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生活选择——《杀死一只知更鸟》的非重要角色对主线价值观的补充
2019-01-15李容
李 容
(山西大学文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1960年哈珀·李发表了她的处女长篇《杀死一只知更鸟》。从题目浅显分析可能会误认为这是包含血腥暴力,恐怖悬疑因素的小说,事实上这些因素是存在的,但作者采用一个成长中的儿童叙事角度——小女孩斯库特来讲述,则更多的是带有启蒙和思考意义。作为儿童叙事,其中肯定会涉及到对儿童三观的教育,对真善美以及假恶丑的认知,而哈珀·李将斯库特的成长环境放置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南部一个偏僻闭塞的梅科姆小镇上,将属于那个年代,甚至是属于整个时代的矛盾冲突在贯穿整部小说始终的汤姆·鲁滨逊案件,以及孩子们与怪人拉德利的“博弈”中交织,尤其是整个人类社会都无法避免的歧视与偏见在孩子的视角中更为放大。更多的研究者将视野投放到书中所反复强调的平等与偏见的对抗,本文将从书中所描绘的几个非重要角色角度分析,作者哈珀·李想要为读者传递的生活的含义——自由。每个人终其一生,都是在找真正的自己,在美国文化中,个性和自由解放是个永不过时的命题。但不同的人在面对不同情境时则有不同的选择结果。
一、阿瑟·拉德利:人有逃避的权利,“那是因为他‘想’把自己关在屋子里”①②
书中分上下两部,第一部则主要是讲6岁小女孩斯库特和她的哥哥杰姆,以及孤儿迪尔三人每年欢乐的暑假生活,这实际上也是斯库特所看到的梅科姆镇的平静生活。三个小孩在好奇心泛滥的情况下不停地挑逗、窥探阿瑟·拉德利的生活——只因他已经15年从不出家门,而被外界妖魔化为会吃人的血盆大口的怪人。他们天马行空地以拉德利为素材演话剧,用长竹竿往窗户眼里递信,夜探拉德利家后廊,终日以幻想自己为英雄人物与怪人搏斗为乐。在逐年成长中,拉德利从未出现过,但他为恶作剧后仓皇逃跑的杰姆缝过破裤子,为火灾后被吓到的斯库特披毛毯,直至最后救了兄妹俩的命。
“他脸上的表情是羞怯中透着好奇,就好像以前从没见过一个男孩子。”最后在杰姆的病床前唯一一次亮相的阿瑟·拉德利,他的表现就是一个长期被禁锢而不能适应现实生活的心智不成熟的小孩,并把两个孩子当成他的伙伴,哪怕他们曾以他取乐,他还是在千钧一发之际救了他们,他善良纯真,并非怪人。他想待在黑暗里,只是因为常年的习惯,而不需要有谁硬将他带到阳光下,并且待在黑暗里也并不意味着他就是惧怕光明的邪恶者,将他的生活方式与其他普通人的生活方式相提并论而妄加揣测,是愚蠢,不诚实,不公正的行为。“拉德利先生的所作所为在我们眼里可能很古怪,但在他自己看来一点儿都不出格。……与人交往的体面做法是走前门,而不是通过侧面的窗户。”
阿瑟·拉德利在本书中大多被解读为正义和善良,若抛开背景不谈,拉德利则是象征社会上不善言谈,远离中心旋涡的人群。也许黑暗才是他的保护色,是他生活最舒适的方式。强迫式的融入并不能让人真的接受,对拉德利的怪人称谓,妖魔化他的行为,这就是显而易见的一种偏见。任何人没有权利去道德绑架或者社会绑架一个人的生活,阿瑟被囚在房子里,而存有偏执的人被囚在心里,如果不能正常看待生活中的“异”,那才是被锁在社会给他制定的各种框架里。
二、杜博斯太太:绝望中的希望,“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杜博斯太太是一个常年疾病缠身的老太太,并且时日无多。在某次杰姆和斯库特去镇上购物时遇到了这个老太太,她尖酸刻薄,拿出长者的派头一个劲的嘲讽两个小孩,并且连带阿迪克斯为汤姆辩护这件事辱骂他们的父亲“为黑鬼和人渣打官司,他自己也强不到哪儿去”。杰姆气愤至极,将杜博斯太太视若珍宝的山茶花全部打落,杜博斯太太向阿迪克斯提出要杰姆为她读一个月的书,两个孩子在与她的相处和阿迪克斯的解释下渐渐明白了这个老太太的伟大之处,为了去世时清清白白不亏欠不依赖任何人,她停掉止痛却上瘾的吗啡,日日与毒瘾缠斗,让杰姆为她念书也是为了转移一部分注意力。最后她做到了,在去世前一秒是清醒的,是属于自己的。
无论是毒瘾的驱使还是传统观念的影响,杜博斯太太对于黑人的歧视乃至延伸到对芬奇家的仇视而对芬奇一家的恶言恶语都是无法驳回的伤害,但她作为一个病中的老人,拿出极大意志力摆脱对吗啡的依赖,却是极为勇敢,令人感到震撼的。作者借阿迪克斯的口来说明她对此的看法:“勇敢就是,在你还没开始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注定会输,但依然义无反顾地去做,并且不管发生什么都坚持到底。”③这是美国精神的一个方面,也是书中的一个隐喻。表面是说杜博斯太太,实际是说阿迪克斯——为一个被扣上“强奸白人”的帽子的黑人辩护,说作者自己——为美国严重的种族歧视发声。“一个人很少能赢,但也总会有嬴的时候”,是对阿迪克斯这场辩论赛虽败犹荣的预示,是作者对于消减种族歧视的一个期待,这也是人对于自由的争取。
三、多尔夫斯·雷蒙德:社会的悲哀在于必须给所有行为定下一个理由,“我之所以这样生活,是因为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方式”
雷蒙德先生是白人,而他的女人是黑人,“他喜欢黑人胜过喜欢我们”,他们的孩子是混血儿,“一半是白人,一半是黑人……这种人其实很可怜……他们两边都不算。黑人不接受他们,因为他们有一半白人血统;白人也不接受他们,因为他们是黑皮肤……”而雷蒙德先生则每天带着可乐瓶打酒,喝到醉醺醺,在大家眼里是不务正业,不和正常人交往甚至诞下混血儿的浪子。直到法庭开审这天,与斯库特的对话才揭晓了这一切的答案:他的可乐瓶装的就是可乐,他的醉态都是装出来的。“我是在给他们一个理由,如果人们能把事情归结于一个理由,就好办多了……他们就可以说,他根本管不住自己,所以才过着那样的生活。”
到雷蒙德先生和斯库特的对话时,本书已经接近尾声,跟在汤姆·鲁滨逊当庭审讯这一高潮中的小插曲,可以说是对剑拔弩张的审判的一个缓和,也可以说是一个延伸的思考和总结。无论是亲近黑人,还是每天自由地在广场游荡,这都是雷蒙德自己的选择,而不是因为他被酒控制了头脑。这也是对汤姆案件的一种解释。马耶拉·尤厄尔诬陷汤姆强奸,只是因为她利用卑劣的种族观念来掩盖自己内心的欲望——这种欲望又偏偏在白人眼里是罪恶的,汤姆本身并没有错,而在发生这种案件时,人们却只会想到一个理由:黑人天生就是卑劣的,黑人对白人女人永远有控制不住的欲望。由此可以看到哈珀·李对于自由生活的思考。人是复杂的,人所做的事情也是复杂的,没有一个理由放之四海而皆准。
四、结语
本书重点探讨的种族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刻板印象,是人的劣根性的一种表现。美国文化的人生来而平等,“我认为这世界上只有一种人,那就是——人”,但人是生来就平等吗,“有的人天生就比大多数人具有更高的天赋和才华”。平等和自由是保证每个人能够有享权和问责的身份,是心理上的解放,更是所有人都能够按照自主意愿来生活,而非满足谁的规定。自由是有限的自由,有限的自由内的无限,才是真的自由。
[ 注 释 ]
①[美]哈珀·李.杀死一只知更鸟.译林出版社,2017.2.
②[美]海明威.老人与海.译林出版社,2010.10.
③[美]哈珀·李.杀死一只知更鸟.译林出版社,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