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民族地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路径研究

2019-01-14周晶

今日财富 2019年34期
关键词:理论课思政传统

周晶

民族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也同样直接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未来,本文以内蒙古工业大学为样本,从翻转课堂的高效利用率分析,高校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及新时代教学理念超越传统式转变,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为主导,重视基础课建设,积极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教学,以期进一步提升高校在思政课堂文化传播发展的感召力。

新时代,如何准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堂的价值表现及实现路径,既是对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严峻挑战,也是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价值塑造的时代之思。如何更好地创办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亮底色的高校课堂,如何渗透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成为新时代少数民族地区建设好思政课堂的时代之思。

一、新时代民族地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构路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与国人高度心理认同的特性成为武装大学生群体的重要资源库存。本文数据来源内蒙古工业大学问卷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式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方式、与思政融合效度及拓展维度分析,结合学科特色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实事求是精神与實践契合汲取营养,客观地把握治学态度,实现由内涵到外延演变的动态蜕变过程,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翻转课堂:让课堂“活”起来 学生“动”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在新媒体新技术兴起与发展的新时代,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受到冲击和挑战,将现代科技融入教育创新,使传统教育工作者与受教育者的角色发生转换,授课方式及课堂体验也有了崭新的变化,教学互动“反客为主”备受关注。翻转课堂应用于思政课堂不仅仅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被支配地位,“被学习”“牵着走”的状态,而内蒙古工业大学在思政教学模式中打破传统授课模式,创建网络学习平台,设置自主学习模块:单元导学、电子讲稿、随堂小测、学习视频、学习资料、PPT、学习资料等,老师会提前做好预设学习内容,学生可以通过平台在课前就了解课堂内容,可以进行内容查阅,从而完成课前预习,老师可以通过后台掌握学生的登陆情况,适度把握课堂教学模式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在课堂上,请学生个人或是小组为单位以话题讨论及辩论形式为主,让学生通过自己预习的内容和准备材料进行自我反思、思考的全过程,让学生间针对提出观点进行讨论各抒己见,最后由老师进行教学评价,从而凸显思政课的“反客为主”的特点。

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这一基本场域下,显现出的教学互动反馈中,对我校思政课堂教师讲授和自由讨论的比例进行调查分析可知,以学生为主的课堂讨论比例占总样本数的54.88%,以教师为主的课堂讲授占总样本数的36.74%,无讨论课堂仅仅只占总样本的8.38%,翻转课堂在我校的利用率是可喜的。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我校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课堂中每个人通过不同的价值观念凸显,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热情,需教育工作者做好学生引导管理工作。高校在搭建网络平台要有温度、有高度,要入脑入心,让思政课堂“活”起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个人才能,充分调动课堂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思政教师应充分寻找教材知识点与传统文化点、传统文化点与社会现象点的契合处,善于用传统文化浸透课堂,以各项喜闻乐见的思政活动为载体构建新型课堂,致力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力度和渗透厚度。

三、超越传统: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趣味性教学

赫尔巴特强调教学中应“突出兴趣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认为兴趣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最终归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仅要具有理论性和政治性,更要注重趣味性教学推进教学产生良好的效果,趣味性不是单一的快乐的课堂氛围,而是让学生有内心深处产生主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兴趣,保证教学目标更好地实现。在教育教学中,“乐趣、兴趣”融入到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技术等来营造寓教于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更形象、更深刻地消化吸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针对我校思政课授课趣味性调查结果分析,30.34%的学生表示非常满意,36.91%的学生表示很满意,29.04%的学生表示一般满意,仅有3.72%的学生表示不满意,总体满意度非常高。传统教学大多是直接讲授知识点,而新时代多媒体手段的应用,冲击学生视觉认知,增强了感染力和吸引力,让课堂充满了新方法、新观念,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采用对媒体手段中的短视频、微电影、校园公众号、微博、微信群等,给学生一个真正充满趣味性的课堂体验,延展思政课堂教学手段,全方位提升大学生思想品德素质。

我校以年级为分段,建立思想讨论课堂,教师可以通过交流群,随时发送一些优秀传统文化微视频及古代经典文化故事微电影,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制作微视频,鼓励学生提前预习思政课讲授内容,可以将自己对传统文化与思政课融合内容感兴趣的部分,制作成微视频或是PPT,用于课堂讨论,为课堂传统教学方式增添活力,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创新的教学方式下,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质。

四、重视基础课:积极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高校公共课本德育建设模块所必有的“基础课”,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然而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使用传统的经典故事或夹杂些许诗词语句,占参与调查的总人数的60.24%;认为仅仅通过经典故事深化教学内容的有249人,占比21.52%;认为在授课中纯粹使用少量词汇或诗词语句的有167人,占比14.43%;认为完全没有引用传统优秀文化讲解的有44人,占比3.8%。表明在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授课模式下多数教师会潜移默化地涉及到传统文化,这是一个值得欣慰的现象。如今“00后”已成为大学生,他们成长在新时代背景下,对我们思政课堂有着更高的期待,创新教学方法及思维模式,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赢得学生的喜爱。教育工作者的传道、授业、解惑,不仅仅是古人的追求,更是现代人的金标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承担者,要努力达到金标准,不仅要教师的教学课程金、教授的教学内容金、传递的教学方法金、学校制定的教学管理制度金,更要力求塑造一支具有金标准的教师队伍。教师引领学生积极参与、教材守正不乏创新、课内课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线上教育与线下认知相融通、教学方式与教学目标相一致,让学生听懂、弄懂、学懂,要以高质量为发展方向,建设优良的教师队伍,促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日常教学就树立高标准高目标,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亲和力度,让学生对教师所讲内容感兴趣,建构主动思考探究式学习模式,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感和使命感。

高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既是对青年群体个人品性的锤炼,又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作者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传统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办好思政课铸魂育新人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少年力斗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
自卑女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