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世纪80年代后古筝演奏家创作作品述评

2019-01-14许慧琳

今传媒 2019年12期
关键词:演奏家述评作品

许慧琳

摘 要: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音乐的创作与表演也随之迎来了另一片崭新的天地。本文以20世纪80年代后当代筝乐演奏家的作品为例,简要分析这一时期演奏家对筝乐的创作及演奏特征,挖掘古筝演奏者与欣赏者审美意识的转变,以供学界研究商讨。

关键词:古筝;演奏家;作品;述评

中图分类号:J63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9)12-0144-02

中国筝乐经历了千年的文化洗礼,其音乐创作特征、表演形式等方面原本已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体系,但随着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多元文化的涌入,中西文化的不断交流,导致中国当代筝乐无论是在创作上还是表演上,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本文从不同演奏家的作品入手,尝试对20世纪80年代后,古筝演奏家及其作品进行概括与述评。

一、中国当代古筝演奏家及作品概述

提到当今集创、演为一体的古筝名家,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执教于中国音乐学院的王中山教授。王中山先生对古筝音乐的阐释不仅仅体现在其演奏技法的娴熟上,更重要的是,无论是传统筝曲还是现代筝曲,他都能将曲中情感表达得细腻而传神。

其在筝曲创作中的代表作有:《暗香》《晓雾》《秋望》《土耳其进行曲》《溟山》《望秦川》《望故乡》《云岭音画》等。

李萌教授的古筝创作在保持筝乐特有传统因素的基础上,加入了多元文化的概念。其代表作有:《远行》《八面风》《铜鼓舞》《青山流云》《藤编树》等曲目,这些曲目都体现出李萌教授极强的创新意识。

相较于前两者而言,周望教授的演奏风格集南北所长,尤其擅长陕西筝乐,是陕西筝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周望除了在教学过程中改编了大量古筝练习曲外,其与中央音乐学院黄枕宇老师共同创作的筝曲《声声慢》《西部主题畅想曲》《映像》也受到当代古筝学习者的喜爱。

同样为陕西秦筝代表演奏家的还有魏军,其创作的《三秦欢歌》《如诉曲》等曲目饱含着浓浓的陕西情,此外魏军还创作了《行者》《大漠行》等极具异国风情的筝曲作品。

谈起中国新一代青年古筝演奏家,刘乐绝对是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结合当代青年对音乐的审美元素,将影视音乐、流行音乐等元素融入其古筝音乐创作之中,让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重新焕发了时代的活力。其代表作品有《光影如歌》《映水心莲》《北京一夜》《天空之城》等曲目。

二、中国当代古筝音乐创作特征

1.曲调来源丰富

中国当代筝乐的创作曲调来源日渐宽广,主要表现如下。

首先,对传统曲目的改编以及对已有器乐作品的移植,依旧是当代古筝创作元素的一大来源。例如李萌《抒情即兴曲》的创作原型为传统曲目《月儿高》;其作品《长歌行》是由壮族民歌《天上月亮带星星》改编而来的。与李萌着重传统作品改编的情况不同的是,王中山对古筝音乐创作的方式主要是对不同器乐作品间的移植。如由同名古琴曲改编而来的《酒狂》,王中山以全新的手法,在不改变原曲结构的同时加入击琴等技巧,不断将音乐向前推进;由笛子独奏改编而来的《春到湘江》,极尽展示了古筝的魅力。此外,王中山筝曲的移植创作,除中国器乐曲外还有不少西方乐曲。例如充满罗马尼亚民族气息的古筝与钢琴协奏曲《霍拉舞曲》,以及古筝四重奏《土耳其进行曲》。

其次,由流行音乐、轻音乐、影视音乐等改编而来的古筝曲,也是古筝音乐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一步。刘乐的筝曲《光影如歌》是分别由《红楼梦》《梅花烙》《满城尽带黄金甲》《黄飞鸿》《射雕英雄传》五部影视剧中的主题曲改编串联而成。

2.创作思想的西方化,调式复杂化

首先,在筝曲命名时,传递了强烈的西方观念。例如,王中山的《霍拉舞曲》《土耳其进行曲》两首曲目,当然这两首曲目是因为西方曲目移植而造成的。又如,刘文佳做曲的《肖像三首》,无论是从包含三首小品的音乐结构还是从音乐命名角度来看,都包含了西方的创作思想。

其次,从曲式上讲,中国传统音乐虽存在七声,但多以五声为主加偏音的形式出现。而进入当代,古筝虽为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但其在作曲上却不仅仅局限于以五声为主,而是开始加入西方大小调的创作方式,并且开始使用人工定弦。例如,刘乐的《袖梦》、王中山的《溟山》、周望的《西部主题畅想曲》等当代新创筝曲,皆使用人工定弦,突破传统调式特征,使乐曲音响效果更加贴近音乐内涵,给古筝音乐的创作添加了新的色彩。这样的定弦方式,也使古筝音乐的创作多了一丝无调性音乐的色彩[1]。

三、中国当代古筝音乐表演特征

1.演奏技巧复杂化,表演形式多样化

中国筝曲在过去千年的传承中,形成了丰富的演奏技巧系统,至当代,在世界多元文化的融合下,人们对音乐的审美有了新的要求,筝曲演奏技巧更加多样化。如王中山先生的《溟山》一曲中,运用了现代创作手法,在采用湘西地方音乐元素的基础上,加入多变的节奏形态,充分突出双手快速技巧的演奏,并大量使用拍击琴弦等方式,是极具有当代筝曲演奏水平的曲目之一。

2.音乐演出形式多样化

中国传统音乐的演出形式主要分为单一器乐独奏与民乐合奏等形式,至近代,西洋管弦乐在中国兴起后,中西乐器的合作才日渐丰富起来。魏军先生的《行者》,在后期演出过程中成为了一首筝与交响乐的作品;王中山先生的《霍拉舞曲》是筝与钢琴合作的作品。除去中西器乐的合作,我国本民族乐器间的合作也在同时发展,根据京剧曲牌改编的古筝曲《夜深沉》,便有筝与大鼓共奏的版本。除与其他乐器合作外,刘文佳的一首名为《熔》的筝曲也值得注意,这是一首古筝与舞蹈合作的作品,其中古筝与舞者互为补充,相互解释,共同诠释音乐主题,这种新颖的演出形式,也是当代人们对于传统音乐的重新解读[2]。

四、中国当代古筝音乐审美特征

音乐家是时代的音乐家,听众也是时代的听众。不同时期的音乐会反映不同时期的音乐审美标准,不同时期的音乐审美标准也会左右不同时期音乐的发展。笔着通过以上对筝曲发展情况的梳理后,对当代筝乐审美特征有了以下总结。

1.流派界限淡化,演奏家个性特征的显现

中国传统筝曲派别明显,如山东筝派、河南筝派、陕西筝派、客家筝派等,中国传统演奏家也往往有自己所属筝派。而对于中国当代而言,随着演奏技法的多元化,不同国家音乐元素的融合,作曲家个人性格不断明显,筝曲流派意识逐渐减弱,流派的界限不断淡化,音乐演奏家形成了独具自身风格的演奏特征。

2.音乐审美的去传统化

新时期的审美取向正在不断向创新、融合的角度发展。古筝与西洋乐器的合作、古筝曲目创作元素涉及流行文化、人工定弦的大量使用,都标志着中国筝曲的审美开始远离传统,不少音乐的创作致力于发觉古筝能与世界音乐融合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1]张心心.古筝演奏技法的传承与创新性研究[J]. 艺术评鉴,2017(10).

[2]秦亚洁.浅析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首演与当代演奏家的比較——以王中山为例[J].黄河之声,2017(7).

[责任编辑:艾涓]

猜你喜欢

演奏家述评作品
现代朱子哲学研究述评
做优秀记者:如何从一般素材中“挖”重大新闻
国内三十年语码转换研究述评
对丁旭东音乐作品的探究和分析
简论20世纪的法国文学潮流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国内科技投入研究现状简评
笛子演奏家
笛子演奏家
另类演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