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舞蹈编导教学的创新理念
2019-01-15刘小榆
刘小榆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泰兴 225300)
舞蹈编导指的是在舞蹈创作中创作者从生活中捕捉舞蹈形象,并创造组织舞蹈语言、编排设计舞蹈,从而实现艺术构思在舞台上的呈现。由于舞蹈编导是一门综合性相对较高的职业,其不仅要求舞者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与技法结构,同时也应当具有一定的发散思维,加之舞蹈编导是舞蹈的核心与灵魂,因此对舞蹈编导的要求相对较高。在高校舞蹈教学中舞蹈编导课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舞蹈编导课的训练质量直接决定了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与艺术素养,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发展的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优化教学理念并注重创新,才能够更好的提升舞蹈编导课的核心质量。
一、舞蹈编导课的理念创新
(一)提升学生艺术审美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理念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美是人们一直所追求的,舞蹈的审美主要体现在其内在模式与规律上,当大众在观看舞蹈时将体会到舞蹈的主体审美意识,因此教师应当加快对舞蹈编导审美意识的课程改革,以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舞蹈的创作来源于生活,舞蹈通过对自身生活阅历的总结,以及对生活体验的感悟进行结合,将自身的感情融入至舞蹈中,使得所创作的舞蹈更加具有感染力,在进行后续创作时舞者也将具有更大的遐想空间。在高校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提升其文化素养与艺术素养,加强学生对生活的感悟与诠释,从而更好的实现舞蹈作品中人物情感的展示与解读。舞台形象是舞蹈作品的基础,通过将生活中的人物形象转变为舞台上夸张的舞蹈形象,为舞蹈作品的展示营造更好的艺术氛围,舞者的肢体语言是舞蹈艺术美的体现。
(二)对舞蹈编导的理论教学创新
舞蹈编导是指对舞蹈作品编排与导演,实现舞蹈形象的塑造,清晰掌握舞蹈作品的情感变化,并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烘托,借助舞者的肢体语言向观众传递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理论教学是舞蹈编导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教学理论的学习,达到帮助学生掌握编舞的基础理论与编舞技法的目的。传统的舞蹈编导教学理念往往忽略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的想象力未得到很好的引导,所创作出来的舞蹈作品也缺乏生动性。教师应当以舞蹈编导的理论为基础,根据教学的要求,明确课程的定位,结合学科的建设,从而实现对教学理念的创新。在教学时教师应当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的开发,帮助学生转变自我意识的开发。在训练时加强动作语言组织与编排,从“授人以鱼”转变为“授人以渔”。
二、舞蹈编导课的意识创新
(一)采用多元式教学理念
舞蹈编导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加强知识运用的能力,帮助其培养创新思维。对于教师而言,将多元式的教学理念运用至舞蹈编导教学中将帮助学生加深对生活的体验,当学生学会了如何去表达自身情感与情感控制后才能更加理性的完成舞蹈的编排与处理。在进行舞蹈编创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善于运用编创技法,并打破传统舞蹈编排思维,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当注重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加强学生理性把握能力。学生对深层次事物的把握能力也将因此而得到极大的提升。想象力与创作能力是舞蹈编导中必不可缺的,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采用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帮助学生充分释放自己。
(二)对舞蹈编导技法创新
由于舞蹈编导对创新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此开放的教学理念是确保舞蹈编导教学质量的前提。曾有科学家提出,创新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天赋,其可以通过后天训练进行培养,启发式与引导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将帮助教师更好的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首先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明确编舞的定义,并理解构思的重要性。其次,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明确创作不仅仅局限在编舞中,而是借助舞者的肢体语言进行表达,舞者借助肢体语言向观众表达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以及作品的立意。在教学时,教师应当时刻向学生强调创新思维的重要性,舞蹈作品的结构是创作的核心环节。
三、结语
舞蹈编导是舞蹈的核心环节,在高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充分解放学生的想象力,并有意识的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打开舞蹈艺术的想象空间,使得其所编导的舞蹈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在舞蹈编导课上,教师应当对教学技法进行创新,帮助学生尽情释放灵感与艺术激情,使得舞蹈编导更加具备想象力与艺术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