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专业课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综述*
——以“风景园林”专业为例

2019-01-15

山西青年 2019年14期
关键词:风景园林专业课理论课

安 苑

(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134)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提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高职院校思政课更应深入挖掘其他专业课程中的思政要素,让思政课从各门学科中汲取养分。

学界关于本问题的探讨目前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第一,从八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提出“德育渗透”概念,这是“课程思政”的早期原型;第二,2010年到2016年,主要围绕总体“课程思政”进行探讨;第三,从2017年至今,研究重点转移各专业课程如何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融合的路径探析。

80年代末,我国在《中学生德育大纲(试行稿)》中首次提出了“在学校教学中德育工作的目标需在学科教学中得以渗透、结合、实施、体现。”由此,从九十年代开始,关于“德育渗透”理念率先开始在中小学理论界被广泛探讨,“德育渗透”也成为了“课程思政”的前身。1990年学者张欣华在《试论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中阐释了在专业课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德育渗透的主要对象学科也多集中在中小学学科专业之中,1990年学者薛光辉在《高中地理德育目标及实施初探》一文中初步探讨了如何在地理学科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1992年学者陈志明从体育学科角度探讨了德育渗透的方法等等,这一时期高校关于“德育渗透”的探讨还比较少。

进入21世纪,中央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件,由此开启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之路。这一时期的学者主要从“德育渗透”角度探讨高校课程如何渗透德育教育,探讨角度趋于整体化。2010年起,我国强调“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大中小学校德育课程协同发展。以上海地区为代表涌现出了一批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项目。2014年“课程思政”概念第一次在上海市被提出,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充分利用课堂主渠道,各课程要与思政课形成协同效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始有针对性地思考如何与专业课多视角,宽领域的特点相结合,典型代表是上海大学,推出了《大国方略》等一批“中国系列”课程,选取部分高校进行试点,发掘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引发学者们关于思政课与专业课相融合路径方法的深入探讨。

2017年,“课程思政”被广泛探讨,邱开金教授在《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路该怎样走》一文中进一步探讨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间的辩证关系;2018年,高校各专业课程如何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探讨被广泛热议。目前,风景园林专业相关课程包含部分探讨风景园林与中国特色文化相结合进行学科建设及教学方法的文献。赵丽红硕士论文《“新中式”园林形成与发展前景研究》从传承与创新的角度寻求既能传承古典园林的精华,又能表达时代特性的新园林。谢自贵在《高职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中分析风景园林专业亟需多层次人才引进进行综合课程改革;张茵在《中国古典哲学思想与风景园林专业生态伦理教育探析》中进一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古典哲学生态伦理思想融入专业课程之中,等等。

综上结论,从中国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以及建设美丽中国等不同方面,可以寻找到风景园林专业与思政课程的诸多契合点,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开展找到了可能性。

猜你喜欢

风景园林专业课理论课
欢迎订阅2023年《风景园林》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思考
GIS相关软件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探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的应用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