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乐教学中因材施教理念的应用

2019-01-15

山西青年 2019年13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声乐理念

刘 阳

(黄河科技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增大,但是这种大的需求量并没有降低国家和社会选拔人才的标准,反而促进了选拔标准的多样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发展也为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文化建设也随之改变,比如新课改的推进,使学生对学术产生了更为浓厚的兴趣,教师因此能够深入挖掘学生潜力,避免因为教学模式的单一化造成人才的匮乏,因材施教这一理念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教师也会针对声乐教学这一特殊性,更加重视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个性差别,因此因材施教得以实施,有效的促进学生欣赏音乐和表现感情。同时,教师们也会根据学生个体之间不同的兴趣爱好和学习习惯,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工作,既能够尊重学生的个性,也能够有效的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因材施教对教师群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们根据不同学生个体和不同学龄阶段,不断的调整教学方案,因而强化声乐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一、因材施教概念

作为教育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理念,因材施教具有悠久的历史。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便使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教导其门下的学生,将因材施教应用在教育实践当中。孔子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导学生如何修身,如何齐家,培养学生成为国家贤才,成为社会栋梁。后来,孟子也继承了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并且对因材施教这一教育理念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研究出教育的同意标准的重要理念。此外,朱熹也总结了孔子与孟子的教学理念,将因材施教与教育的同意标准相结合,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因材施教教育方法。从现代的教育来看,当代社会力求人才培养多元化和综合性,正是孔子的有教无类理念和因材施教理念的继承。现代学者认为,因材施教是重视学生的个性与差异,力求培养多元化人才和综合性人才,贯彻深刻的哲学内涵,利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原理,进行教育。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人与人之间也是差异万千的,学生也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如家庭教育,成长环境等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个性,教育必须对学生个性进行了解,采取有针对性的个人化培养方案和教学方式,重视学生个个性化发展。

二、因材施教在声乐教学中的意义

声乐教学是将教学活动具体化,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和习惯,使学生能够欣赏音乐,并用音乐表达感情,进而发挥创新精神,创造新的音乐作品。众所周知,声乐教学是教学活动的特殊化,与一般课程不同,声乐教学是一门特殊的艺术类学科,能够传播思想和文化,也能够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声乐教学涉及到很多领域,比如审美学、心理学、生理学等等,以上看似毫不相关的学科知识,却大大的影响着声乐的表现和理解。这就要求教师要通过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突出声乐学科的艺术性、特殊性以及关联性,既要重视艺术学习,又要重视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个性和习惯必然是大不相同的,从事声乐教学活动,使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通过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和习惯,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实行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提高因材施教的有效性,增强课堂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因材施教对声乐教学的要求

根据孟子提出的教学的统一性标准,教师不能放弃任何一名学生,因材施教所面向的群体是全体学生。正是由于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因材施教才得以运用,教师根据学生们的个性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快有慢,有深有浅的步步深入,而不是只顾学习好的学生或是在某方面特别优秀的学生。只有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制定多元化和综合性的培养方案,才能发现学生们的独特嗓音,才能挖掘出学生们在演唱方面的巨大潜力。这样既能够使在某方面优秀的学生更加优秀,也能够使表现不同的学生获得更大的进步,实现教学效果中的双赢利益。从当前的教学状况来看,我国大部分声乐课的考试方式是要求学生进行独唱,根据学生的独唱表现来进行学科考察,其实这种考试方式是不公平的。所以学校必须加强考试方式的改进,避免出现这种所有学生一个音调的现象,积极利用因材施教的理念,有针对性的采用差异化的考试方式,存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声乐感受力。

四、因材施教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结合新课改进行创新

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音乐产生极大的兴趣,也就对音乐的欣赏产生了多元化的需求。因此,开展新时代声乐教学活动,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和国家政策的调整,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发挥创新精神,研发出更有效的教学方式,改善教学,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应当结合新课改要求,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针对性教学,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因材施教。当代学校基本上都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可以积极使用多媒体教学,寓情于景,寓教于乐,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丰富学生内心情感,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二)转变教学方式

新课改的发展要求教师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呼吁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与模式,从传统的声乐教学中走出来。比如学生根据教师的弹琴引导进行演唱,随后教师再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指导,这种教学方法便是典型的传统声乐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虽然也能够及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指导和讲解,但是对于学生中常见的哑音、喉音、鼻音等问题,教师的工作量是明显增大的,教师需要反反复复的讲授同一问题,极大的影响了教学成果。新课改提出,教师们可以将学生按小组分组,直接对小组成员进行统一性的指导,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还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各个小组成员互相讲解和讨论,优势互补,加强学生学习声乐的自信心,也提高的学生的合作能力,可谓是两全其美。

(三)声乐教材筛选

因材施教理念是引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何种教育,也是引导教师教育学生什么内容的教学方法。当代社会,我国声乐教育所面临的一大问题时,教材建设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取舍问题。教材是音乐知识的承载,也是声乐教学活动中对知识体系的清晰构建,它具有丰富的教育理念和审美倾向。但是,现实情况中大多数高校的声乐教学并不是以音乐教材作为主要教育工具的。作为声乐教学的基础和知识系统的构架,如果声乐课教师对音乐教材的选择不认真不仔细,会严重影响学生对声乐课程的兴趣。与其他科目不同的是,声乐课的学生的学习状况是参差不齐的,从专业水平和文化素养方面来看,学生们的学习状况都大不相同,有的非常优秀,有的极其差劲。此外,学生的生源地不同导致学生的教育经历和教育背景存在差异,由于近几年来艺术专业的扩招,学生数量大幅增加,更是导致这种差异愈发明显和严重。

虽然我国的音乐教材在内容上是丰富多样的,但是声乐教材的应用和操作却是不尽相同的,存在差异。我国的音乐教材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声乐曲级,由出版社出版,主要是对演唱时的呼吸方式和演唱时的发声方法进行讲解,它极其重视中外艺术歌曲和咏叹调曲目。笔者认为,我国的声乐教育应当立足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和文化传统,对我国现有的声乐教材进行编写和改善。如此,声乐教师才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选择适合不同个性和不同学习习惯的学生使用的声乐教材,运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将声乐教材的特色与学生个体的个性充分结合起来。

五、结语

通过上述讨论,我们不难发现,学校开展声乐教育应当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学习习惯上的差异,采用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针对性的对学生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和教学方案,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结合时代发展特色与社会发展要求,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全方位发展,培养当代社会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声乐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将“减负增效”与“因材施教”落到实处
——哈尔滨市萧红中学教学与作业改革实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