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缓解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分析与对策*

2019-01-15吴银芳

山西青年 2019年7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院校高职

吴银芳

(江苏护理职业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生源数量的人数下降,特别是一些地域优势不明显的院校,招生生源数量急剧下降,为了缓解生存压力结合合理招生政策,招收多元化的生源,其中包含提前自主招生,对口单招,注册入学,扩大外省招生生源计划,这些导致生源的质量下降。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面临一系列挑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职业倦怠的加剧产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授课内容难度如果变大,则会导致学生厌学,跟不上。授课内容难度浅显,教师本身有没有挑战和成就感。这就会很容易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感。那么,如何有效的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这一问题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界定

职业倦怠也称为“工作倦怠”或者“职业衰竭”,它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等伯格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首次提出的,主要是指从事助人行业的工作人员由于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大、工作强度又过高而引发的生理和心理上衰竭的一种状态。心理学家马斯拉池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又提出职业倦怠表现在:情感耗竭、去人性化和低成就感这三个维度。对工作的对象消极冷漠,工作中有挫败感。

二、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第一,在长期的教学中与学生长期的接触,没有积极性,情绪低落,精神易于处于疲劳的状态。

第二,在去个性化方面,教师对周围的学生和同事处于冷漠的态度,不愿与身边的学生或者同事相处,刻意拉大与他们之间的距离。认为学生发展的好坏与自己无关,对工作敷衍,也没有自己的发展目标。

第三,在低成就感方面,认为自己的教学工作是枯燥乏味的机械操作。无法体验完成工作带来的成就和喜悦感,觉得工作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不仅仅体现在教学工作中,甚至影响到教师个人的科研等各方面,即使部门领导催促和动员也无法完成,这也严重滞后了教师所在部门的工作目标的完成,既而会影响全校事业的发展。

三、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第一,个人因素。个人因素是引发职业倦怠产生的内在因素。教师们的人格特质及认知能力有偏差,性格开朗的教师,乐于与人交流,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自我调节能力较强,能够接受各种工作中的挑战并能做出相应的贡献。但是,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流的教师,心里承受能力较弱无法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这类教师在工作中,面对学生时,总感觉学生基础薄弱,教学过程中无法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挫败感会急剧加深。加之,应对生活中的诸如住房,家庭婚姻关系琐事、与同事、同学事业发展比较有较大差距时会更加影响到工作中的情绪。

第二,学校因素。教师在学校的发展途径目前有通过晋升职称和职务的晋升两条途径。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岗的干部人数都比较多,在此情况下必须要做出特别的工作业绩才有可能得到提拔,大多数教师只钻研自己的业务,人际交往方面很难做到八面玲珑,想通过晋升职务达到自己的发展目标难度比较大。通过晋升职称发展的途径,目前也越来越困难,晋升职称的考核标准条件更加的具体和细化,例如,核心论文的发表、参与省级、市级各类的课题、教师自己参加各类级别的比赛的获奖、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比赛获奖除此之外,还要承担班主任工作和相应的课程教学,各项任务把教师压得喘不过气。

第三,职业因素。高职院校的教师角色冲突随着社会发展、教育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不断发展也在变化。高职教育的飞速发展、变革在不同层面遇到的挑战和压力对教师们来说越来越多。不仅完成学校的各项任务外,学习新技能、新知识针对自身的教学工作能力要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第四,社会因素。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度和社会认同感反差较大,高校教师对社会的期望值较高而社会认可度比较低,特别是高职院校的教师的社会认可度更是这样。社会,家长都认为学习能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才会去上职业院校。而我国自古一直是尊师重道的国家,社会对高校教师的师德,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职业院校的教师又得不到社会认可,心理上产生较大的反差。伴随信息化的不断提高,学生获得知识的来源已不是单一的从教师处获得,那么对老师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教师需要不断的获得所在专业的最前沿的信息来适应不断的变革。针对这些变化,从国家到学校层面都采取了一些变革的方针,教师在应对这些政策时,感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职业倦怠就会不断加深。

四、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对策

第一,应加强社会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认同和支持。社会加大宣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意识到教师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社会要对高校教师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关怀,并在价值认同上给予极高的评价,让高职院校教师在社会上获得更高的尊重和认可。从资金、政策等方面为教师提供更好的在职培训机会。

第二,改善学校管理模式和考核评价体系。这是缓解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措施之一。首先,学校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切实关心困难教师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教师倦怠压力;其次,需要改善学校管理模式,尽可能解决好每一位教师的困难问题,加强改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积极引导教师看待考核体系指标,做到奖惩分明,利用有效手段提髙教师对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进而教师对本职工作的满意度也会得到提升。要使教师深刻认识到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为难教师,而是为了让教师不断的完善自己,适应岗位,积极投入工作。再次,制定人性化的考核标准。制定适应不同教师群体发展的各项套餐,让每位在不同擅长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特长,既然我们培养的学生是分层分类,我们的教师发展的途径也不能一概而论。避免重科研轻教学、重教学轻科研的现象,应均衡全面的发展,消除教师对评聘考核的畏惧感,避免教师的自信心降低,工作热情下降。

第三,打造教师个性化发展途径。有的教师擅长于本专业的课程建设,那就发挥这部分教师专门的上好一门课,在课程方面打造出精品课程,培养他们做到省级名师,国家名师,做到一师一课,一课一名师。有的教师擅长搞科研,那就发挥这部分教师的特长,专心的去搞科研,针对纵向课题鼓励和指导他们积极申报,各级别的课题,针对教师社会关系较单一的情况,科研部门可以集中带我们的教师跑企业,跑行业寻找横向课题的机会,真正落实产学研的落地同时也会大大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认可度。而对于擅长管理的教师,让他们走到管理岗位,发挥它们的特长,更好的为全校师生服务。只有各尽其才了,教师们的发展前景明朗了,他们的积极性才会被调动起来,潜力才会全部得到释放,也就会大大减轻职业倦怠感。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院校高职
住院医师的知觉压力和职业倦怠特征分析及对策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医院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与对策探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教师职业倦怠何时休?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