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几何知识教学强化学生空间思维的探讨
2019-01-14何花
何花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程当中,知识类型非常丰富,有数学计算、几何知识、生活常识等。而在几何知识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进行培养,这是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一个重要要求。对此,针对空间思维内涵与培养价值简单分析,然后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几何知识;空间思维
近些年,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在不断发展变革,教学活动的重点从理论知识教学逐渐转移到数学素养培养这个方面。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的提出,明确指出在理论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应该针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做出培养。小学数学课程,核心素养包含了多个方面的内容,比如计算能力、空间思维、数感、应用意识等。这其中,空间思维和几何知识具有密切关系,在针对几何知识教学时,就要注重學生空间思维培养。
一、空间思维内涵与培养价值
所谓的空间思维,也被称之为多元思维、立体思维,其根本内涵就是在跳出点线面的限制,从上下左右、四面八方来思考问题。从几何的角度来讲,也就是要跳出平面,将视角置于空间当中,可以透过几何体的表面,认识到其背后隐藏的内容。比如对于一个正方体,在其中一面画上一个图案,随机旋转后,在脑海中直观想象出图案所在位置以及视角形态,这就是空间思维的具体表现。再比如将一个圆锥体从上部砍断,砍断之后的表面是什么样子,在脑海中想象出来,也就是空间思维的具体表达。对小学生的空间思维进行培养,具备多个方面的积极作用。首先,能够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水平,这样学生在学习几何知识的时候,就能产生更加直观、深入的认识,对相关的几何知识形成有效了解。其次,借助空间思维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对几何知识形成更加深入的了解,体会到几何知识的魅力,点燃几何知识学习的兴趣。最后,空间思维培养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整体数学核心素养水平,让学生在新时期实现有效的发展。
二、几何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空间思维的具体措施
针对空间思维培养所具备的积极作用,数学教师有形成清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对几何教学展开创新优化,将空间思维彻底融入进来。
1.借助多媒体展示强化学生的直观认识
因为小学阶段是数学教学的起步阶段,学生在此前并未经过系统性的数学学习,尤其是未能进行几何知识方面的学习,因此空间思维相对而言是比较薄弱的。所以,在几何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的方法,利用多媒体本身的直观性,从不同角度展示几何知识,让学生可以形成直观认识,从而逐步提高空间思维。比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课本上对于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展示,往往只能呈现出其中的3个面,另外3个面一般呈现不出来,这样学生并不能清楚认识几个面的具体情况。对此,借助多媒体,展示一个染色的长方体,将6个面分别染上不同的颜色,然后向学生提问:背面是什么颜色?底面是什么颜色?随机翻动长方体,继续提出这样的问题。结合多媒体,学生就能展开空间想象,从而锻炼空间思维。
2.通过实物展示引导学生形成理解
除了利用多媒体展示这种方法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引入几何体实物,借助实际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几何物体的具体现状,把握其在空间中的具体特征。比如,在教学观察物体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其核心内容就是以几何体为对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其中就涉及了空间思维。比如在课本上,将4个小正方体排成L型,然后将3个的那一面正对学生,让学生观察这个整体在不同角度下的样子?假设每个小正方体的边长为5厘米,那么正面观察,可以看到一个长15厘米宽5厘米长方形的形状,从左侧观察可以看到一个长10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从后侧看,可以看到2个小正方形。借助这样的实物,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从不同角度认识具体形状,这就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
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沉浸其中展开思考
除了多媒体教学和实物展示之外,还可以通过情境构建的方法,来对学生的空间思维展开培养。具体而言,在进行几何知识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一些生活现象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融入情境中进行思考。比如,在教学圆锥和圆柱的时候,要让学生对圆锥的特点形成认识,那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一个圆锥形的白糖袋子放在桌面上,袋子上部背后有一个小洞,一只蚂蚁从正面爬过去,可以怎样爬到小洞的位置?创设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以蚂蚁的角色展开思考想象,这样也能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总之,教师要重视小学生空间思维的培养,立足几何知识教学,灵活使用多媒体辅助、实物展示以及情境创设等方法,推动小学生空间意识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富劭华.《画法几何》教学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培养方法的思考[J].智富时代,2018(5X):233.
[2]周树峰.小学数学几何图形的教学效率探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10).
[3]朱晓辉.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0):113.
编辑 冯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