三个讲求”“一个强调”凸显了中华审美创作的实践品格,因此高等艺术教育不能脱离艺术实践,这是很重要的原则。这简短的二十四个字从审美创意的特征一直讲到审美宗旨,非常完美地体现了中国美学的特征。此次吉林艺术学院与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合作,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时候拿出这样一台优秀的儿童话剧,让人耳目一新。管桦先生笔下的小雨来是充满童真的小小少年,同时也是意志坚定的儿童英雄。这样的形象不仅能够打动少年儿童,树立其优质偶像的标杆,同时也能够打开成年人的心扉,加深其爱国思想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把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作为追求。”面对任何一个作品,这三方面的考察都应成为文艺评论的准绳。儿童话剧《小英雄雨来》在童心、童趣上的保留,在战争中人民勇敢反抗、保家卫国的精神上都关注的非常恰当,既不失艺术性,又保留了哲学性、思想性。这样一部好的作品可成为一个高等艺术院校传承的精品之作,它足以让后辈永远铭记历史,让红色精神永远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之中。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儿童话剧作为少年儿童艺术启蒙的方式之一,能够传递给少年儿童的信息更易被其接受。在长春的研讨会中,吉林艺术学院副校长、该项目的发起者王俊杰教授曾对该项目做了阐述。峥嵘岁月中,无数英雄先烈为了建立一个崭新的中国而流血牺牲,其中最让人心痛的牺牲当属那些为了新中国成立而献身的少年英雄。这些本该在母亲怀里撒娇的孩子为了更远大的志向与信念,在小小的年纪就肩负着重任,雨来就是千千万万个少年英雄的缩影。英雄事迹需要歌颂,英雄精神需要传承,树立正确的英雄观对于少年儿童的成长十分必要。此次《小英雄雨来》的创作秉承了弘扬民族精神、传承红色文化的理念,以少年的视角审读战争与信仰,并将正义、勇敢、无畏的爱国热忱传递给当代青少年,提升其民族荣誉感。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共创佳作

吉林艺术学院致力于打造原创化、本土化的戏剧,培养复合型戏剧人才,多年来在此方向上一直不懈地努力,并取得了丰厚的成绩。与此同时,作为中国顶级的儿童戏剧专业团体,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多年来对于中国儿童戏剧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此次与中国儿艺的合作,让全体参演师生受益匪浅。吉林艺术学院校长郭春方在会中强调了实践与教学的紧密联系: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育人和综合素质培养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也是衡量高校育人质量、专业特色的重要方面。通过双方的合作,使理论学习与艺术实践密切结合,不仅使参演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艺术实践能力得以提升,也为吉林艺术学院在戏剧人才培养方向上提供了新的思路:以艺术市场的实际需求指导教学,才能形成专业教学与艺术市场的无缝连接。

中国儿童剧院院长、国家一级作曲尹晓东在会中发表了关于儿童话剧《小英雄雨来》的创作感受。高等艺术院校与专业的戏剧院团合作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非常完美的形式,全国许多有影响力的艺术院校都做过此类艺术实践,在中国戏剧的发展史上有不少作品均出自高校。此次吉林艺术学院集五派艺术力量投入到《小英雄雨来》的创作中,确实值得称赞。作为国内顶尖的高等艺术院校,能够选择一部儿童话剧作为教学实践作品,作为一个儿童戏剧人,感到非常欣慰。2 01 5年儿艺编排了儿童话剧《红英》,初衷是为了让孩子们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知道战争岁月下他们的同龄人是如何肩负起保家卫国重任的。作为艺术院团与高等艺术院校的艺术教育工作者来说,通过此类作品的排演,既对青少年有教育意义,同时也是一个自我升华的过程。今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孩子们,如何去认识那个年代这些孩子们成长的经历,他们不怕牺牲,甚至勇于献出自己生命的无畏精神是值得崇敬的,在建国70周年之际,这样的一部优秀作品无疑是上乘之作。

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中都无法缺失英雄的榜样力量,在导演毛尔南眼中,雨来的形象不止是单纯的孩童,更多的是战争中少年英雄的缩影。正如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国家一级编剧冯俐所说,《小英雄雨来》中每一个演员都在燃烧,这种对人物、对情感的信念和真诚,是演出成功的关键所在。吉林艺术学院在此次合作中拿出百分百的诚意,中国儿艺理当全力支持。在合作过程中,双方相互吸取优势,此次担纲的青年导演毛尔南不负众望,将一出童话式的戏剧通过艺术的审美提炼呈现于观众面前。《小英雄雨来》选题优秀、眼光长远、有情怀、有信仰,作为建国70周年献给祖国、送给孩子们的礼物,弥足珍贵。通过此剧可以让孩子们学会面对战争的残酷和生活中的困苦,传承红色精神、弘扬民族精神,从小培养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及对英雄的正确认知。全新的舞台设计,将全息投影与旋转舞台相结合,营造出舞台真实感与延伸感。斜坡式的转台设计虽然加大了演员的演出难度,但对于充满浪漫气息的芦苇荡来说,舞台的还原度极高,孩子们藏身于芦苇荡中既起到了很好地隐蔽效果,又不失孩童的纯真与灵气。

《文艺报》原副主编、文艺评论家钟艺兵对《小英雄雨来》北京演出成功表示祝贺。众所周知,《小英雄雨来》这个故事改编自管桦同志的中篇小说,该小说发表于1 9 4 8年。但故事的背景是1 94 2年河北抗日根据地发生的事,严格地说,此篇小说是一篇文艺创作,是根据他多年在晋察冀战争环境下对儿童生活,包括亲身经历的一些记忆和感受塑造了《小英雄雨来》。这部剧既是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典范,也是一个国情教育题材的优良之作。新中国的建立,经历了漫长而痛苦的过程,这些历史需要准确地传递给我们的下一代,让他们知道历史、了解历史、铭记历史。这部剧是以雨来一个孩子为主角,通过一系列的战争生活下的儿童心态,记录了他为战争做出的贡献,如何成为一个小英雄的过程。他不仅鼓舞着孩子们,树立他们心目中的少年英雄形象,同时也滋养着每个成年人的心灵,让人们重拾对信仰的坚持、对美好生活的渴盼。中国的新一代少年儿童应该了解中华民族遭受外敌侵略的历史,知道中国人民曾经承受过的痛苦和屈辱,正是先辈们从苦难压迫中站立起来、奋勇抵抗、奋发图强,才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建立。这就是一种国情的教育,能够让少年儿童在成长中把自己的骨头锻炼得更坚硬,胸膛挺得更高昂,且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这部剧是质朴无华的,语言很接地气,情怀更是大气磅礴。特别是经过毛尔南导演在舞台上的呈现,童趣盎然,一个儿童剧如果没有童心、没有童趣,就失去了儿童剧的意义,如果题材仅突出重大,写不出童趣,就吸引不了儿童,这样的儿童剧也是不成功的。最后一句话“我是中国人”启人向上,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颗苗,使他看到家国情怀,强烈地表达:我们要爱国,我们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这种爱国教育应如涓涓细流永久滋润着每一颗中国心,鼓舞着一辈又一辈的中国人。

三、播种青少年艺术之种,夯实东北戏剧根基

儿童话剧的形式活泼、舞台呈现感、人物契合感都更贴近孩子们的审美,使青少年更易接受。教育部戏剧与影视专业教指委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燕观看后颇具感悟,“少年强就是中国强”,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大的年份出现《小英雄雨来》的优秀作品,一方面可以代表对经典的回顾,另一方面是对习主席所提出的崇尚英雄、塑造英雄、学习英雄很好的体现,也是当下红色精神很重要的案例。《小英雄雨来》故事一直传承在每个人的心中,更突出了主题: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该剧制作精良、细节到位,例如日本人总是拿糖诱惑孩子,孩子需要书包学习。糖是经济物质、腐蚀心理的;书包是学习用品,更多的是精神文化、净化灵魂的。这个细节在叙事里面达到很好的对比作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此外在戏剧舞台做了非常充分的挖掘,在每一个方向、每一个角度都有戏份在,体现出舞台表演的美感和叙事功能。除此之外,跨媒介的空间延展运用恰当,比如投影的空间可以营造导演想说的视听沉浸,极具现代感。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话剧舞台上的芦苇荡,展现出东方的传统意境和革命的氛围,与背景影像空间相结合,使叙事意境更加明朗。

原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副巡视员、戏剧戏曲学博士陈迎宪对此次吉林艺术学院与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合作给予了高度赞许。这次合作无疑是成功的,具有当代文化建设意义的。它对于儿童戏剧创作的引领性、示范性,在这个由吉林艺术学院与中国儿艺共同打造的童话式舞台上展现得淋漓尽致。吉林艺术学院作为高等艺术院校,隶属于教育系统,这与中国儿艺隶属的文化系统是不一样的,这种产学研发展的建设模式将科研落到戏剧创作和舞台呈现上是非常好的尝试。

青春的张力对于舞台创作中的红色主题戏剧创作十分重要。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常务会长姜彤林在座谈会中感叹道:从2 005年《天诫》,到20 17年的《南门客栈》,再到今天的《小英雄雨来》,吉林艺术学院在话剧方面的探索及发展轨迹是值得称赞的。吉林艺术学院在整个文艺界的影响已经跨出了东北,为全国许多艺术院校做出了导向性和方向性的借鉴经验。也可以说,东北戏剧的振兴为吉林艺术学院的未来撒下了种子,结出了希望。

四、结语

该剧导演毛尔南说:“《小英雄雨来》之所以能够和孩子们产生精神上的共鸣,主要因为这几个原因。首先,题材好、故事好。具有带入感和体验感才能够捕捉儿童心理感受,并与孩子们产生共鸣。其次,主题故事及台本语言充分体现了儿童剧‘童心、童真、童趣’的明显特点,契合现代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审美诉求。再次,‘我是中国人,我热爱自己的祖国’这句响亮的台词,虽然出自孩子之口,却让几代人及现场观众为之震动心声。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更体现了爱国主义的情怀。最后,这部剧可以说是昨天的回忆、今天的感悟、明天的憧憬。它定格了一个人物,讲述了一段故事;聚焦了一段历史,展现了一种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小英雄雨来》虽然是吉林艺术学院在戏剧艺术创作中首次尝试儿童剧题材的一部作品,但从艺术特征来看,极具专业品相。该剧在剧情设计、语言表达、舞台表现、艺术创新等方面都有着全新的尝试。具体表现在:舞美设计现代且简洁又不失厚重和灵动,旋转舞台的设计将舞台有限的空间无限延顺,给人以超越时空又返朴归真之感。同时,油画般的色彩基调增加了浓厚的历史感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该剧同时运用多媒体创意创作,采用全息投影技术增强现实技术,营造的逼真场景,虚实结合的演绎手法,打造了剧场沉浸式的视觉体验;舞台投影增强了虚实交错、亦真亦幻的空间更迭,展现了多元化的视听效果,使舞台更具生机并富有活力。此外,音乐的创作与剧情的展现自然贴合,符合剧情人物的情绪走向,契合故事脉络的艺术情境。主题歌朗朗上口又极具叙述感,旋律简洁明快又意味深长。音乐在剧中的呈现,不仅是衬托和铺陈,更成为全剧不可或缺又不可多得的艺术元素。

儿童话剧《小英雄雨来》是一次鲜活丰厚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一次专业融合的实践性教学,更是一个校企合作的产学研大课堂。吉林艺术学院师生寓教于演,将爱国情怀融入传统剧作,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这既是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更是以吉艺的方式对习总书记讲话中“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的贯彻落实。大型原创儿童话剧《小英雄雨来》,在这有着特别历史意义的时期上演,是吉林艺术学院以艺术的方式向英雄致敬、向时代发声的良好途径。

猜你喜欢

吉林话剧戏剧
有趣的戏剧课
A Spring Coat for Sarah
吉林卷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吉林卷
话剧《二月》海报
我是话剧小演员
都市年轻人的“话剧梦”
戏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