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以德育人的中小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思考

2019-01-15曾广志杨婉君龙志栋

山西青年 2019年9期
关键词:以德育人全体师生德育工作

曾广志 杨婉君 龙志栋

(广州工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0850)

一、校园文化环境内涵剖析

近年来,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倍受关注,学术界对校园文化理论的探讨也是络绎不绝,然而学术界仍然是众说纷纭,关于校园文化环境还没有达成共识。这充分体现了校园文化内涵的丰富性,但同时又反映出人们对校园环境内涵的认识还有待加强。现阶段关于校园文化的理论界定主要有:“校园文化环境是校园内的实践活动(主要是教学、科研)及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的课外文化活动,学校长期形成的为全体人员所认同的校园精神以及培育这种精神所需的文化环境的总和”等。关于校园文化的定义还有许多,我们大致认为校园文化应当具备以下内容:第一,校园文化的主体因素人,即所有参与学习教育活动的全体师生。师生是教育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同时也是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者和传播者。第二,作为客体存在的文化环境。第三,活动因素,即校园文化中的教育实践活动。它是师生根据国家意志的要求,按着一定的教学目的而开展的活动,是教师价值观的主要传播途径,同时也是学生价值观的主要接收途径。第四,制度因素。规章制度是学校教学管理模式在现实中的凝结状态,是对全体师生及教育活动的基本规范和要求。第五,隐性因素,即校园文化精神。作为一种潜在的隐性因素,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具有情境性、渗透性、持久性、暗示性和愉悦性等特点。

校园文化内涵丰富,它也是中小学“以德育人“工程的重要环节,具有明显的导向功能,因此必须不断加强和完善中小学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

二、中小学和谐校园文化构建的措施

(一)中小学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应以“以德育人“作为首要条件。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坚定信仰、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因此我们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同时必须以”以德育人“作为首要条件。通过在校园、教室等教育环境中张贴一些德艺双馨的教育家、思想家、科学家等画像来贴近中小学生的生活,使这些青少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在情感和行为方式受到感染和熏陶。

(二)中小学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必须以“校园精神文化“作为核心。校园精神文化是一个学校个性和追求的集中反应,体现了学校的整体风貌,也是学校过往的经验累积,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强大内核。校园精神文化也是催人奋进的号角,不断推动全体师生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我们这里说的校园精神文化包括校风、学风、教风、校规校训等激励全校师生奋进的内容,这些内容也刚好契合我们”以德育人“的全部要求。

(三)中小学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必须以“全体师生“作为主体。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全体师生必须在校园文化的构建中起到良好的主体作用。相对于隐性的精神文化,显性的文化主体也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主体的师生在完成预期的教育认为的同时,他们更是校园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

(四)中小学校园文化的构建必须以“校园制度文化“为重要保障。正如法律对于国家一样,校园制度文化也是对校园文化构建的一种制度保障。只有在依制度治校的基础上,才能保障”以德育人“工作目的顺利达成,也只要在规章制度的保障下才能为”以德育人“工作提供良好的稳定环境。校园规章制度同样具有权威性和不可侵犯性,从而培养中小学生的敬畏心理。

三、总结

第一,在中小学校园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不断推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校园文化的构建作为一个系统的过程,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我们要充分把握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使各因素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争取做到一加一要大于二。

第二,和谐校园文化能够促进德育工作的进程。当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符合世界观、价值观的要求时就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促使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反之则会阻碍“以德育人“工作的开展。

第三,“以德育人“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标尺。德育工程和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道德建设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是规范师生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也是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评判指标。校园精神文化的营造的如何,是否符合世界观、价值观的要求,最终评判的标准就是道德素质的要求。

综上所述,要加强中小学“以德育人“工作的顺利前行,必须不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同样要想积极地开展校园文化的建设必须符合德育工作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不仅有学识更有”德识“的高素质人才为我国的复兴伟业贡献积极的力量。

猜你喜欢

以德育人全体师生德育工作
校园书声起,奋发向未来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以身立教 以德育人
言传不如身教
浅谈幼儿德育工作的几点体会
诵、知、行三位一体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新时期的班主任
德育为本,弘扬清风正气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