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届东方听觉与前庭医学会议纪要

2019-01-15黄治物,黄美萍,李蕴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验配助听器前庭

由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市医学会听觉与前庭医学专科分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耳科学研究所承办的“首届东方听觉与前庭医学会议”于2019年8月9~10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共有6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耳科医师、听力医师、听力师、助听器验配师、言语康复师等同仁参会。

本次大会是上海市医学会首次召开的关于听觉与前庭医学领域会议(上海市医学会听觉与前庭医学专科分会是我国首个市级医学会下设的二级专科分会),其学术意义重大,会议旨在通过专业学术论坛,搭建听觉和前庭医学领域的国内外交流平台,促进中国听力学和前庭医学专业的发展与繁荣。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霖,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马兴发,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市医师协会会长徐建光,上海市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谭鸣,上海市医学会听觉与前庭医学专科分会主任委员、第九人民医院院长吴皓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开幕式、致辞。本次会议包括主旨发言、主题发言和人工听觉植入、助听器验配、前庭医学、临床听力学、听力学教育与康复和基础研究6个主题分会场。

大会首先是6位专家作主旨发言,陈霖院士介绍了认知科学的三大基石及其对脑疾病研究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出目前脑疾病研究中缺乏对各种疾病的科学准确定义和行为模型,且在疾病诊断中,基本上依赖现象观察和主观描述,缺乏科学客观的行为检测和诊断方法,甚至有些研究发现精神疾病诊断在科学上“毫无意义”,由此引出认知科学的生命力是在于发现适合描述人类认知精神世界特有的、不可由其他科学替代的科学变量和实验范式;他认为“认知变量”“认知实验范式”和“脑认知成像(brain mapping)”是奠定认知科学不可替代学科地位的三大基石,并详细讲解了三大基石的基本概念及其意义,拓宽了与会者新的思路和探索听觉与前庭医学的新方向。东道主吴皓教授围绕耳聋防治和基础研究工作与大家分享了听觉科学研究进展及耳聋生物治疗技术,展示了在迟发性耳聋发病机制、耳聋生物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病毒介导基因治疗、基因编辑、再生治疗)、听觉神经环路超微结构的解析、突触及纤毛结构和功能分析、老年性听力下降发病机制及手术机器人等转化应用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团队工作;期望未来通过创新耳聋的生物学和听觉植入治疗方法,最终实现耳聋的可防可控。北京协和医院高志强教授报告了“听骨链重建术与术中听阈评估”,解放军总医院韩东一教授作了题为“人工耳蜗植入技术和相关问题探析”的专题报告,解放军总医院杨仕明教授介绍了其团队通过荣昌猪模型进行人工耳蜗植入的临床基础研究,来自美国爱荷华大学的Richard Tyler教授介绍了“耳鸣心理声学测试研究进展和临床价值”。

6个主题分会场会议邀请了国内外各领域大咖专家立足听觉与前庭医学基础理论知识、聚焦热点问题进行了专题讲座、圆桌讨论、手术演示及案例分析。

①人工听觉植入主题:人工听觉植入专场聚焦目前国内人工耳蜗植入热点问题,如:精准微创植入、双侧人工耳蜗植入、特殊病例(包括听神经病、蜗神经发育不良、大前庭导水管等)人工耳蜗植入、人工耳蜗植入适应症扩展等,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龚树生、戴朴、郑亿庆、孙敬武、冯永、秦兆冰、高下和来自奥地利的Anandhan Dhanasingh等教授进行了专题讲座。两台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演示,由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吴皓教授主刀,并邀请专家现场点评;专家们一致认为:精准微创植入重要的是术中要注重保护皮下的筋膜、肌肉、血管、神经和骨质等结构,电极植入时,要最大程度保护内耳精细结构不被破坏,术中建议进行电生理及CT检测。

②助听器验配主题:助听器验配专场分3部分,第一部分助听器规范验配由曹永茂教授介绍各类主客观听力诊断技术及其临床应用,金凯先生结合具体案例讲述了助听器验配过程应遵循的流程规范,陈雪清教授讲解了助听效果评估框架体系和常用评估方法,黄治物教授介绍了助听器验配与人工耳蜗植入双耳干预关联决策;第二部分为助听器验配案例分析,主要由黄治物、广华平、田宏斌、刘海红、韩睿、陈雪清、曹永茂和金凯8位专家对4个典型案例进行评析;第三部分为助听器验配一线听力师问题讨论,共征集了来自验配一线助听器验配师遇到的14个共性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专家们各抒己见,使参会的听力师们能更好地理解助听器的规范验配。

③前庭医学主题:前庭医学专场针对目前临床常见的眩晕疾病,邀请了国内多位知名耳科学专家就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治方法、疗效、国内外最新研究结果及理念进行了专题报告。余力生教授就耳蜗型偏头痛问题,指出偏头痛可能是突聋发病的一个重要机制;戴春富教授指出在内淋巴积水的病理基础上,还存在其它作用因素促使梅尼埃病的发生;邹静教授提出了与梅尼埃病有关的内耳炎症反应机制,并分享了内淋巴囊和砧骨表面投放大剂量激素这一新颖手术方式治疗梅尼埃病的效果;刘博教授告诫年轻医生必须练好医疗基本功,掌握疾病诊断的演化进程与成因,才能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此外,还有曾祥丽、陈太生、张青、崔勇、刘秀丽、王璟、张甦琳、时海波、王巍和于栋祯等教授从新兴前庭功能检测技术、诸如焦虑等与眩晕症相关的精神心理问题指出多项检测交叉印证、综合评估以实现精确诊断,并从重视前庭代偿的药物和个体化康复训练等多方面结合各自临床经验提出诊疗新见解。

④听力学教育与康复主题:听力学教育与康复专场立足于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人才培养,邀请了相关招生院校专业负责人就国内“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的开办与发展现状、未来方向等做了相关介绍。华东师范大学刘巧云教授介绍了中国大陆听力与言语康复人才培养的现状,呼吁更多高等院校加入并培养高层次的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人才。浙江中医药大学应航院长结合自身院校的情况,介绍了听力与言语康复实验教学中心的示范化建设之路。上海第四聋校校长金育萍老师从聋校的实际需求出发,介绍了聋校听力技术支持体系的构建与初步应用情况。首都医科大学王硕教授介绍了首医二十年听力学发展之路。题为“听力与言语康复学的培养目标及职业”的圆桌讨论指出当前我国听力与言语康复学教育应该从临床人才需求出发,确立培养目标。

⑤临床听力学主题:首先,举行了“中国听力健康联盟”揭牌仪式,该联盟由上海第九人民医院牵头,吴皓教授任联盟主席,全国共有181家医院加盟,旨在促进我国优质医疗资源全面覆盖和资源共享,提高全国听力与前庭疾病诊疗水平及医疗保健服务水平。本场主题立足于“从临床出发,终于临床”的理念,结合“精准诊断、精准干预”等观点,邀请了国内多位知名专家作专题报告,首先是李明教授和张剑宁主任对耳鸣患者的临床听力学检查项目(不同听力图构型及症状)及意义做了全面阐述。接着黄丽辉、李蕴教授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儿童健康科学中心的听力学家Toropchina Liya V.博士针对儿童听力损失分享他们的经验,强调儿童听力诊断需要结合病史、主客观检查交叉验证以及影像学检查方可进行精准诊断。刘玉和、郗昕、冯艳梅、冀飞和韩朝教授介绍了人工耳蜗植入主客观评估技术、耳鸣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后耳鸣症状改善的可能机制、以及隐性听力损失的临床诊治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⑥听觉基础研究主题:基础研究专场聚焦“基因治疗”热点,从基础出发,以解决临床问题为目标,邀请了国内多位著名学者分享了目前耳聋基因治疗、毛细胞再生等相关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佟伟民教授介绍了RNAm6A甲基化在神经发育及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和DNA损伤修复因子在早期神经发育与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功能研究;东南大学柴人杰教授介绍了可以利用感音性耳聋相关重要通路中获得的重要靶点,通过改造能装载、修改基因变异的基因编辑系统AAV-ie,使该系统能够更好的改善在感音性耳聋动物模型中的治疗效果;南通大学刘东教授介绍了利用新的成像系统观察斑马鱼侧线毛细胞纤毛的结构,以及利用斑马鱼进行小分子化合物/药物筛选和研发的最新成果;北京大学刘畅教授阐述了为什么言语识别率比纯音听阈更能反映老年性听力下降人群的实际功能障碍程度;天津大学倪广建研究员介绍了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康复主客观评估方法的相关研究工作;清华大学熊巍教授介绍了在小鼠出生后早期的发育过程中,表达有TMC2的离子通道向含有TMC1离子通道的转变导致耳蜗内耳毛细胞上机械门控通道的成熟,TMC1通道具有更高的传导性和更快的适应性,TMC1和TMC2可能是以协同的方式进行运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杨涛教授介绍了TBC1D24、DMXL2、THOC1等一批新的导致迟发性耳聋致病基因的鉴定,这些耳聋新致病基因在毛细胞凋亡及听神经突触病变等听觉障碍关键发病通路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刘志勇研究员讲授了高通量RNA-Seq在内耳听觉细胞和神经节细胞的分子发育机制研究中的应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陶永副研究员介绍了利用腺相关病毒进行基因编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华云峰研究员报告利用高分辨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成功采集了国际首个具有亚细胞分辨的耳蜗完整结构,首次绘制了小鼠耳蜗神经环路的微观结构图谱。

大会主题发言和闭幕式环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院长殷善开教授做了前庭末梢器官功能定位、定性和定量评估主题报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马秀岚教授的题为“重度耳聋精准干预-从基础到临床的探索”报告主要针对不同程度、不同类型重度耳聋的临床干预数据和经验提出个性化重度耳聋精准干预问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黄治物教授做了题为“全生命周期听力大健康理念”主题报告,通过对听觉奥妙的独特性分析、听力学内涵和外延的阐述以及听力健康医疗的特点,对未来听力健康领域的新技术进行剖析,结合人工智能和听觉科学发展趋势,首次提出“全生命周期听力大健康”这个全新的耳聋防控理念。最后,黄治物教授对本次大会作了简短的总结和致谢,宣布大会圆满落幕。

本次大会内容丰富多彩,既注重基础研究,又切合临床实际和热点聚焦,真是干货满满,获得好评如潮。

猜你喜欢

验配助听器前庭
豁痰定眩方治疗痰浊上扰型前庭阵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关于助听器您需要了解的知识
远离眩晕一运动助您改善前庭功能
老视镜验配中的疑难问题及处理
7300度近视眼镜真的适合验配吗?
如何验配中老年渐进镜片
我是奶奶的“助听器”
视觉训练在日常验配的应用
眼镜助听器
前庭电刺激在前庭周围性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