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大学生自学理论组织建设问题研究*

2019-01-15

山西青年 2019年7期
关键词:自学价值观育人

杨 楠

(长春工业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

中国的历史和国情都在不断告诉我们,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引导和教育好青年,培养他们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立德树人是目前和今后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高等教育教学始终,着力打造“三全育人”的新格局,不断提高青年学生的政治觉悟、思想水平、道德品质以及文化素养。

一、建设好大学生自学理论组织的意义

大学生自学理论组织是高校青年学生以自觉学习党的先进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而成立的社团组织,是青年学生思想提升的重要平台和有效途径,是社会主义高等学校完成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

(一)“新时代”高校育人功能的要求

高等学校的育人功能之一就是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大学时期是青年学生思想由稚嫩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统学习,不断引导青年学生自发、深入、有效的开展理论学习活动,有助于完善高校的育人功能,培养未来可靠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根本需求

社会主义价值观学习是社会主义国家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站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高等学校有责任和义务从思想引领、学业传授、成长服务、行为规范等不同维度整合校园资源,支持青年学生开展与立德树人根本目标一致的理论学习活动。

(三)育人研究与改革实践结合的要求

引导大学生自学理论组织开展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性的教育实践,能够有力增强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感染力和吸引力;能够促进青年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以及健康校园文化的发展。

二、如何建设好大学生自学理论组织

(一)打造中心任务,做好两个引领

大学生自学理论组织要把促进青年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作文开展社团学习活动的根本要求。围绕好中心任务,发挥好思政课教师及课堂的主渠道作用,以及辅导员、班主任等日常教育管理人员的主阵地作用。全面统筹教育教学各环节,整合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着力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聚焦“育什么人、如何育人,立什么德、如何立德”这一主题,有效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引领协同育人,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抓好层级联动,做好全员覆盖

在校园内着力打造了“核心层、骨干层、全员层”的三层联动机制。核心层即由校团委、关工委牵头组织的校级大学生理论学习社团,按照详细的培训计划集中学习研讨,搭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阵地;骨干层即由青年学生自发组织成立的、常年组织开展党的理论、历史国情教育的理论学习社团组织。通过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活动形式自觉开展二级理论学习,强化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论成果;全员层即指全体在校大学生。在核心层和骨干层的层层推进、层层辐射、层层带动下,通过党团组织开展的活动载体,激发青年学生对理论学习的热情,变“老套路”行政命令的“被动”学习为“新形势”自发自觉的“主动”学习,形成自主学习和主动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氛围。

(三)做好“三个”课堂结合的学习模式

高等教育离不开“三个课堂”的协调统一。“三个课堂”相结合就是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第一个课堂的基础性作用,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各项建设,组织引导全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师、党务干部、基层辅导员、专职共青团干部参与到大学生自学理论组织的指导中来,关心、关注、关爱大学生自学理论组织;将学校大学生青马班(党校)作为第二个课堂理论学习的重要平台,扩展理论学习的深度和层次,促进品牌和典型培养;引导全校各级学员开展社会实践等第三个课堂活动,全面推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校园与社会相融合。

(四)打造“第四课堂”概念与实施

新时代,新媒体的运用已经成为青年学生的获取知识的新途径,充分利用新的媒体平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已成为高校继一、二、三课堂之后的“第四课堂”。同时,以学生需求为核心,微信、微博、易班、抖音等新媒体为主要载体的网络矩阵平台,可以拓展了移动互联网理论学习的途径和方式,打造线上“第四个课堂”,提高大学生思想引领、舆论主导、成长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跨越了时间、空间的界限,通过“网间”互动,拉近了“心间”距离,形成了无障碍的交流学习模式。

三、大学生自学理论组织存在的问题

十九大的胜利召开,我国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高等学校越来越重视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学生自学理论组织保持着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从社团数量、参与人数、活动形式等多方面都有了很大飞跃。然而,从大学生自学理论组织的运转过程中不难看出,还是或多或少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有些高校由于党委重视,在投入等方面给予了极大地支持,使得这些大学生自学理论组织规模大、活动多、影响面广、自身制度建设较为完善。而有些高校由于经费、指导等方面的匮乏,还处于靠学生骨干一时热情开展工作的阶段,热情过了、上级关注少了,这种自觉性、持续性、深入性也就没了,往往导致虎头蛇尾、不了了之、半死不活。

(二)自发还是组织的问题

不可否认大学生中存在着很多思想积极向上,在政治及理想信念上有着较高追求的人。他们或许可以通过自己的认知和努力追求共产主义理想及信仰,但更多的“自发”学习还是存在着大量的组织行为。在学习过程中,被动的、功利性的参与人员不在少数。这大大阻碍了大学生自学理论组织的进一步发展。

(三)引导为主还是指导为主的问题

大学生自学理论组织是青年学生培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自身修养和为国服务本领的重要载体。但作为学生自发形成的组织,其骨干力量大多兼具学生干部身份,“指导”为主的模式往往忽略了青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开展的被动性学习较多,主动性自觉学习较少。自发的学生理论学习组织慢慢“习惯性”成为被动的“行政化”的学生理论学习组织。

(四)专业指导教师缺乏的问题

“三层联动”的理论学习全覆盖模式将参与理论学习的人员数量极度扩大。但除了团委、学工部门的老师以外,很难有其他部门的老师参与到大学生自学理论组织的指导之中,这就导致我们看似蓬勃发展的大学生自学理论组织的很多理论学习活动流于表面,缺乏深入性和持久力,导致社团的理论水平难以提高,品牌化打造受到束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中指出,高校要做好“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并在“六个方面”下功夫。大学生自学理论组织开展的理论学习与课堂教学相互配合,对促进青年学生完善知识结构、锻炼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及丰富校园文化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和高校教师要加强大学生自学理论组织的建设与引导,全面规划、重点研究,不断提升大学生自学理论组织的规模水平。

猜你喜欢

自学价值观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我的价值观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教学与自学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