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州辐射带动中原城市群发展研究
——以建设郑州国家中心城市为背景

2019-01-15

中州大学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中原郑州城市群

侯 燕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经济贸易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2016年以来,成都、武汉、郑州和西安相继被国务院批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辐射带动是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也是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机制。2017年1月22日,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郑州经济首位度不高,高端要素资源集聚力不强,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发挥不足,要求郑州引领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如何在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背景下,发挥郑州的辐射带动作用引领中原城市群发展,应当给予充分重视。

一、文献综述

厉以宁教授在《区域发展新思路》一书中曾用物理学的辐射理论解释经济发展的辐射问题。“辐射”是一个物理学概念。自然界的一切物体,只要温度在绝对零度以上,都以电磁波和粒子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传送热量,这种方式被称为辐射[1]。经济辐射是对不同地域的经济外部性互动状况的过程描述。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地方通常为辐射源,辐射的前提是生产要素及资源自由流动,辐射内容要素为资本、人才、技术、市场信息、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辐射速度和程度与距离和关系有关。辐射媒介主要是交通网、信息网、关系网等。经济辐射有三种方式,分别是点辐射、线辐射、面辐射。点辐射要依赖良好的辐射媒介,主要是交通、信息传播和市场机制。线辐射一般以铁路干线、公路干线(主要是高速)、江河湖航道和沿海路地带向上下游或两翼展开。面辐射分为摊饼式辐射和跳跃式辐射。[2]

学术界关于城市辐射力的研究方兴未艾。研究主题上,大多集中在两个问题:一是城市辐射力的评价,二是辐射力范围的确定。研究方法上,关于城市辐射力的评价主要有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而辐射范围的研究主要采用断裂点模型。研究内容上,既有城市之间辐射作用的对比分析,也有对区域中心城市辐射作用的个别关注。

赵娴(2013)[3]研究了我国35个城市的经济辐射内容、辐射强度以及辐射范围。王康达(2014)[4]针对31个城市的经济辐射力与南京做了比较。何龙斌(2014)[5]采用层次分析法,栾强等(2016)[6]采用引力模型对北京、上海、广州的经济辐射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牛华勇(2009)[7]比较了北京和上海的经济辐射力,发现上海的经济辐射使周边城市广泛受益,而北京的辐射能力比上海低,且对周边地区产生了一定的吸附和弱化作用。杨姝琴(2014)[8]研究了广州城市辐射力。其他城市的研究上,田美玲等(2016)[9]研究了武汉,高楠(2016)[10]研究了安徽省,刘镇意等(2011)[11]研究了辽宁省,师谦友等(2012)[12]研究了西安,王素芳(2010)[13]、黄磊(2014)[14]研究了重庆,李博等(2009)[15]研究了桂林的城市辐射力的问题。国际经验方面,肖奎喜等(2013)[16]研究了纽约增强城市辐射力的问题,刘昕(2014)[17]以纽约和巴黎为例对世界中心城市辐射力进行对比分析,李永宁(2013)[18]以法兰克福都市区为例研究大都市的辐射效应。

关于郑州市城市辐射力的研究,较早的是冯德显(2009)[19]等关注了郑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力研究,认为经济辐射力涵盖综合经济辐射力、产业辐射力、企业辐射力、开放辐射力、科技辐射力、基础设施辐射力、人力资源辐射力等方面,最后提出郑州市城市辐射力的途径。文秀琴(2014)[20]主要针对郑州市对中原城市群其他城市的辐射力进行研究。

综上所述,以往研究对城市辐射力评价的方法科学性有待考证,大多重理论轻应用,仅仅停留在用评价结果去解释现实问题,对解决问题层面即城市辐射力的提升研究不够。

二、郑州市辐射带动中原城市群实证分析

(一)数据选择

中原城市群除郑州以外的29个城市,按照与郑州的距离可分为7类:100公里内有4个,101—150公里内5个,151—200公里内3个,201—250公里内6个,251—300公里内3个,301—350公里以内4个,351公里以上4个。中原城市群基础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中原城市群基本情况列表

资料来源:《河南统计年鉴2016》《山西统计年鉴2016》《山东统计年鉴2016》《安徽统计年鉴2016》《河北统计年鉴2016》。距郑距离数据来源:长途吧网提供的郑州到该城市的自驾距离(http://www.changtu8.com/)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理论,辐射的速度和程度与距离有关。基于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中原城市群内外围城市距离郑州距离越远,经济发展水平越低。

图1是通过Excel进行简单处理的郑州经济辐射度散点图。由拟合曲线可知,距郑州距离每增加100公里,人均GDP指标降低12个经济基点(此基点为郑州人均GDP的百分数)。剔除个别城市数据后,得到一条斜率为负的线性曲线,虽然拟合度不是很高,但从散点图上能够比较明确看到离郑距离与经济基点呈现负相关的关系。剔除的城市数据主要包括三类城市。一是资源类城市,如济源和三门峡,其GDP较高,距离较远,此类城市的数据不反应郑州的经济辐射度。二是郑周边的农业城市如开封和新乡,虽与郑州距离近但人均GDP相对较低。第三类是外围经济强省城市,如山东的聊城和安徽的蚌埠,距离郑州远但人均GDP相对郑州不弱,明显受到本省首位城市辐射更大。

假设2:郑州的经济辐射度较弱,辐射距离较近。

图1中,经济辐射度低于40基点被视为弱经济辐射。经济40基点对应的辐射距离为245公里。在中原城市群中,弱经济辐射的城市达到12个。从表格1的数据中明显看到距离郑州200公里以内的城市,除周口外都达到经济44基点以上。超出200公里以后,经济基点在40以上的有濮阳、长治、三门峡、邯郸、淮北、聊城和蚌埠7个城市,其中除濮阳和三门峡外都是外省城市,这些外省城市明显同时受到了本省首位城市的经济辐射,因此虽距离郑州远,经济基点却相对较高。

假设3:中原城市群外围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除了距郑州距离外,还有其他的解释变量。

图1 郑州经济辐射度与距离关系散点图(2015年)

从图1可知,简单的线性拟合下,拟合优度较低,这说明模型可能忽视了其他解释变量。观察经济基点低于40的城市,如周口、商丘、驻马店、信阳、南阳等本省城市,都是人口大市,同时又是城市化水平比较低的城市,因此,考虑经济基点除了与距郑州距离有关之外,可能与各市的城市化水平和人口规模也有关系。图2是各市的经济基点与城市化水平的散点图,该图显示出各市经济水平与城市化水平存在正相关的关系。由图2可知,城市化水平增加1个百分点,经济增加约1.02个基点,拟合优度依然很低。考虑城市化水平为解释变量。

假设4:外围城市的远距离与人口规模大同时作用,可能造成郑州对其辐射度减弱,影响其经济表现。

一些距离较远的省内城市的经济基点比较低,如驻马店、信阳、商丘、周口等,这些城市同时具备一个共同点即人口规模大,人口规模大可能成为阻碍郑州经济辐射的因素。因此,考虑距离较远与人口规模共同作用,与被解释变量Y有负相关关系。

图2 城市经济与城市化水平关系散点图(2015年)

假设5:外围城市人口规模大与经济基点低的负相关是不稳定关系。

根据辐射理论,辐射程度与距离有关,但辐射的前提是要依赖良好的介质,即辐射条件如通信、交通和人缘关系等。在辐射媒介条件较差的时代,距辐射源的距离就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图3是中原城市群城市距离与人口规模图,观察可知200公里以外的城市的人口规模大多在600万以上。图4是中原城市群城市距郑距离与经济基点图,观察可知,经济基点在40以下的黑色点城市主要分布于距郑200公里以外的东南方向。由此可见,距离与人口规模较大同时作用,可能与经济表现呈现负相关。从当前来看,距离因素使得人口规模较大城市收到的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低,人口与经济呈现负相关;但从长期来看,人口规模大与经济较弱没有绝对相关的关系。因此,人口规模大与经济基点低的负相关是不稳定关系。

图3 中原城市群城市距郑距离与人口规模图

图4 中原城市群城市距郑距离与经济基点图

(二)模型建立

设定各城市人均GDP为被解释变量Y,各城市距郑距离为X1,各城市城市化水平为X2,各城市人口规模为X3。用Eviews8.0,分别建立29个完整城市数据模型和23个部分城市模型,得出两个最优结果。

1.完整城市数据模型的最优结果:

LOG(Y)=10.49696+0.019452X2-0.146495LOG(X3)

(1)

P值显著,依次为0.00、0.00和0.06,R2=0.66。式(1)说明,人均GDP的城市化弹性约为0.02。这意味着城市化水平提高1个百分点,人均GDP将提高近2个百分点(注:城市化数据用的是百分点数,即百分数乘以100);人口规模减少1个百分点,人均GDP将提升近0.15个百分点。拟合优度低可能与观测点数量少有关。这个模型中,距郑距离与人均GDP的关系没有通过检验。前文曾提到有三类共6个城市的数据颠覆了距郑距离与经济表现的关系,需要剔除这些观测点才能更好反映距郑距离与经济的关系。

2.剔除部分城市的数据模型的最优结果:

LOG(Y)=11.25382-0.299432LOG(X1)+0.016925X2

(2)

三个估计系数均显著且小于1%,R2=0.79,D-W=2.03。该结果说明,距离每减少1%,人均GDP增加0.29%;城市化水平增加1,人均GDP增长约2个百分点。这个模型拒绝了解释变量人口规模,且基本不存在自相关。可见,人口规模的大小在该模型中不是人均GDP的影响因素。

(三)结论延伸

1.随着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距郑距离用时间衡量更为准确。处在高铁线上的城市,距郑150公里以内为半小时活动圈,150—300公里以内为1小时活动圈;暂不具备高铁通行条件的城市,高速100公里以内为1小时活动圈,200公里以内为两小时圈,300公里以内为3小时活动圈。交通作为辐射媒介,改善的潜力很大。

2.城市化水平是经济的影响因素。城市化水平是两个模型共同肯定的解释变量。城市化水平低是中原城市群较为普遍的问题,也是中部发展的关键点和突破点。

3.城市人口规模与经济贫富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但人口规模大与距离中心城市远共同作用可能导致中心城市的辐射达不到。这一点没有在两个模型中得到验证的主要原因是:当前郑州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比较弱,仅限于200公里左右。事实上,超出200公里的城市数量较多,且人口规模大和城市化水平低的因素共同存在。随着郑州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推进,郑州市经济首位度必定会经历一个大幅提升的阶段,辐射范围会大大扩展,最终辐射带动也会从200公里升至期望的500公里。

4.以上两个模型的拟合优度都不高,与面板模型的观测值数量有关,与解释变量的数量有关。拟合优度不高并不能说明模型不好。从验证郑州市经济辐射度的角度,可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增加郑州市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条件完善程度等指标,验证中原城市群的经济与郑州市发展关系的时间序列模型。

三、郑州辐射带动中原城市群的政策建议

(一)做强辐射源

1.郑州要做中部“灯塔城市”,打造经济高地、文化高地、人才高地

郑州辐射带动中原城市群,应提升自身实力。从城市面积、人口规模、就业水平、基础设施、交通通达、科研专利、人均收入等多个方面打造中部“灯塔城市”。有“灯塔”的高度,才能更好地“照亮”(辐射)周边区域。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中原地区一直以来走的是均衡发展、协调发展的道路,郑州的城市首位度不高。郑州要做中部的“灯塔城市”,首先要打造经济高地。郑州应积极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其次是打造文化高地。中原文化源远流长,但是开发深度不够,可从文化遗产、豫剧、传统工艺、传媒、文化设施建设、书香中原等具体项目工程入手,提升中原文化魅力。最重要的是打造人才高地。人才的聚集是郑州发展的核心动力。引进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提升教育发展质量,探索共享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升人才市场服务水平。

2.继续推动郑州大都市区一体化,为从点辐射到面辐射夯实基础

由图4可知,郑州100公里圈的大都市区以内,仍有开封和新乡的经济基点在50以下。郑州应加强与开封、新乡、焦作、许昌的产业互动,推进大都市区一体化。一是要发展大都市区交通网。郑州的地铁要与城铁、高铁(或普铁)互相衔接,汽车站、火车站、高铁站、机场要方便换乘,高速公路与城市干道方便对接。二是产业结构一体化。开封、新乡、焦作、许昌的产业布局应当充分且优先考虑与郑州产业形成互补,体现为服务产业对制造业的互补,制造业内部的产业互补以及产业梯度转移等。以开封、新乡、焦作为例,在旅游业发展方面,应充分考虑郑州方向节假日出行旅客的服务需求。三是社会福利政策一体化。取消大都市区内人员就业的各种限制,打通医保、社保、教育、福利各项民生政策统一的障碍,鼓励人才流动。郑州大都市区发展是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的坚实基础,推动郑州大都市区一体化是发挥面辐射作用的前提。

3.合理化中原城市群布局,形成区内辐射合力

合理化中原城市群布局有助于更好发挥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到“一核四轴四区”的网格化布局。辐射带动除了要建立通常的辐射通道之外,还应有区域中心城市作为加强点、承接点。合理化的中原城市群城镇布局应当充分考虑节点城市的位置和人口规模。《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中特别提到,完善城市群城镇发展体系。主要有:提升大都市区内开封、新乡、焦作、许昌的产业和人口聚集能力;发展壮大区域中心城市——洛阳(副中心地位)、长治、邯郸、聊城、安阳、蚌埠、阜阳、商丘和南阳,形成300万人口以上的大型城市;建设重要节点城市——平顶山、鹤壁、濮阳、三门峡、宿州、淮北、亳州、邢台、晋城;培育现代中小城市——中等城市50万人、小城市20万人,发展特色小城镇等。合理化布局的核心在于强化副中心、区域中心和节点城市经济中的产业优势,带动周围城市的发展,促使中原城市群内部的区内辐射形成合力。

(二)做实辐射渠道

距辐射源距离与辐射力负相关。可通过改善交通和通信条件,缩短城市之间的时间距离。此外,线辐射也要以江河航道、铁路公路干线、飞机航线等为轴展开,因此,中原城市群的交通和通讯条件改善是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重中之重。

1.发展“枢纽经济”

一直以来,中原地区肩负粮食生产基地的重任,粮食生产是国家赋予的庄严使命。在中原经济区战略中提到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三化协调发展也曾特别强调农业的发展定位。然而由于我国农业普遍存在的土地分散、粗放经营,农业生产条件存在多样性,且土地对于农民仍具有福利性质,因此农业的规模经营推进难度很大。新的经济形势下,我国东中西的经济格局虽未发生根本改变,但南北差异逐渐拉大。中部地区作为全国重要的经济梯度衔接点,应在经济方面真正实现中部崛起,才能更好避免“北方塌陷”。“枢纽经济”应作为中原城市群的开局之作。“枢纽经济”既能强化郑州市的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缩短与中原城市群内城市的联系距离,发挥郑州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也为中部地区承东启西、增强区外联动、建立开放门户奠定基础。

发展“枢纽经济”,一方面要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强化高速、高铁、机场、地铁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连接国内主要城市群的运输通道。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服务业,强化郑州对外开放门户、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物流中心功能。

2.打造无线智慧城市群

郑州是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中原城市群需要疏通河南、山东、山西、安徽等省的网间流量对接。《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提到,完善城市群新一代高速光纤网络,实现用户千兆接入。正在推进的还有中原数据基地、国际通信专用通道建设、中国移动河南数据中心等大型数据中心建设。总之,在通信领域,中原城市群应积极实现一体化、智慧化,建设中原城市群的优质虚拟辐射通道。

(三)加快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与人均GDP的关系在两个模型中均得到验证。城市化水平低的问题在郑州东南方向200公里以外的600万人口以上城市非常显著,也是郑州辐射带动能力不足的终端原因。没有城市化的良好基础就等于没有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的接收源。城市的人口聚集是“城市化”的核心问题。《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关于人口城市化主要提到三点:一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二是引导人口向重点开发区域聚集,主要是郑州大都市区与“米”字发展轴带的节点城市聚集;三是推动重点生态功能区人口有序退出。农民市民化的关键点在就业和保障:一要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二要给农民在医疗、教育方面、社会保障等方面“市民化”的政策待遇。引导重点开发区的人口聚集,一要做好就业扩容,二要建设宜居生态城市,应稳步推进,不能一蹴而就。总的来说,“城市化”大方向上要加快,但是也应该做稳做实,最大限度避免城市化过快带来的各种城市病和社会问题。

(四)加强城市群互动

中原城市群应加强与其他城市群的互动、合作和联动。中原城市群的非河南省城市,既是中原城市群一体化的重要承接,又是加强对区域外经济联系的窗口城市。通过与河北、山东、山西、安徽等省份的合作发展,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等城市群的互动、合作和联动,中原城市群可以作为其他城市群的产业转移承接区域。

猜你喜欢

中原郑州城市群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沁园春·赞中原
哥哥从郑州来
哥哥从郑州来
浓墨重彩 绘中原出彩画卷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发布
共绘新蓝图 中原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