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欧阳詹的赠序

2019-01-15陈昌艺陈良武

闽台文化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文集欧阳

陈昌艺 陈良武

(闽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福建 漳州363000)

引 言

欧阳詹(755~800),字行周,福建泉州晋江潘湖人,中唐时期文学家。唐贞元八年(792),欧阳詹与韩愈等人同登进士第,时称“龙虎榜”。他一生中担任过的正式官职仅为国子监四门助教这一小官。欧阳詹同时也是中唐时期古文运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与韩愈关系密切。在其逝世后,韩愈曾作《欧阳生哀辞》,表达赞赏和悼念之情。

欧阳詹是闽南乃至福建文学史上开风气的一代文人,是闽地第一位走向全国的较有影响力的进士和文学家。欧阳詹的作品结集为《欧阳行周文集》,李贻孙为之作《故四门助教欧阳詹文集序》。今人杨遗旗的《〈欧阳詹文集〉校注》是流传较广的较为完整地对欧阳詹所传作品进行校注的著作,其中共收入欧阳詹的诗76首,文53篇,赋13篇。欧阳詹的文章包括记、颂、铭、述、序等多种体裁,但研究者往往将欧阳詹的文章不作体裁上的细分而从整体宏观上加以研究。欧阳詹不同体裁的文章独具自身的个性与特色,其赠序就是其中值得关注的一类作品。

序可分为两种。一种叫“引”或“叙”,往往写在文章或书籍正文之前,相当于今天各种出版书籍或刊物上的“前言”,是用来说明书籍出版意旨或作者情况的文字;有时也写在整篇文章或整本书之后,称“后序”。另一种称“赠序”,内容多是对所赠亲友的勉励或称赞之辞,是具有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本文探讨的欧阳詹的赠序共20篇,涉及的内容多样,表达的情感丰富,反映的思想深邃,显现出鲜明的艺术特色,颇具独特魅力与研究价值。

一、欧阳詹赠序的类别

欧阳詹的赠序内容多样,其中所表达的情感也很丰富,可以说“情”是欧阳詹人格魅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他在赠序中也突出体现了他的乡情、友情等情感。欧阳詹的赠序从内容与所表达的情感上可细分为以下几类。

(一)描写宴饮应酬

这类赠序共有4篇,往往描写作者与友人、同乡等一起宴饮聚会等场景,抒发自己的各种真挚情感,《泉州刺史席公宴邑中赴举秀才于东湖庭序》是这类赠序中较为典型的一篇。序中提及的泉州刺史席公即安定人席相,贞元年间(785~805)任泉州刺史。在泉州任职期间,席相重文兴教,曾建六曹都堂,造北楼,请欧阳詹为记。此篇赠序作于贞元九年(793),其时欧阳詹登进士第不久,回乡觐省后即将北上,席相在东湖亭设宴为欧阳詹和另外八位即将赴举的秀才践行:“公削桑榆之礼,执宾主之仪,揖让升堂,雍容就筵”。宴会上礼仪彬彬,宾主互相行礼,关系和睦,呈现出一派其乐融融欢快祥和的氛围。同样描写东湖亭宴会场景的《泉州泛东湖饯裴参和南游序》则记叙了当时的郡司户窦公在东湖泛舟为即将南游的裴参和践行,颂赞了窦公、裴参和主宾双方俱德才贤明,“是饯也,主贤宾贤,譬古无怍”。这次宴会盛况空前,参与宴会的所有人在繁华之地乘着小船绕河而游,管弦之乐萦绕于耳,实是一件文人雅集之盛事。这两篇赠序颇有相似之处,都生动地展现了当时泉州地方的繁荣,民风的淳朴以及地方官的敬贤爱才,表达出作者对家乡地方官注重教化、治理地方有方的称赞。此外,两篇文章中作者对家乡泉州风景名胜如东湖等的描写,也表现出作者浓浓的爱乡之情。

另外的两篇赠序叙事的所在场景则在异乡的北方。《鲁山今李胃三月三日宴僚吏序》记叙了贞元年间的农历三月三日,正值禊饮古俗,鲁山县令李胃设宴款待众僚属,宴会场面热闹,受邀出席的宾客不仅个个得以肉饱酒酣,还可以享受歌谣与舞蹈表演,十分尽兴;从事渔农圃弋各种职业的老百姓无不殷勤相待,都纷纷对官员们请以其舟、请以其酝、请以其蓄、请以其鲜,以表达对地方官的爱戴之情。文章中盛赞了李胃治理地方注重仁德教化,老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胜于他邑,表达了对李胃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肯定与赞颂:“百里不同风雨,恐他邑之景物,此辰,不得似公之邑也;一方不同教化,恐他邑之欢乐,此辰,不得似公之邑也。”《玩月诗序》则记述了贞元十二年(796)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月夜,作者与友人陈可封、邵楚苌、林蕴、陈诩等在长安聚会赏月赋诗这一文人之盛事,文章的精彩之处在于生动描绘了作者与友人赏月时清幽静谧的环境以及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兔圆,况埃不流,太空悠悠,芳菲徘徊,抟华上浮,升东林,入西楼,肌骨与之忠疏凉,神魂与之清冷。”文中蕴含了作者与同乡好友间的真挚友情。

(二)送别亲友归觐或出游

这类赠序共有6篇,往往描写作者与亲友等的别离,表达对他们或是勉励或是赞赏或是依依惜别之情,典型的送别亲友归觐的如《送族叔阳行元落第回广陵序》。序中提及的欧阳詹族叔欧阳行元生平不可考。赠序描写了欧阳行元落第即将归去,心情正处于低落状态,故而也无心享用宴会上的美味佳肴,欧阳詹上前进酒并一番劝慰,勉励这位失落的长辈重新振作,继续精研学问,终能大展宏图。族叔听后心情归于平静,借着春景纵情大饮一番,乘着醉意登车离去。文中饱含对长辈族叔的尊敬及他们之间深厚的宗族亲情。“叔欣然见卞氏再来之路,平归心,纳春景,安酒意,四坐以叶,千钟有娱,既醉升车,秋为到期。”在《送李孝廉及第东归序》中,欧阳詹称赞明经取士是“取士之嘉”,赞赏及第的李氏学子不仅样貌出众,而且德才兼备,劝李孝廉这一科场晚辈积极入世,“家食非明时相待之意,孝廉其志之”。《送周孝廉擢第归觐序》同样描写了另一位外貌俊朗的及第学子周孝廉即漳州的周匡业。周匡业贞元八年(792)举明经,此赠序当为周孝廉即将归觐时欧阳詹所作。作者夸匡业年少有为,出类拔萃,赞赏其品德高尚,“已比郄诜之玉,思怀陆绩之橘”,勉励他继续努力,“会稽之竹既镞矣,宜羽之;荆山之璞既琢矣,宜砻之”。这两篇赠序都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科场后辈充满希冀与勉励之情。《送蔡沼孝廉及第后归闽觐省序》中提到了作者的一位同乡兼好友——蔡沼,字虚中,号一翁,贞元年间明经及第。欧阳詹在赠序中记叙了与蔡沼的亲密关系以及一同求学的经历:“虚中以学,予谬以文,共受遣乎长吏,皆求试于宗伯。”文中极力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与勉励之情:“虚中其行乎!勿谓业就不增修,勿谓名成有所乎,及此方远大,虚中志之。”

送别亲友出游类的赠序中的代表篇目是《送王式东游序》。王式是欧阳詹的密友,年轻时曾一同于莆阳灵岩寺读书。在《送王式东游序》中,作者回忆了与王式少时一同接受儒学教化,而后又一同于京师相会,虽然处境困难,所谓“禽栖朽木,蠖屈穷辙”,但作者仍表现出了积极进取的精神,认为赫赫皇都正是大丈夫磨砺自身,建功立业的理想所在。作者在文章中既蕴含离别的伤感,但同时又有一种“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豁达。作者认为离别既是由昨日的相会而来,而今日的离别不正也孕育着他日的相会吗?从而以此勉励友人无须为离别而哀叹,从中饱含了作者与友人真挚的友情。《送裴八侃茂才却东游序》则描写新进的秀才裴侃才气过人,文章出众,作者很赏识他。离别之时,作者为之举行了隆重的礼仪,仪式上祖軷相属,整个过程从早晨一直持续到黄昏,最终裴侃才“方容升车”,表达作者与之离别时的不舍之情。同时,作者也对其寄予厚望,认为裴侃他日必像楩楠化为栋梁,鸾凤直上云霄般飞黄腾达。

(三)送别友人或科场晚辈赴任或赴举

这类赠序共有5篇。这类赠序的篇幅不大,叙述简洁,大多只有寥寥数百字。在送别友人前往赴任的赠序中,作者往往称赞即将赴任的官员德才兼备,品行出众,祝福勉励他们能为官一方,大展鸿图。《送巴东林明府之任序》中,作者首先指出民为国本,治理地方须谨慎地精挑人选,林明府德才出众,受到众人称赞,任地方官正可使人尽其才,十分合适:“国以民为本,县令亲人之亲者,苟有命授,无非慎择……济南林公以始仕之调,发硎之刃,请宰一邑。天官剧巴东也,而使为之,平衡无疑,钧轴不转。”林明府即莆田的林著,莆田林氏家族是著名的书香世家,欧阳詹年轻时曾于莆阳读书,与林氏家族关系密切,和林蕴、林藻兄弟等人多有来往,受其影响颇深,欧阳詹甚至还娶林氏兄弟的姊妹林萍为妻。正是有了这层特殊关系,加之林著也确为一位优秀人才,所以通篇赠序都表达出作者对林著的敬佩与赞赏之情:“济南公与予乡而且故,幼而知公行,先乡曲誉,是通闾井之意,术以明经,升实采教化之本。今有社稷,有民人,则弓矢入养叔之手,徽弦在师旷之膝,何微之不中?何妙之不尽?”《送常熟许少府之任序》描写高阳许少府即将赴任常熟这一“紧中之美”的繁华大县的县尉。许少府即中唐进士许孟容之弟许季同,与欧阳詹同榜进士,后曾官至京兆少尹。《新唐书》有传。欧阳詹此篇赠序作于贞元十年(794),作者在赠序中称赞许季同年少及第,且“玉貌青春,芬芳有旧”,“既才且地,擢以是官”。作者欣赏许季同为人忠信且以天下为己任,鼓励其勇敢赴任一展平生抱负而勿对离别之事念念不忘。《送盐山林少府之任序》记叙了济南林君即将任沧州盐山尉,作者认为沧州地处边疆,形势复杂,非机足应权,达能通变之才不足以胜任,而林少府二者兼备,故而可以胜任。作者对其赴任寄予了厚望,认为其“何往而不利”,必能赴任成功:“堂堂林君,假道试吏,峄桐嶰竹,必中音律,勉以能事,为邦之光。”

在送别科场晚辈前往赴举的赠序中,欧阳詹则往往先是夸赞即将赴举的学子才貌过人,而后祝福和勉励他们能科场高中,前途无量。《送陈八秀才赴举序》与《送洪孺卿赴举序》两篇赠序都写得言简意赅。前者主要表达作者对秀才陈八的欣赏与勉励之情,并预言其科场考试必成,“勉哉陈!有其才,奏其试,知有成矣”。后者描写洪氏秀才才华超群,并且勤奋好学,因此获得贡士首荐,同样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其科场高中充满信心,以及作者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和再次相会的期待。欧阳詹作为闽地开风气的一代文人,他的及第大大鼓舞了闽地学子的仕进之心。他在送别同乡学子赴举所作的赠序中所体现出的对故乡士子仕进的激励奖掖也正是他殷殷乡情的另一个重要表现。

(四)描写与佛道之人的交往

(五)送别友人前往拜谒地方官员

此类赠序有2篇,乃送别友人拜谒地方官员以求仕,包括《送张陲山南谒严相公序》和《送杨据见漳州李使君》。此类赠序篇幅较小,内容也较简单,多是赞颂拜谒的宾主双方俱贤明高尚,期待拜谒取得成功。《送张陲山南谒严相公序》一文称颂相国冯翊十分敬贤,所以“天下真贤,虽远皆往”,而友人张陲山也是德行出众,所谓“百行为实,五言为华;有实可呈,有华可耀”。所以作者认为张陲山此去必可成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劝进与勉励。《送杨据见漳州李使君序》则记叙了作者友人杨据将行儒之事,拜谒漳浦李太守。作者称赞李太守出身贵族,雅量高致,待人公允,而杨据亦是容貌端正,过于常人。因此,作者非常鼓励其前往:“高梧始华,瑶草欲碧,去矣夫子!时景宜往。”文章表达的同样是对友人的勉励之情。欧阳詹的这类赠序基本是应和称颂之辞,数量较少,成就也不如其他几类赠序。

二、欧阳詹赠序的思想内涵

欧阳詹的赠序不仅内容多样,情感丰富,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也颇为深邃,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体现了浓厚的儒学思想

欧阳詹是闽地第一位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士人,作为闽地本土儒者,他的作品体现了浓厚的儒学思想,这一点已被许多研究者所论证,其赠序自然也不例外。

首先,体现为他在赠序中所表达的积极入世的思想。这在前文中提到的送别亲友中第归觐或出游、送别友人或科场晚辈赴任或赴举等所作的赠序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送李孝廉及第东归序》中勉励李孝廉:“家食非明时相待之意,孝廉其志之。”在《送陈八秀才赴举序》中勉励秀才陈八:“吾观夫雄心锐志,将领能事,则夷山堙谷,不尽其力。”在《送王式东游序》中勉励王氏积极去找寻投靠属于自己的明主而大展宏图:“离会相生,盖不足叹,公范勉之!东诸候闻有梁孝、燕昭矣。”以上所有的这些赠序中的言论都鲜明地表现出欧阳詹积极入世的思想。

其次,表现为在他的赠序中所体现的重视民本、注重教化、重明经孝廉取士的思想。在《送巴东林明府之任序》中,欧阳詹表达重视民本及选才的观念:“国以民为本,县令亲人之亲者,苟有命授,无非慎择。”在《鲁山今李胃三月三日宴僚吏序》中,欧阳詹赞美李胃作为地方官能注重教化,使一方百姓安居乐业:“百里不同风雨,恐他邑之景物,此辰,不得似公之邑也;一方不同教化,恐他邑之欢乐,此辰,不得似公之邑也。”在《送李孝廉及第东归序》中,欧阳詹则表达了对明经和孝廉的看重:“经也者,圣人讲善之录志,立身、正家、齐国理在乎其中……孝廉冠其首。”这些观点都鲜明地表现出作者这一方面的思想。

最后,还表现为他注重忠孝仁信及礼仪等儒家传统道德伦理观念。在《送常熟许少府之任序》中,欧阳詹劝导许季同恪守忠信:“在邦由家也,不出于忠信,许君常以为己任”。在《泉州刺史席公宴邑中赴举秀才于东湖亭序》中,欧阳詹对一些儒家传统礼仪倍加赞颂:“唯行乡饮酒之礼,则享礼也……公削桑梓之礼,执宾主之仪,揖让升堂,雍容就筵”。在《鲁山今李胃三月三日宴僚吏序》中,欧阳詹表达了对传统家庭伦理的强调:“至义之门,大顺之家,父兄子弟,一族一堂之中,不是过也。非仁德淳化,其孰能至于是邪?”

(二)体现了向往佛道的思想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对各种思想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并形成以儒家为基础,兼取各家,儒、释、道各家思想并存的局面。有唐一代,文人们几乎都受到或儒或道或佛思想的影响。不过不同的人对不同学说思想的态度是不同的,如中唐著名的文人韩愈一生崇儒反佛,还曾因反对唐宪宗拜迎佛骨上《论佛骨表》而被贬潮州。柳宗元由于在他长期遭受贬谪,心情苦闷压抑,他以亲近佛教作为精神寄托,甚至可以说是好佛。

与韩、柳同时期的欧阳詹的一生除儒家思想外,最推崇和向往佛道思想,他的身上带有浓厚的宗教情结。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生活在思想开放包容、宗教多样的唐代,并且与他出生并成长于素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称的泉州以及曾于莆田寺庙读书有很深的渊源关系,再者他仕途不畅,仅得授低品阶的国子监四门助教而不能一展抱负的经历与心绪亦有莫大关联。欧阳詹在其两篇赠序中描写了自己与一些僧道的交往。在《送无知上人往五台山序》中,欧阳詹描写了无知上人从信奉儒学转为信奉道教,再由信奉道教转为信奉佛教,如历经星月而终见白日般独特传奇的人生经历,以及他抛却了一切世俗烦恼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水其性,云其身,周四海以终静,出六合而非寄。”在《送建上人寻阳司业后留诣泾原刘行军序》中,欧阳詹描写建上人的不平凡,称其:“松柏之下无凡草,鸑鷟之侣无凡情”,这都是这方面思想的体现。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欧阳詹是带着赞赏的态度与僧道交往的,其中正体现了其对佛道思起的向往之情。

三、欧阳詹赠序的艺术特色

李贻孙《故四门助教欧阳詹文集序》中评欧阳詹文章云:“君之文新,无所袭,才未尝困。精于理故言多周详,切于情故叙事重复。”韩愈《欧阳生哀辞》论欧阳詹文云:“其文章切深,喜往复,善自道。”《新唐书》欧阳詹的本传中也说:“其文章切深,回复明辩。”对于欧阳詹文章的评价观点基本一致。后世的研究者对欧阳詹文章的艺术特色也基本持与上述相同的观点。欧阳詹的赠序作为其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与欧阳詹所有文章相一致的共性特点,同时又有突出的个性特征。

(一)缘事而发,叙事、抒情、议论综合运用

欧阳詹的赠序通常是为送别亲友或应酬唱和等有感而作,而往往一篇之中叙事、抒情、议论等兼而有之,融为一体,综合运用。例如,《泉州泛东湖饯裴参和南游序》《鲁山今李胃三月三日宴僚吏序》等文都是先记叙宴会的热闹欢愉场面,而后抒发对地方官注重教化、重视人才、治理地方有方的赞美之情。在《送李孝廉及第东归序》中,作者认可科举考试中的明经取士,认为明经取士是选拔人才的好方法,认为通过进士考试选拔出的多是“侥幸浮薄之辈”,而不是真正德才兼备的人才,鲜明地表达出作者对科举考试不同科目的褒贬议论。“明经自汉而还,取士之嘉也。经也者,圣人讲善之录志,立身、正家、齐国理在乎其中……进士谓近于古之立言也,为时稍称。其侥幸浮薄之辈,希以无为有,虽中干外槁,多舍明趋进。”《送无知上人往五台山序》一文中有对儒佛道思想的议论,有对无知上人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的赞赏,有对旅途的记叙,还有对自身“溺在名利”的处境的哀伤,“无生永存,旨不易源,绵兮在烦,滴兮处浑,释氏子味其实,归其根,其教虽传,非言可言,唯相似者,复到其门……上人从儒至道,从道至释,如历星月,以得白日。若弃扇霎,而洒长风,真空洞照,热恼顿尽……此行逢流得抵,虚舟无程,峨峨五峰,几日而上……予弱冠之年,同年谛之学,神不远逮,溺在名利,礼足而别,凄然自伤。”运用了议论、抒情、叙事等手法。

(二)白描手法,人物刻画形神兼备

欧阳詹赠序中描写人物外貌特征时常常使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往往就能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别柳由庾序》中描写柳由庾:“眉长五寸,耳近上顶,寡言少笑,皓若冰雪,意或时发,皆玄漠杳冥之事”,寥寥几笔间,一位超凡脱俗的世外高人形象便跃然纸上。《送常熟许少府之任序》中描写许少府“玉貌青春,芬芳有旧”,《送周孝廉擢第归觐序》中描写周孝廉:“年甚华,神甚清,英如颖如,若金在沙,若松在林”,都是简单几笔,这些少年英才的形象便呼之欲出。

(三)骈散相间,保留骈散过渡痕迹

韩愈是中唐古文运动的发起者,古文运动旨在反对骈文,提倡散文,而韩愈的文章基本上实现了从骈文向散文的转变。欧阳詹深受韩愈古文创作的影响,其古文保留了由骈文向散文过渡的痕迹。因此,欧阳詹的一些赠序中的句式并未完全散文化,仍保留着骈文样式。如《送盐山林少府之任序》:“夫骐骥未驰,知有致远之力;干将未割,知有剸坚之功。”《送周孝廉擢第归觐序》:“宫商起于朱弦,姜桂在乎太牢,冷然可听,芬乎可尝。”欧阳詹另一些赠序中的句式则更多类似韩愈的散文化,而能骈散相间,长短不一。如《送族叔阳行元落第回广陵序》:“昔之人,作必行,动必中,则苏秦无履穿之叹,宁戚无石烂之歌,孙弘无十上之勤,商鞅无再干之劳也。”《送蔡沼孝廉及第后归闽觐省序》:“悢悢凄凄,浑浑迷迷,饮觞以若茶,视春光其如秋。周秦九轨之道,吴楚千里之水。骋逸骑,扬轻舟,激尔清风,欢拜非远。”正是这样不拘一格、骈散相间、长短不一的句式特点,形成了欧阳詹赠序的又一重要特色。

结 语

欧阳詹作为中唐时期的文学家,是古文运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他的文章成就在其所有文学作品中最为突出,而欧阳詹的赠序作为其文章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题材内容广泛,包括了描写宴饮应酬类的赠序、送别亲友归觐或出游所作的赠序、送别友人或科场晚辈赴任或赴举所作的赠序、描写与佛道之人交往的赠序等,其中蕴含了作者乡情、友情等丰富情感。同时,这些赠序还体现了欧阳詹浓厚的儒学思想和对佛道思想的向往。此外,缘事而发,融叙事、抒情、议论等手法为一体;善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生动形象;句式骈散相间,体现了由骈文向散文过渡的痕迹三方面鲜明的艺术特色更是欧阳詹赠序引人入胜之处。总之,欧阳詹的赠序是其文章中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部分。

注释

[1]有关欧阳詹更具体的生平事迹可参看《新唐书·欧阳詹本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5786~5787页),或杨为刚的《欧阳詹研究》(上海: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张伟民的《欧阳詹年谱及作品系年》(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等。

[2]杨遗旗:《〈欧阳詹文集〉校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年。该校注本以四部丛刊本《欧阳行周文集》为底本整理而成。本文所引欧阳詹的赠序原文皆据此校注本。

[3]吴在庆:《漫议欧阳詹的情感》,《固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4](清)周学曾等:《晋江县志》,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973页。

[5][43]杨遗旗:《〈欧阳詹文集〉校注》,第 260 页。

[6]杨遗旗:《〈欧阳詹文集〉校注》,第 294 页。

[7]“今”,《全唐文》、秦抄本、万历本、邢藏本作“令”字。 下文同。

[8]“胃“,万历本、邢藏本作“胄”。 下文同。

[9][40][44]杨遗旗:《〈欧阳詹文集〉校注》,第 291 页。

[10]杨遗旗:《〈欧阳詹文集〉校注》,第 258 页。

[11][60]杨遗旗:《〈欧阳詹文集〉校注》,第 265 页。

[12]此处“孝廉”即“明经”之别称。唐自德宗建中以后,文献中涉及的孝廉科及第之类的记载,均为明经科之别称。参见龚延明《唐孝廉科置废及其指称演变》,《历史研究》2012年第2期。

[13][36][41][52]杨遗旗:《〈欧阳詹文集〉校注》,第 271 页。

[14][57][59]杨遗旗:《〈欧阳詹文集〉校注》,第 284 页。

[16][17][61]杨遗旗:《〈欧阳詹文集〉校注》,第 281 页。

[18][38]杨遗旗:《〈欧阳詹文集〉校注》,第 277 页。

[19]杨遗旗:《〈欧阳詹文集〉校注》,第 286 页。

[20][21][39]杨遗旗:《〈欧阳詹文集〉校注》,第 267 页。

[22]杨遗旗:《〈欧阳詹文集〉校注》,第 273 页。

[23](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第 5001 页。

[24][42][56]杨遗旗:《〈欧阳詹文集〉校注》,第 274 页。

[25][26][58]杨遗旗:《〈欧阳詹文集〉校注》,第 283 页。

[27][38]杨遗旗:《〈欧阳詹文集〉校注》,第 290 页。

[28][29][47][53][54]杨遗旗:《〈欧阳詹文集〉校注》,第 287 页。

[30][48]杨遗旗:《〈欧阳詹文集〉校注》,第 269 页。

[31]张伟民:《欧阳詹年谱及作品系年》,第22页。

[32][55]杨遗旗:《〈欧阳詹文集〉校注》,第 264 页。

[33][34]杨遗旗:《〈欧阳詹文集〉校注》,第 275 页。

[35]杨遗旗:《〈欧阳詹文集〉校注》,第 289 页。

[45]贾延宾:《柳宗元与佛教之关系论析》,《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

[46]郑亚芳:《试论儒生欧阳行周的佛道情结》,《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49]杨遗旗:《〈欧阳詹文集〉校注》,第 337 页。

[50](唐)韩愈著,马其昶校注:《韩昌黎文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301页。

[51](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第 5787 页。

猜你喜欢

文集欧阳
日本文化里的《白氏文集》
雅皮狗(1)
雅皮狗(2)
我家的健忘老妈
“对话”事件
迎“春”冰心
筋斗云
北宋时期文人文集的“行卷式”传播
欧阳丽作品
寻爱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