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引导学生动手能力
2019-01-14唐斌
唐斌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教育体制和教学理念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思想已经不适用于如今,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特别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成长,也就是说,如今小学数学教学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也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制定适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身的动手能力,那么,加强小学数学实际操作是教师教学的重点以及难点。因此,主要谈谈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引导学生动手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能力;培养引导
在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可以头脑并用,是我们教育教学的热点问题。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太过于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接收,而忽视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所以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特别低,而且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在逐渐丧失,但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就可以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牢固。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下文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谈。一是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引导学生动手能力的作用,二是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引导学生动手能力的策略。
一、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引导学生动手能力的作用
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而言,如今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可以全面发展,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時可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教师开展动手操作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积极寻找教学内容与动手操作的契合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让小学数学的动手操作活动顺利展开,也让学生能够真正地成长。
二、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引导学生动手能力的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顺利开展动手操作活动,就必须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制定教学主题,让学生可以真正进入到动手操作活动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情景,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借助直观的演示,让学生的抽象思维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不断成长。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节课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提前备好纸张和剪刀,在导入环节,教师在传授完理论的知识点之后,就可以让学生自主在纸张上剪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让学生自主思考,看看能不能把手中的平行四边形剪成之前学过的图形,很多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得来,并且使知识内化。
2.合理利用学具
在教学中教师要科学的开展实践活动,就可以引导学生合理的利用学具,培养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并且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能够真正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内化知识。而合理利用学具可以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得到能力的全面锻炼。
例如:在“圆”这课程中,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先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圆进行观察,然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主画出圆形,而学生就要在没有教师引导和指导的前提下自己动手画圆,然后每一个学生都不断思考,有的学生借助水杯,有的学生借助硬币,但让每一个学生都要画出一模一样的圆形是要借助圆规的,最终,每个学生都清楚了圆规的用处。
3.紧密联系实际
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教师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紧密联系实际,开展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意识到数学对生活的重要性,从而真正认清数学对自身的价值,因此,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制定适宜的动手操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长度单位”时,教师就可以紧密联系实际开展动手操作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周围的生活物品进行观察,比如教室的高、课桌的高、凳子腿的高、铅笔的长等等都可以让学生先行猜测,然后再让学生主动地去测量,加深学生对于“毫米、厘米、分米、米”的认识。
总的来说,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多多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能够真正有效地接受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并且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海兰,罗芬霞,苏琳茹.小学数学教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发展创新思维的实践研究[A].《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八卷)[C],2018.
[2]于晓岚.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2013(12).
[3]岳启云.小学数学教学动手操作能力策略探讨[J].教育探索,2015(19).
编辑 冯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