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实践探究

2019-01-15霍元粉

山西青年 2019年12期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产教经济学

霍元粉

(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

自2012年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深化改革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面对经济改革不断推进,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逐渐增加,企业应用创新型人才职位存在严重空缺。高校培养的人才不能胜任经产业升级后的企业岗位,那就需要企业和高校对接,为人才供给与需求的完美匹配而彼此互相合作。“产教融合”,即将企业岗位所需能力与学校培养教学的课程相互融合,实现学校与企业协同培养人才,从而实现精准就业。《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财经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但该课程内容理论性较强,且需要数学基础来帮助学生学习理解,正因如此降低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提倡“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对《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进行适当改革,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势在必行。

一、“产教融合”思想下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意义

理论性、抽象性是《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的特点,但学好《西方经济学》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思维逻辑性,有助于学生理性地解决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问题。但是,掌握好《西方经济学》中传递的理性思维需要学生们有较好的数学功底、较强的语言理解能力,以及保持学习的热情。对于基础薄弱型的学生,听《西方经济学》犹如听天书,特别是独立学院的本专科学生。此外,部分学生们认为《西方经济学》太理论性,从而没有实际意义,在生活中用不到,学不学无所谓。而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我们将知识与就业岗位联系起来,突出知识的重要性,这样便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在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同时有助与财经类专业课的教学。

另外,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高校转型意见;2019年初,教育部更加重视职业教育。因此深化教育改革是推进我国经济深化改革、实现经济经济更好更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而“产教融合”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一种手段,是培养新时代企业所需创新型、技术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因《西方经济学》是财经类人才必须掌握的必修课,鉴于此,在“产教融合”思想下创新《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方式、方法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二、“产教融合”思想下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方法

(一)了解各专业对口职位所需经济学知识技能

在教学开始之前,通过各种渠道调查搜集所教授专业学生未来就业岗位所需的《西方经济学》知识点。获取各专业对口职位所需经济学知识技能信息后,将此知识点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且构建相关案例。用案例教学法先让学生理解掌握相应的知识点,且在案例教学时注重学生的参与,例如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深刻掌握案例中所讲的理论知识,从而以便在将来的岗位上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除专业所需的知识点以外,其他剩余知识点的讲授,依然要利用构建主义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经验更透彻的去理解知识点。同时也让学生充分意识到经济学在日常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领会到经济学中所蕴含的理性思维与人生哲理。

(二)以过程为主要考核目标的综合考评方式

在以往的考核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对考勤、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方面的考核来为本门课程赋分。这种方式,实际上是重视学生学期末的付出,更多的是强调学生的背诵能力,也使学生产生“期末突击”的想法,从而失去了本课程原有的开设目的。现在,我们的考核应该从重结果到重过程转变,增加过程考核在最终成绩中所占的比例。例如,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及提问、小组为单位呈现一个主题的报告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平时表现。最终的期末考试是一个对本学期知识点的考察,期末考试成绩依旧要算到最终成绩中,但占比与之前相比要下降。我们通过“从重结果到重过程”的考核变化,激励学生参与到平时的课程学习中去,更好的提升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新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创新型高质量的人才,“产教融合”所体现的企业学校协调育人的思想可以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可以解决高校毕业生的结构性失业。因而,我们要抓住机会,以“产教融合”的理念来改革创新《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让学生、企业受益。

猜你喜欢

西方经济学产教经济学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简明经济学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试论讲好导论这一课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经济学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