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抗战新闻业研究
——以民治新闻专科学校为例探究重庆抗战时期的新闻教育
2019-01-15朱雨潇
朱雨潇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重庆 400041)
一、民治新闻专科学校
民治新闻专科学校是由我国著名新闻教育家顾执中先生于1928年在上海创立的一所民办新闻院校。其所传达的无党派性与新闻工作者为国奉献的责任与担当的精神,一直为现代新闻学教育所借鉴。
顾执中先生于1923年在上海时报担任外事记者,工作中顾先生认识到,国内很多新闻工作者在政治和新闻思想上比较落后,已不能适应当时环境。于是便于1928年在上海创立了民治新闻专科学校。[2]
二、抗战时期重庆新闻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资金短缺与政治压力
以民治新闻专科学校为例,在晚上上课期间,因为空袭原因,学校经常处于停电的状态,又由于灯油的匮乏,有钱也难以买到,因此师生都是点着蜡烛上课。
民治新闻专科学校所标榜的无党派性也因此遭到国民党的憎恨。迫于政治压力,学校不得不在教学上对国民党做一些妥协,例如开设“新闻检查”的课程,聘请一部分国民党人到学校任教等等。同时,其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涉及到一些敏感事件与人物的时候,则随时可能面临国民党的审查。
(二)战争的威胁
战争的威胁所带来的阴影可谓是笼罩在新闻学校每一个人身上。据不完全统计,在重庆,1938年2月到1943年8月之间,日军总共出动战机5732架次,投爆炸弹1596枚,燃烧弹2210枚。在抗战时期,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时时刻刻都面临着生命的危险,但是也正是这样艰苦的环境磨砺了他们的艰苦卓绝的品质,也激发了他们的报国热情。
三、抗战时期重庆新闻院校的教学目标与课程设置
(一)教学目标
1.为危亡的中国培养新闻人才
由于抗战时期特殊的政治环境所带来的压力,还有战争所带来的民族危机,因此,在当时几乎每一所新闻院校其教学目标都是为国家的报纸、通讯社乃至政府的宣传机构培养人才,以增强国力和应对战争之需。
2.为抗战宣传所用
抗战时期重庆新闻院校的另一个作用是进行抗战宣传。一方面,几乎每个新闻院校与新闻学会都有出版自己刊物,既是为了给学生实习所用,同时也可以在刊物上进行抗战宣传。另外一方面,新闻院校的学生在学习期间积极向各大报刊投稿,为抗战的宣传动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课程设置
1.注重新闻理论和写作
在课程设置方面,几乎所有新闻院校在课程设置上都包括三块:新闻理论与写作、英语学习、通识课程。例如复旦新闻系为了提高学生的新闻写作能力和理论水平,开设了《国文课》、《新闻采访》、《各文体写作》、《修辞学》等课程。因为新闻理论水平与新闻写作功底是反映一个新闻学生最基本素质的因素,也是对于每一个新闻学生而言他们未来赖以生存的生存技能,因此,每个学校都很重视。比如中央政治学校的《新闻学概论》、《新闻事业史》、《编辑》、《采访》等课程。
2.重视学生英文水平与国际化视野
另外一个学校很重视的方面,就是英文。因为当时处于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作为东方战场,需要积极地与国外盟国展开合作,需要把中国的战事消息传递给国外,同时也需要向国民传递大量国外战场的消息。另外,在外交领域,与国外的合作交流也较多。因二战阴影以及国与国之间交流之需,更加要求新闻学生拥有国际化的视野和较强的综合素质能力。
四、抗战时期重庆新闻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传承了勤勉卓绝的学习精神
首先是抗战时期学生教师艰苦奋斗,勤勉卓绝的精神值得现代的新闻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比如在重庆大轰炸的时候,轰炸过后教室里往往一片狼藉、尘烟满地,同时也因为轰炸而没有电灯,学生只能点蜡烛学习。
(二)为现代新闻学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教学经验
在抗战时期,虽然物资缺乏并面临战争的威胁,但是重庆的新闻院校仍然注重对学生英语能力、国际视野的培养,笔者认为这样的教育理念是很值得现代新闻教育所学习的。当代新闻教育可以向前辈学习,不仅学习他们的艰苦奋斗、报效国家的精神。同时,也要学习他们先进的办学理念与经验,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新闻人才。
(三)进行了有效的抗战宣传
在当时,各个新闻院校都出版有自己的刊物,往往都有对于国内战事的介绍,同时有很多对于国内战事的评论通讯文章。如民治新闻专科学校在课程设置上,都是完全服务于战时的新闻工作,为抗战宣传积极做出贡献。[3]
五、结语
民治新闻专科学校是我国第一所民办的新闻专科学校,由我国著名新闻教育家顾执中先生于1928年在上海创立。其初衷是为祖国培养真正的新闻人才,是一所完全公益性的学校。其传达的新闻无党派性以及服务社会的理念一直值得现代新闻院校学习与借鉴。同时,其提倡学生应具有扎实的新闻理论功底,注重培养学生的英文能力,强调学生应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教学理念与办学经验,仍值得现阶段的新闻学教育所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