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辅导员学生就业指导能力的提升
2019-01-15芦笙
芦 笙
(山西理工大学,山西 太原 036000)
一、高校辅导员学生就业指导能力的不足
(一)辅导员缺乏系统性、专业性的就业指导知识结构
第一,就业指导人员需要精通就业政策,掌握就业指导专业知识,但是很多辅导员缺乏就业指导相关培训,对就业相关政策法规掌握不精;第二,很多高校辅导员对企业招聘人才的需求缺乏深入的了解,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缺乏实际的指导经验,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无法更好地满足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
(二)高校辅导员自身的局限性
第一,很多高校辅导员从事了多年的就业指导工作,但是缺乏理论联系实际,没有根据社会和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实时地补充就业指导内容,创新就业指导开展形式,从而导致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效果不佳;第二,高校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不仅需要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活动,处理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而且还需要推动大学生就业情况的改善,从而导致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很大,无法将精力集中到就业指导工作中来。
(三)辅导员就业指导方式单一
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主题班会、就业指导课程、专场讲座等,大多采取单向输出,理论灌输为主,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无法引发学生兴趣。此外,高校对院系就业率非常重视,但对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没有相关激励措施,导致辅导员对就业指导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创新模式。
二、高校辅导员学生就业指导能力的完善策略
高校辅导员肩负着管理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责任,同时也需要对大学生的就业进行合理指导,因此提高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能力,能够有效改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因此,本文经过分析和总结,认为推动高校辅导员学生就业指导能力的完善策略,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辅导员的素质
第一,高校辅导员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职责,主动承担起帮助学生提高就业能力的责任,而且需要转变传统管理者的角色,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培养辅导员的耐心、细心和责任心,真正解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困难;第二,提高辅导员的素质,高校辅导员应该充分认识到,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学生和辅导员应该处于平等的地位,以积极主动热情的工作方式,真正了解大学生的就业需求,从而更好地帮助他们制定针对性的就业方案,真正提高就业指导的效果。
(二)形成系统化的培训体系
第一,由于高校就业指导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容,所以需要对辅导员进行培训,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各种知识,例如:高校辅导员需要数量掌握大学生的就业优惠政策、创业优惠政策、读研、出国等相关方面的内容等等,可以熟练、有效地应对不同大学生的就业需求;第二,可以搭建高校辅导员的交流平台,能够促进辅导员之间就业经验的交流与分享,真正发挥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方面的作用,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分享和记录相关的就业指导意见,为其他辅导员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
(三)推动就业指导工作的常态化
对于高校来讲,就业指导工作应该贯穿于大学生高等教育的整个过程,所以需要更快地推动就业指导工作的常态化,辅导员的就业指导能力也需要进行完善。第一,高校辅导员应该开展针对性的指导工作,如果每个辅导员都熟练掌握学生考研、就业、创业等方面的知识,会造成辅导员工作压力过大的现象,无法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服务。所以,可以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分组,分配专业辅导员根据学生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第二,高校需要为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专门的环境,设置常态化的工作地点,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就业咨询;同时,也可以利用该地点对辅导员进行培训,不断推动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的提高,更好地应对大学生就业的困惑,真正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三、结语
根据本文的分析和论述可知,目前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时,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也清晰的认识到了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问题所在。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就业率的提高,不利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全面提升。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的高校教学管理者要对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的提升给予高度的重视,从本校大学生就业教育实际需求出发,对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进行有重点、有选择的建设,使其能够有效应对自身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开展多样化的就业指导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