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足球活动促进大班幼儿操控器械能力发展的指导策略
2019-01-15安徽省合肥市工业大学幼儿园
◆李 莉 安徽省合肥市工业大学幼儿园
幼儿运动核心经验从内容上可分为以下几种:身体控制与平衡、身体移动、操控器械。这三种核心经验又是密不可分的,幼儿在进行器械操控时需要身体的控制与平衡,有时也伴有身体移动。而幼儿基本动作能力的习得不会因为生理成熟而自然掌握,而是需要在学习、练习中不断内化,并在不断反复的练习后才能使动作逐渐从“泛化”到“分化”,从而形成较为巩固的动力定型。
足球活动是一个全身性的运动,需要在控制好自己身体的前提下,移动身体并对球进行控制。大班幼儿动作协调性、平衡性、控制能力都已明显增强,规则意识逐步形成,情绪情感的调节能力逐步增强,并且喜欢参与竞赛性的游戏,这为大班幼儿开展足球活动奠定了基础。我园在大班开展足球活动,希望通过足球活动来促进幼儿器械操控能力的发展。教师如何有效地指导幼儿开展足球活动呢?带着这样的困惑和热情,我们踏上了探究的征程。
一、足球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重游戏而轻技能
目前幼儿园开展足球活动过于游戏化,由于教师自身运动素养不高,在组织活动中过多的考虑游戏情景设置以及趣味性,而忽视了活动中运动技能的学习。一遍遍的游戏,孩子们看似快乐了,但孩子们在活动中需要学习什么技能或基本动作呢,目标不清楚,且孩子们不规范的动作也没有得到纠正,长此以往对孩子们动作发展非常不利。
问题二:重安全而轻运动量
足球活动一直以来是成人的体育项目,运动比较剧烈,在活动过程中尤其是在激烈的比赛中,容易导致运动员受伤。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差,运动能力弱,活动时孩子们在奔跑、抢球中会出现蹭破皮、摔伤等事故,因此教师们在组织活动时会过多的考虑安全问题,动作幅度小一点、强度弱一点、时间短一些,从而导致活动达不到一定的运动密度和强度,不能很好地促进动作技能的提高。
问题三:重集体轻个别
教师在组织活动时更愿意组织竞赛类的或合作多的游戏类的足球活动,幼儿在活动中建立规则意识、合作意识,但是幼儿在运动能力上存在一定差异,“一刀切” 的做法,不能从个体差异出发,没有考虑到不同幼儿的需求,有些能力较弱的幼儿逐渐对足球失去兴趣。
二、促进大班幼儿操控器械能力发展的支持性策略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集中探讨,在活动中教师应该给予幼儿怎样的支持和引导,促进幼儿运动技能的提升呢?在活动中我们摸索出一些方法和一系列支持性策略来促进幼儿基本动作能力的发展。
策略一:创设任务,激发幼儿内在动机
通过阅读足球绘本,开展足球主题活动,使幼儿了解足球文化、足球知识,将生活和学习经验与足球相结合,让幼儿自己创设足球游戏,将简单、枯燥的技能训练变成幼儿喜爱的、乐意接受的游戏,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动力。
丰富有趣的活动形式,激发幼儿参与兴趣。大班幼儿好胜心强,开展不同形式的比赛,以此激发幼儿内在动机。如班级联赛、家庭亲子赛、园际邀请赛、幼儿自发的小型赛等赛事,在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的情况下幼儿的运动核心经验得到充分发展,同时培养孩子正常面对比赛成败的心态。
策略二:关注个体差异,使得每位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
《指南》中指出: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幼儿在运动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之所以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是由于男女性别、喜好、遗传、教养及学习方式等导致的。在足球活动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能力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活动,教师积极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并了解每位幼儿运动的最近发展区,当幼儿出现困难时教师及时扑捉问题,正确判断并给予支持,使每位幼儿在接受挑战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才能使幼儿始终保持参与足球活动的兴趣,形成一种运动习惯,提高运动能力。如射门游戏中,可将起点设置在球门1米、2米、3米处,不同能力的幼儿选择不同的路径踢球射门,都能有成功体验,激发幼儿参与足球活动的兴趣。
策略三:关注动作核心经验发展规律,促进幼儿操控能力发展
关注幼儿操控器械能力发展的规律,采取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促进幼儿操控器械能力发展。
1.球性球感练习,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操控器械动作发展方面,上肢操控能力发展在前而下肢在后。足球活动是用脚部支配和控制球,这无疑增加了难度,幼儿在刚开始玩球时兴致很高,但逐渐发现自己接触球之后难以控制住球,脚部不听使唤,孩子的兴趣就会逐渐减退,因此让幼儿进行球性球感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应将球感作为掌握足球活动技术的基础,在学习中起先导作用,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毛毛虫运粮食》中,幼儿爬行在垫子上,像毛毛虫一样蠕动,用头顶球最后入球门。《过隧道》幼儿排成一队,用手拿球,将球从双腿中间传向后面的人,这些活动都不是用脚来控球,而是用身体的其他部位来控球,很好地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标记直观学习,让动作变得更易掌握
大班幼儿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发,但依旧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幼儿在学习用脚操控足球时,有一定的难度,如在学习脚背运球中,幼儿需要用脚背正面进行触球。幼儿虽然心里明白应该用脚背正面触球,但在跑动时依然会用错脚位(常用脚尖),出现此情况时,教师不要着急或批评,要了解幼儿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可以在幼儿球鞋上贴一个标记,让幼儿明白只要用标记踢球就可以,这样练习一段时间后,幼儿就会有感觉了,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脚背运球动作。
3.边说边做,培养幼儿运动思维
适宜的语言能起到引领作用,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动作,协调一致地完成动作。和幼儿讨论活动中的动作要点,活动的计划,回想刚做完的动作或者边说边做,将语言和动作有机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幼儿动作协调性的培养。一是在活动中教师让幼儿表述自己对动作的理解。二是在出现问题时让幼儿思考。如《好饿的大熊》中,足球当食物,幼儿在2米处射门进入大熊的嘴巴,教师提问:你准备怎样让大熊吃到食物?你可以告诉大家你在踢球的时候,用脚的什么部位踢啊?如果幼儿没有踢进球,教师可以让幼儿讨论原因,一步一步引导幼儿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渐掌握动作要领,逐步让幼儿形成在行动前有思考的习惯。
4.足球与其他器械共同游戏
间接操控比直接操控难度大,大班下学期时,在足球活动中,我们加入了一些器械,让幼儿间接操控,提高幼儿操控能力的发展。如:在《红蚂蚁和黑蚂蚁》活动中,我们加入竹筛,让幼儿探索竹筛与足球结合时的不同玩法,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促进幼儿操控能力的发展。
策略四:多元评价学习,在反思中共同成长
评价不是教师的专利,而是通过反思、激发、鼓励、诊断、导向等方式帮助幼儿成长。在足球活动中幼儿是主体,要想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要多元化评价幼儿的活动情况,如:一是体验后谈感受。教师鼓励幼儿参与活动中,体验活动过程,在体验的基础上幼儿才能说出自己的亲身感受。我们制作了情绪卡,活动结束后,幼儿自己选择能表达活动情绪的表情,贴在情绪卡上,并谈谈自己的感受。二是发现问题找方法。在足球活动中教师善于观察幼儿,发现问题,用不同的方式记录幼儿的情况,帮助幼儿找出问题症结,并和幼儿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如运球过程中有的幼儿可以将球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有的幼儿就无法控住球,教师抛出问题,和幼儿一起探讨,幼儿找出方法就去实验,不断反复,最终让幼儿真正掌握运球的要点。开放足球场地、自主的活动时间、宽松的心理氛围,让幼儿自由自在地奔跑,使得幼儿真正成为足球活动的主人,不断提高幼儿操控足球能力,进而达到提高幼儿操控器械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