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为党和人民礼赞
2019-01-15郑南19382018
文/郑南(1938—2018)
整理/朱明
一、永远为党和人民歌唱
我们都是老党员。党的十九大的召开,让全党全国人民看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曙光,大家都卯足了劲,要干出一番事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是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一开头就提到的主题。我们党的“初心”是什么?我们要牢记什么使命?报告中讲得非常清楚。这次我们去梁家河,去延安,看到了习总书记当年生活和工作过的足迹,又看了延河水、宝塔山,更深刻地体会了总书记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初心”之源。
这次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常委在中共一大会址重温入党誓词,令人感动,令人震撼,令人鼓舞。入党誓词是入党时的庄严承诺,是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总书记带领新一届常委重温入党誓词,是对八千多万党员的再召唤。作为一名中共党员,举过手了,宣过誓了,就要真正做到时时刻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诚践行。否则就会走偏走错。
我在入党25周年时,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不必向我发问了,不必!/不必让我回答了,不必!/我只能这样告诉你:/我,不属于自己!/……我属于:生我养我的土地,/我属于:知我教我的红旗,/我属于:爱我亲我的祖国,/我属于:炼我锤我的世纪!”为党,为人民,这是党的文艺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党的文艺工作者要清楚应该写什么,怎么写。永远为党和人民歌唱,这是我一辈子的坚守和实践。
祖国四十年的改革开放,物质文明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之前我们讲“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对这一矛盾内涵的修改,说明我党提出了新时期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努力的目标。
这些年来,我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也到过一些“老少边穷”地区,还能看到有些地区发展得还不够快,不够好。因此,我们不仅要为祖国的繁荣富强高歌,也要通过赞美新生活,激起那些还没有富裕起来的人民,去为实现“富足小康”而“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斗志。
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年代,中国的革命文艺起到过无可替代的作用。就以歌曲为例,从《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十送红军》《南泥湾》到《东方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的祖国》《我爱你,中国》等,无数的革命歌曲,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解放和建设发愤图强,建立功勋。每当听到这些歌,总感觉到无比自豪,感觉有使不完的劲!如今,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党的领导集体,正带领全体中国人民朝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在这个新时代,我们更加需要有革命文艺精神,这是共产党人、是先进的文艺工作者必须具有的觉悟和素质。
二、要写青蛙,最好自己先变成蝌蚪
新时代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努力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时代,这就要求我们的文艺家要创作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新声。我认为,无论在哪一个时期,党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努力做到“三高”:第一是要有高度。这个高度首先是政治觉悟的高度,其次是创作眼光的高度,再则是创作水准的高度。只有做到这“三高”,才有可能成就“高峰”之作。第二是要到人民中去。我的每一首作品都是“走出来”的。现在有不少的作品缺乏生活,凭空做作,这绝不可能被人民大众接受和喜爱。“文艺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是实实在在的目标和方法。第三是努力不停步。创作内容、创作方法,创作水平,都要努力再努力,要不断鞭策自己,努力走在时代的前列,先进的文艺家尤当如此。
艺术离开人民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文艺从人民中来,文艺到人民中去。这是我党一贯的文艺路线。由于自幼接触文学并学着写点东西,1957年初中毕业被提前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公安军。我的创作是始于部队的。有一年,部队战士参加修水库,大冬天,战士们的棉衣被汗水湿透,结成了冰块,一敲咣咣响!看到这情景,灵感来了,我放下铁锹,掏出笔就写。一写完,播音员就在大坝上的喇叭朗诵。领导听了很高兴,说:“挺鼓劲啊,你别上大堤了,留下来写吧。”“不行不行,不亲身感受,不亲眼看到,写不出来啊!”那时,再累也要写,很兴奋,觉得很有意义。
196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20周年,在一次学习活动中,听到了安波、李劫夫、刘炽等延安老同志的发言,深受感动和启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文艺道路该怎么走。我的第一首有声、也算是成名作品《我和班长》就是这一年创作的。那是一次与同事去连队深入生活,同事感冒了。半夜里,听到有人轻声喊着我同事的名字,醒来一看,是连队的班长,他一手拿着药,一手拿着水杯,正给我同事喂药。此情此景让我既感动又内疚,同事病了,自己呼呼睡着了,班长却惦记着。喂完药,班长走了,我却一直睡不着,借着窗边的月光,写下这首歌词。寄给《解放军歌曲》,很快就被发表了。后来经晨耕谱曲,马国光演唱,很快就传唱开了。
《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是在招待所的一间小屋子里写的。1984年,我和刘长安,还有一位编导去深入生活,去了汕尾,访老革命,访海军,访渔民。三人住一间房,房里只有一张小桌。那时条件差,常断电。有时就靠一台发电机,甚至在煤油灯下写。
印象最深刻的是去西沙慰问。那是1974年5月,“西沙海战”之后不久。广东省政府委派十多位文艺家去西沙慰问官兵,当时乘坐的是一艘运输小艇。夜半,遇十级风浪,甚至有的海军战士都晕船了,艺术家们更是被颠得“翻江倒海”,大家把自己绑在座位上以防被甩到海里。出于对艺术家们安全的考虑,艇长用军用电话打给基地领导,请示是否打道回府。艺术家们惊恐之余一合计,都走一半路了,往前可能那个,回头也可能那个,横竖是那个,继续前进!……海平面露出晨光的时候,天,放晴了,小岛在眼前了。那次经历终生难忘,没有那样一次“灵魂也经历了一次颠簸”的经历,怎能体会到守岛战士的艰辛?怎能产生对战士们的崇敬?怎能写出好歌?
要写青蛙,最好自己先变成蝌蚪。我的歌是走出来的。文艺作品不能是镜中花水中月,不能是空中楼阁。没有生活,脱离人民,绝不可能写出好作品。对于这一点,我深有感触。
三、广东音乐定将再创高峰
我在歌曲创作上取得的一点成绩,都是离不开广东这块热土。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是广东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岭南文化传统和广东改革开放思想的综合体现。广东的音乐之所以曾经享誉海内外,与广东精神,与广东音乐人不断创新进取的精神特性有关。我们有一大批优秀的音乐家,他们都有着优秀的创作能力。
你有没有注意到,党的十九大的各类专题电视片报道中,几乎都有《我爱你,中国》的旋律,这是我们广东音乐家的骄傲。如果说到寄望,我非常希望我们广东能够再有这样的高峰之作出现。我相信一定会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