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三步走”战略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历史及其方法论

2019-01-15

山西青年 2019年7期
关键词:三步走马克思主义特色

侯 捷

(兰州财经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一、邓小平“三步走”战略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先河

十年“文革”的结束、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党成功地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中来。也就是在此时,邓小平思考着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他仔细思考了自1958年“中共八大”以后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浮夸风、反右派扩大化、四人帮、文化大革命的种种错误使他明确的认识到当前的中国最应该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①只有解放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首先要让老百姓吃得上饭,再到吃饱以及吃好的一个建设过程。这是辩证的否定观;即对“富”的对立面“穷”的否定。贫穷和落后是文革结束后中国社会的真实写照,经济的发展是我们国家那一时期的“主要矛盾”“牵牛要牵牛鼻子”我们只有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大力发展生产力,摆脱贫困,才能谈社会主义的发展。在1979年3月,他十分明确地指出:“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②把能否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3当作是评判我们社会主义事业阶段性成功的标准。他曾不止一次的指出:“我们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如果不在我们这一代人中做出改变,我们就会葬送社会主义事业。”③“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不是社会主义”“坚持共同富裕,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我们这一代以及之后的共产党人所要为之长期努力奋斗的事业。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期,抓好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建设,就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具体体现。如果不能一切从实际出发,还是坚持走“以阶级斗争为纲、两个凡是”那就是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一切从实际出发就代表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广大人民的最根本的利益。“文革”结束之后,破除思想障碍成为率先要解决的头等问题,在1978年5月召开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就是那一特殊时期的破冰之举!这对于尚未从文革迷雾中走出来的中国人民来说是振聋发聩的。之后在全国范围内对冤假错案的平反也都体现了只有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下抓经济、抓生产,把它作为我们党当时最大的政治。只有这样,才能改变“文革”结束后给我国经济遗留的巨大创伤。

二、江泽民“新三步走”战略是对邓小平“三步走”战略的继承与发展

江泽民“新三步走”战略是在世纪之交,面对国内国外新形势,在实现邓小平时期前两步走战略的基础之上应允而生的,它符合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中的承前启后的重要环节。这是在完成邓小平时期第一个否定的基础之上,开始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第二个否定,即对事物自身的否定。此时的中国进入了新世纪,已经达到了温饱型的小康。在此基础之上,对于邓小平时期的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理想进行了进一步细化。面对“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仅仅只实现了第一步;东南沿海等城市率先富了起来,江泽民的“新三步走”战略重点解决的就是“均富”和“寡富”的问题,真正的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是一部分人的小康,如何扩大改革开放的成果,同时更加重视地域发展的平衡、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其在完成“温饱型”小康的基础之上进行自我否定的一个重要环节,力图达到全面小康的水平。

胡锦涛时期进一步发展了社会主义生产力,同时他也是江泽民所提出的“新三步走”战略的坚定执行者,他在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自此,改革开放初期到中共十八大期间历经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三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共3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从哲学的角度主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辩证的否定观,这是“两次否定三个阶段”使事物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的一个过程。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道路相结合的成功典范。它体现了中国人民由“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历史进程。

三、习近平“两步走”新战略目标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历史性创新

“两步走”战略安排是在继续完成“新三步走”战略的时代任务的基础之上,创造性的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由前三代领导人建设社会主义所取得的“量”的积累积极促成了“质”的提升。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中量变的积累必然引起质变的哲学原理。④这里的“质变”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矛盾、新阶段,也就是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到的“新时代”。这里的新时代是指在中国社会基本矛盾不变的情况下,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已经由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转化。”⑤这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个新的发展历程。是一种“全方位、多领域”的提升,实质上是一种“扬弃”。是在充分尊重改革开放30多年来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的客观规律的同时,充分发挥了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主观能动性。继续完成这一时代所赋予的新的历史任务。即“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这体现了“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习近平新时代的五位一体总布局发展战略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没有部分,不会有整体;没有整体,也无所谓部分。”⑥新时代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建设不能缺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与生态的任何一环。同时不能片面夸大经济在“整体”发展中的作用,如果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比作是“一个大的矛盾体。”在这个矛盾体中存在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是一个,次要矛盾是多个。在改革开放的前30年,我们是把经济建设当作是主要矛盾来攻克,次要矛盾同时兼顾,但在党的十八大之后,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中,我们国家已经摒弃了“经济决定论”,转而实施的是一种“多元决定论。”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此时已经发生了转换。这就是习近平主席把握时代发展脉络,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两步走”的理论依据。

四、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性

改革开放40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有其深刻的必然性因素。这是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历史产物,它体现的是一种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一个过程。苏联解体后,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遇到了重大挫折,但并不代表社会主义就没有远大的发展前途和强大的生命力,新事物的发展必将经历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但新事物终将战胜旧事物,这一点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被深刻地展现了出来。从毛泽东时期运用“阶级斗争”理论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索阶段到邓小平时期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摆脱贫困;到江泽民时期跨入新世纪的经济全球化的新挑战;到胡锦涛时期的世界金融危机对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冲击;再到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五代中央领导人在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探索出了属于中国人民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同时也总结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第一,社会主义的发展是“稳定压倒一切”。我们不由地赞叹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所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⑧第二,正确的把握了国内不同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由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转变)。只有在每一历史阶段真正把握住了我国社会发展的总脉络,才能找到党和国家在这一阶段的工作重心。第三,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时代品质,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到习近平无一不是在前者的基础之上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道路,走出了属于中国自己的“康庄大道”。第四,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国家不搞西方的两党制,也不会走前苏联赫鲁晓夫苏共二十大全盘否定斯大林的老路。因此我们党始终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变化发展的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第五,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 注 释 ]

①《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4:25.

②《邓小平文选》[M].2版.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④《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4:40.

⑤习近平.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2.

⑥《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4:33.

⑦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第206页.

⑧邓小平文选[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猜你喜欢

三步走马克思主义特色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中国创新“三步走”令人着迷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