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2019-01-14王楠
王楠
工匠精神是我国工业化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过渡的重要前提,培养工匠精神也是我国高职院校的主要目标。但这种精神的培养不仅仅依靠专业教学,还需要在学生品德教育上进行。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具备精益求精的态度,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也是工匠精神培养的方式,这种习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
高职院校是培养综合性专业技术人才的基地,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后的新事物。由于受历史和社会影响,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是高考成绩低于本科者。我国长久以来具有浓厚的“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将读书成绩当成出人头地的基础,因此高考成绩高低严重影响了在社会中的声望。鉴于这种社会偏见,入读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严重的自卑心理。
我国在经济发展大潮中,催生了无数“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因为父母常年在外工作,缺少家庭教育,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生源。
因为生源参差不齐,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方面显得更加复杂,既要管理学生的学习,又要指导学生培养生活自理能力,还需要对自卑心理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他们自觉地去改善自己。但这种方式需要有合乎学生兴趣的教材和引导方式,才能使他们从心底接受。如果教材空洞说教,脱离生活,对学生的影响不大。
另一种是日常生活中的管理,主要是辅导员的责任,通过解决生活矛盾,来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品德观念,也可以通过面对面交流的方式,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样的效果更显著。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学生日常管理中,过分关注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就业,对于学生的一些生活习惯没有进行有效指导,例如卫生习惯,作息规律,花钱习惯。这几年不断有刚出校门的学生,平时不注意卫生,在堆满垃圾的房里生活;生活没规律,年纪轻轻就患上癌症;花钱无节制,成为月光族等现象非常普遍,这些都是缺少自律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形成,也是工匠精神的缺乏。其实,生活习惯是个人品德和修养的反映,也是个人精神的体现。有良好的个人习惯,才有良好的工作态度,才能体现自己的精神风貌。因此,培养工匠精神,应该从生活习惯开始。
二、工匠精神与学生管理
工匠精神是我国古代手工业制造中形成的精神,主要是具有坚守行业标准的自律,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追求极致和完美的品质,以及在传承中不断更新的思想。我国古代的制造业,讲究精雕细琢,无论是木刻还是金属锻造,都有精美的花纹和动物图案,工匠精神就是要求制作出来的产品,在质量和工艺上达到极致,花纹和动物图案的要求,达到眼神、形态甚至羽毛都要形神俱备的程度。即使使用者不懂工艺,但制造者也不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正是这种精神,才使得我国古建筑成为艺术品,也使我国众多的手工艺制造具有实用和观赏的双重价值。
工匠精神不仅我国古代手工制作具备,在今天的工业制造中,这种精神仍然是形成品牌的保障。例如德国的汽车制造、瑞士手表,意大利时装,都因为秉承着工匠精神,才保持独特的地位。
在我国工业发展战略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过渡时期,工匠精神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前提。作为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方面,也要用“工匠精神”来严格要求学生。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不仅要求在工作中落实,更需要在思想意识中植根。所以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思想教育中,都要将“工匠精神”作为对学生的要求来强调。
在学生管理中植入“工匠精神”,就是要求学生树立严于律己的“慎独”品质,在生活中、学习中要具备精益求精的精神,在工作中善于思考,具有创新精神。
在学生日常生活管理中加入“工匠精神”,可以通过生活细节,来对自己进行严格要求。例如在使用生活费方面,让学生给自己定下标准,每个月不超过一定的数额,然后迫使自己按照这个规定,由此加强对自己的自律;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个人卫生也要制定严格要求,例如三周洗一次被子,一定要按期完成,这样就容易形成习惯和规律。严格要求自己,遵守规定需要毅力,而这种毅力就是“工匠精神”的基础。它是严格要求自己形成的,不需要外人监督。
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工匠精神”,有助于学生适应社会和行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科技进步,都需要工作认真、作风严谨的态度。只有那些有自觉保持职业素养的人,才会专注于自己的事业,对自己热衷的职业进行钻研和改进,这样才不至于被时代淘汰。
自律的人,就会追求完美,不会因“差不多”,“过得去”而满足。他们心里有自己定下的标准,不达到这个标准不罢休。而培养自律精神不是一蹴而就形成的,需要在生活中不断积累,不断要求,不断监督形成的。
三、高职院校日常管理中的“工匠精神”培养
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培养“工匠精神”,不仅需要课堂教育,更需要在日常管理中进行,需要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制定学校管理规定
我国高职院校的管理条例都是参照传统型大学管理条例制定的,有些已经不符合时代需要。因此培养“工匠精神”,要从改善管理规定方面入手,剔除那些不符合人文关怀的相关规定,增加一些能够提高学生自主能力的规定,例如不允许学生将脏衣被寄回家让家人清洗,一定要学生自己清洗;这样有助于学生养成清洁习惯和动手习惯。熄灯时间不限制,但玩手机和电脑时间要限制,这样有助于学生养成有规律的生活。
学生管理应该从他们的生活环境开始,要完善学生的寝室建设,做到安全舒适,让学生自己管理寝室。每天安排人整理、打扫寝室,值日者有权利要求每个人按照学校规定整理自己的床铺,对每个人进行监督,定时清洗自己的被子、衣物。不允许食物残渣残留在寝室,其他同学也可以监督值日者,对值日者打扫工作不到位进行批评,这样可以做到共同进步。
(二)加强辅导员的监督管理工作
辅导员作为学生的生活管理者,要从生活细节来管理和监督学生,迫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这些年,高职院校在生活管理方面忽视了学生的生活能力培养,才出现很多年轻人在工作时租住的房子,自己不打扫,退房后交给房东一个堆满垃圾的房子。俗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良好的习惯应该从自身生活开始,自律精神的培养,不要指望学生自觉,需要辅导员不断监督,强迫学生养成严格要求自己的习惯。
生活细节还包括学生的生活费管理,很多学生成为校园贷的负债者,后来的剁手党、月光族,就是在生活中没有控制自己的购物欲。因此在生活管理中,辅导员还要对学生的生活费支出进行指导和管理,让学生养成有计划使用的习惯,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父母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也可以养成自律精神,不容易被外界诱惑。
(三)利用校园文化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态度
精益求精是在工作中的严格要求,这种精神的培养,可以从校园文化开始。高职院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参与到不同的校园文化中。例如美术,讲究的是观察入微,才能使画面生动;书法是每一笔画都会影响整体效果;乐器演奏每一个音符都不能马虎。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进行美的教育,还能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和精益求精的态度。
校园文化还可以通過读书来完善学生的素质教育,让他们通过阅读来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心,明白工匠精神在人生中的积极作用。(作者单位:济源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