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行合一,探究幼儿分享行为的养成

2019-01-15杨慧王河清安徽省合肥市南岗幼儿园

家教世界 2019年30期
关键词:意愿同伴物品

◆杨慧 王河清 安徽省合肥市南岗幼儿园

◆杨慧 王河清 安徽省合肥市南岗幼儿园

课题编号:K20160026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要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由此可见,幼儿成长过程中分享有着重要意义。分享可以让幼儿得到他人的肯定和喜爱,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生活中愿意分享的幼儿,能较好地解决交往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拥有健全的人格。在幼儿阶段培养其分享行为对幼儿一生影响深远。我们通过长期跟进的课题研究发现,知情意行的实践探索,是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有效策略。

一、给予指导,掌握方法——为“行”明“知”

幼儿出现的行为问题是因为幼儿对该项行为的认知结构发生错误。据观察,幼儿对分享行为的认知片面,如:自己的东西不能给别人;担心物品被他人弄坏;多的可以分,少的不能分等等,这些问题阻碍了幼儿的分享行为的发生。根据问题,教师搜集设计以提高幼儿分享品质为目标的教案,通过集体活动建立幼儿对分享的认知。例如:小班社会活动《大家一起玩》中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讨论,玩具只有一个时如何与同伴分享? 同伴拒绝分享怎么办?孩子们在讨论中找到轮流玩玩具、一起看图书等各种方法解决问题;中班故事活动《好朋友》,通过孩子与喜欢的人物同喜同愁,了解其想法和需求,感受分享带来的美好情感;大班谈话活动《我最开心的一天》,引导孩子们体会把快乐分享给同伴,让一份快乐变成两份,把伤心的事情告诉朋友,感受自己得到帮助后的心情等,让幼儿感受到分享行为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有意义的行为,能给他们带来欢乐。各类集体活动贴近孩子的生活,活动中孩子多角度认知分享行为,学会分享的方法,掌握分享的规则是尊重他人,耐心倾听,情境交融悄悄地将分享的种子播洒在孩子的心中。

二、设置诱因,引发动机,不断激励——为“行” 设“意”

任何行为的产生都必须要有意愿。各年龄段幼儿可开展各种特色活动,促进分享意愿的产生最终达到和他人成功分享的目的。结合幼儿意愿开展的主题分享日活动,很好地激发幼儿分享的意愿。“主题分享日”就是通过集体讨论,统一全体幼儿意愿,分享某一类物品形成分享主题,在固定的日子里,幼儿将自己的物品带来和同伴一起分享。小班第一次的“玩具分享日”只有小部分幼儿愿意将自己的玩具带来和同伴分享,活动中这些愿意分享的孩子都感受到因为分享带来的快乐。渐渐地,第二次、第三次……越来越多的孩子带来了自己心爱的玩具、图书等物品。主题分享日成为班级的节日,“玩具分享日”“故事分享日”“冷餐party”“心情分享日”……多元化的主题分享日活动充分让幼儿在商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体验和他人交往、分享的快乐,激发了幼儿分享的意愿,促进分享行为的发生。

三、重视环境,创造机会,创造条件——为“行” 创“情”

教师不断创设情境,提供分享机会,有效构建幼儿分享行为。教师在班级一角,开辟一块区域,放上地垫,玩具柜,设为“分享区”。

“分享区”设立后,每天早晨入园时,幼儿将希望分享的物品放在分享区里;自由活动时间内幼儿可以自由进入分享区,自主和同伴进行分享。设立之初,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带来物品与他人分享,有时会出现分享物不受大家欢迎的情况。经过幼儿之间的自主协商、讨论,他们学会互相约定,必须要带大家都喜欢的物品进行分享,中大班幼儿开始有计划携带每天的分享物,并且保证不重样。分享区成了幼儿喜欢的区域游戏之一,为幼儿能更加自由、主动地与同伴分享创造了便利的条件,提供更多的分享机会。幼儿在自主游戏的过程中,达到自我建构分享行为的目的。

知情意行的实践探索策略将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各类活动贯穿于幼儿园每日生活各个环节。幼儿分享品质的内化,分享行为的稳定外显并不是一日而就,它需要幼儿、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和长期的坚持。只有坚持细心的观察、体会幼儿的内心世界,发现问题、找到原因、提出方法、给予支持,让幼儿真正体验分享的美好情感,形成乐意与他人分享的好习惯。

猜你喜欢

意愿同伴物品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称物品
红薯会给同伴报警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双十一”,你抢到了想要的物品吗?
汪涛:购房意愿走弱是否会拖累房地产销售大跌
谁动了凡·高的物品
寻找失散的同伴
找物品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