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2019-01-15李青青

山西青年 2019年13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高校学生理论

李青青

(德州学院,山东 德州 253023)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不断强调青年的价值,并对青年一代抱有巨大的期许。高校学生作为一支蓬勃向上的年轻力量,有自己重要的伟大历史使命和责任,他们的理想信念事关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各方面都在发生变化,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社会结构发生变化,文化多元化发展趋势明显,社会思潮空前活跃,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和影响高校学生,引发高校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的变化,从而进一步影响他们的内在观念和外在行为。面对时代的变化和要求,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新时代高校学生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意义

理想信念作为精神之“钙”,对高校学生的个人发展和价值追求具有重要意义。理想信念缺失,问题就非常严重,就会得“软骨病”,失去人生的精神支撑,失去建功立业的基石,失去个人的价值追求,使得高校学生价值观念模糊,难以担当实现民族复兴之大任。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养有希望的时代弄潮儿。新时代呼唤新作为,青春无边,奋斗以成。进入新时代的历史环境中,到处是活跃的创造,充满无限的可能和挑战,在这样的时代,相信每个人的奋斗都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这就需要高校学生首先要有一个明确而清晰的自我定位,明白在这个新时代中,只要足够努力,就有机会成功。所以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通过理论厚度支撑起自己坚定的理想信念,保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为实现梦想而奋斗前行。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学生动力支撑。高校学生只有具有明确的目标才能产生经久不衰的前进动力,每个人都应坚定信仰,做出符合社会进步和人民利益的正确选择,积极投身个人的远大抱负,从而用个人梦想托起国家梦想。广大学生不仅仅要志向高远,坚定信念,更要不断增强实现远大志向的能力,脚踏实地,积极引导个人梦与国家梦融合。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就是不断增强高校学生的动力系统,使高校学生具有强大的动力支撑,推动高校学生不断奋发向上,积极进取。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高校学生党员,潜力巨大且角色重要。所以要使学生党员时刻谨记自己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使其明白自己肩负的重大责任,要认识到党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所以学生党员要更加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使命,在挥洒青春中明确自己的定位和作用,并不断地通过各种方式提高自己,用自己的行动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二、新时代高校学生理想信念的薄弱环节

进入新时代,面临新形势,高校学生的理想信念也在发生变化,但总体上看是积极健康、正面向上的。但同时有部分同学还是存在理想信念不坚定、感性化;个人追求功利主义化;政治追求表面化;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认识不深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不坚定等问题。存在的以下问题较为突出:

一是学习党的理论的内在动力不强。清醒的理论是我们坚定理想信念的支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坚持把理论武装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抓手,积极结合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开展党的理论教育活动,并不断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但是当前部分学生还存在价值取向的务实化倾向,存在个人追求功利化认识,进而对党的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性存在认知偏差,“没有把理论学习的自觉性建立在物质与意识、理论与实践辩证关系的科学性之上。”[2]忽视了理论的重大指导作用。二是对意识形态斗争认识的模糊性。对意识形态斗争认识不清直接影响理想信念的坚定与否,有个别高校学生不能很好的认识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导致立场不坚定,信仰有危机。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没有掌握好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相关知识,随着历史虚无主义冒头,个别高校学生认识出现偏差,没有正确运用明辨性思维进行有力的批判。三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识的偏差性。个别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识有偏差,对其缺乏认同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抵触,认为这种教育只是枯燥的说教,对他们实现人生目标并没有很大的作用和影响。他们没有认识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而且要完成这项任务绝非易事;没有认识到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之间的密切关系,没有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没有认识到进行教育的急迫性和重要性。

三、新时代加强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

随着十九大的胜利召开,中国的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机遇期。结合十九大的相关会议精神,积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十分必要。通过学习可以加深高校学生对党的理论的理解,深化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认识,提高对理想信念教育活动的认知。在新思想、新要求下,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不断总结国内外形势变化,结合我国各项事业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理论观点。作为中国共产党新的理论观点,在加强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深化学习领会。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推动其自觉学习,只有不断学习党的一系列新的理论,才能使他们的思想体系能够与时俱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只要我们善于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定能够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1]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感受这股强大的真理力量,并不断地指引我们奋发前进。通过对党的理论的学习,可以让高校学生更加了解我们党的政策方针的最新动态,从而有针对性的就个人理想进行调整和规划,以符合国家的最新需要,进一步从思想上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同时,“一定要加强‘三观’、‘四信’教育。‘三观’通俗地说也就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四信’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共产主义的信念教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信息教育、党和政府的信任教育。”[3]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一个良好的理论基础,才能更好地推动相关活动的展开。

(二)继续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的历史形势下,“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导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的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1]这就要求广大的高校学生通过各方面的学习,不断深化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增强对中国优秀文化的认知,积极通过新媒体环境下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掌握,并不断结合新的时代要求促使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优秀传统得到有序传承发展。同时,在社会活动中要不断发挥核心价值观对相关教育活动的引导作用,使其与人民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推动学生在其中加深认识,使其达到日用而不觉的状态。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使他们能够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是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只有不断提高广大高校学生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才能更好地提高高校整体的文明素质。十九大报告中重提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相关论述,使我们更加明确其重要性。在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活动中,要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不断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1]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素养,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整体道德标准和文明素质。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工作方法,积极发展高校学生乐于接受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从而提高其担当意识和奉献精神,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发挥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实现自己的个人追求,从而不断提高高校学生在社会发展中的话语权和参与度。只有不断加强高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才能更好地发挥高校学生的强大潜力,才能使广大青年做好坚定信仰者和有力支持者。

(四)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形式的丰富性和实践性

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不断丰富的同时,对其形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高校学生认为的教育形式倾向理论说教的方式,那在教育活动中可以转变思路,采取不同的方式和先进的教学方法,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发展双向互动的教学方法。除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题讲座教育外,还可以借助于新媒体不断开展网络开放课程,使广大高校学生不出宿舍就可以与老师进行积极的互动,老师也可以利用网络开放课程平台结合自身所处环境进行教学,从而将理想信念教育铺开。利用好红色教育基地也非常重要,红色教育是我们对于革命文化的教育传承,进行红色教育活动可以更好地使学生感受到那股强烈的革命意识和不屈的理想信念,从而有更深刻的自我感受。除此之外,法院旁听、养老院做慈善、与中小学联谊、形式多样的读书研讨会等也在很大程度上使高校学生不断增强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不断形成坚定而正确的理想信念。通过不断丰富教育形式,加强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认识,使其坚定理想信念,把个人梦想与民族梦想结合起来,为实现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用自己崇高的志向和坚定的信仰,在新中国的征程中展示青春的风采。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高校学生理论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坚持理论创新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