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乒乓球研究述评
2019-01-14张辉章晶晶吕敏
张辉 章晶晶 吕敏
摘 要:为了缩小城乡各学校之间校园乒乓球发展的差距,通过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以及访谈法来找出不平衡发展的原因,提升缩小差距的进度,对解决他们之前差距的对策进行梳理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学校是重要因素,其中包括老师的思想,对于乒乓球的重视程度,学校的设施和环境;家庭因素,家庭的经济条件,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学生自身对于乒乓的看法以及体育价值观。
关键词:城乡 差异 对策 缩小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1(c)-0123-03
Abstract: In order to narrow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school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ampus table tennis, through questionnaires, field visits and interviews, to find out the reasons for the unbalanced development, improve the progress of narrowing the gap, and sort out and analyze th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ir previous gap. Research on marriage shows that: school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cluding teachers' ideas, attention to table tennis, school facilities and environment. Family factors, family's economic conditions, the way of education for children. Students' own views on table tennis and sports values.
Key Words: Urban and rural; Difference; Countermeasure; Narrow
1 与现阶段我国乒乓球运动发展情况的具体分析
国内学者韩方廷(2004)对国内乒乓球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在其著作中将我国对全世界乒乓球发展做出的贡献进行梳理,同时对我国乒乓球的成效进行论述,对50年以来国内在全球乒乓球赛场中的发展过程进行总结,通过研究得出结构,我国这所以在全世界乒乓球大赛中能够将这样的成绩进行获取,其有4个因素:第一,我国对乒乓球文化效应十分重视,全力将国内乒乓球文化进行创设,将十分浓厚的乒乓球文化氛围进行构建,乒乓球精神对全体教练以及运动员有着极大的激励作用;第二,乒乓球的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运动员在世界赛 场中取得姣人的成绩;第三,对于高层平稳的能力来说,其是国内乒乓球运动不断深入发展的基础;第四,国内乒乓球的举国体系成为乒乓球不断深入发展的关键保证,在对国内乒乓球队获胜因素分析的過程中,国内学者方文(2007)对国内乒乓球运动深入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他提出,国仙运动员在世界赛场有这样惊人的成绩主要是与国内的“三大法宝”密切相关。第一件法宝就是将不同应用型技术有机结合起来,第二件法宝就是全方位击打球的思考,第三件法宝就是反方向技术的有效应用。在这篇文章中他认为,国内乒乓球技战术的不断升级,对国内优秀人才的培育,是我国可以在乒乓球界占据霸主地位的最关键因素。因此中国能在全世界乒坛站稳脚跟并不是偶然而是通过技术和团队的不断提升和研究才创造的成功。
国内学者周桂珍(2004)在对乒乓球俱乐部联赛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时,其将很多不同的方法进行应用,非常细致对国内当前乒乓球联赛的发展以及赛事情况进行论述,同时对国内乒乓球联赛现阶段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研究结论表明:国内乒乓球联赛运行成效好,其成绩也十分好,然而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投资方不多,比赛经费有一定的约束;这一联赛的管理与其它商业模式是不一样的,这一联赛的赛季时间很长,想要使乒乓球联赛更顺畅就得找到更多的投资方以及找到更完善的操作模式。
2 我国城乡体育发展差异
国内城乡体育发展的不同之处就是国内城乡发展的不同的体现。其出现的不同之处的原因,自客观层面来看是由于历史的沉积,使得城乡生产模式的不同产生的,其是必然的;但是从政策层面来看,因为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影响,国家在对重工业进行发展的过程中,将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为主,同时一直以来,国家的发展关注城市、忽视农村;还有就是城乡分割的自治管理体制。现阶段我国整体上已经步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使得城乡体育的不同与国内小康社会的建立,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社会发展等都是不相适应的。
对此给出以下建议。
首先,将一元结构进行建立,使城乡居民的基本体育服务得以形成。政府一定要将相应的责任进行履行,把体育事业发展与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有机结合,以“以人为本”为原则,将城乡体育发展相关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制度有效的建立,利用政策指引以及制度建设,将城乡一元结构进行建立,使两者之间的差距加大得以避免,使城乡体育向二元化方向发展得以避免,将体育服务权利向农民进行归还。使一些收入不高的农民能够与其它大众一起将同样的体育服务进行享受,使城乡体育事业的共同发展得以实现。
其次,建立“财政投入、社会捐助”等为主的农村体育多元化投入机制。将200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主张的“将国债与财政资金的共同应用,逐渐向三农发展方向转变,向社会发展方向转变”,同时在体育法中明确提出,把农村体育经费向不同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中加入进来,从而使地方政府在投入农村体育运动的经费方向得以保证。以政府为主体将经费这一内容进行责任,使城市以及大众向农村体育设施建设的开展进行捐款,向公益体育事业的发展进行投资,在这个过程中,还要使村委会的作用充分发挥,将公共体育场地进行提供,将农村对体育场地建设的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起来,使农民群众对体育文化需求得以满足,使乡镇政府等资金压力得以减轻,使村委会等对农村体育运动组织的压力得以缓解。
最后,科学规划,以村落为核心,将农村体育场地建设不断推进。一是从村落体育文化的基本特点(如体育人口的年龄以及农民的兴趣)等角度为切入点,科学摆布,将简单、好用、实用性强的设施进行建立;同时与今后发展相适应,在建设体育活动场地的过程中要对农村经济发生的新改变包括在内,预先对其进行判断,从而将相应的发展规划提前制定。
此外,还要强化农村体育文化队伍发展,将我国传统的优秀的体育文化得以继承和弘扬。
3 学生体育价值观
在我国长期教育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强化体育,将健康为主的理念进行树立”,在2010年,我国学生健康调查研究中明确指出,对于城市中学生来说,其体质发展不均衡,开始将不太好的方向進行体现出来,但是对于中学时期来说,其是青少年价值理念得以形成的关键时期,体育价值观的构建,会对其今后的发展以及性格的养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强化学生体育价值理念的培育,方可使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得以形成,这样能够对学生体质的发展,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当前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处于下滑阶段,体育参与程度不足是重要的原因。运用问卷调查、参与式观察及因子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实证研究,以期找出影响青少年体育参与动力的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影响青少年体育参与动力有10个因素集,即体育功能观、自身运动基础、家庭体育观、家长体育习惯、体育教师等因子。应加强对青少年体育功能观的教育;培养兴趣、家长支持,提高体育教师的亲和力和组织能力;丰富体育课的内外内容,使青少年有时间参与体育活动;升学考试体育;媒体转向大众体育;同时注重培养青少年体育榜样同伴关系。尝试性的为青少年体育参与不足提供借鉴,促进青少年体育的发展。
4 家庭对学生体育参与的影响
近十年来,我国进行了体育课程的改革,针对教学方法、内容、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改革。体育在学校教育中一直承担着促进学生体质的使命,然而通过10年来中学生体质健康检测来看,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整体上呈下降趋势。为什么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丰富、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仍未得到解决?我们不得不说受传统生活方式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人们仍有“重文轻武”的思想。因而在改善学生体质的水平上,仅有学校的努力是不够的,更需要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协调与配合。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我国从20世纪80~90年代开始关注家庭对学生体育参与的影响力,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则更早一些。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发现国内外对家庭对学生体育参与影响的文章较多,论述中几乎都涉及到了家庭中父母的职业、受教育程度、经济情况、父母体育参与的项目、活动的频率等对学生体育参与的影响,尤其日本的金崎良三教授更是通过严谨的科学方法加以证明,几乎涉及到家庭的各个方面。这些方面我们不能否认和学生体育参与相关,但在我国城乡差异较大,无论是在经济还是体育场地的建设上,还是学校家庭的影响力上都远远落后。
5 校园乒乓球课程开展状况与对策
当前,在小学中将体育课进行开设的比率不高,而中小学中将乒乒球课进行开设的就更少,这一情况与普及有着很大的距离;由于学校未开设这一课程,这代表着学校对其不关注,教育部门的认识不到位,投入力度不足,未将这一课程在小学体育课程中加入进来,在中学体育教学活动中也少有乒乓球教学,由于受升学率的影响,然而因为教育质量的影响,加之升学率的重担,使得其不得不暂停。不单单这样,在很多学校,体育课都没有得到关注,而且很多学校觉得这一课程可以有也可以没有。大多对体育教学不关注,更别提乒乓球了,这些是对乒乓球运动产生重要影响的最关键内容。加强体育课程改革。将有效的校园体育氛围进行创设,教育要以人为本,课程的开设一定要与学生的兴趣、发展等密切相关。想要使乒乓球不断深入发展,教育部门要对其进行给予高度关注,强化体育教学变革,将有关的规章制度等进行制定,对中小学开设乒乓球运动给予有利支撑,同时在硬件投入力度方面也要加大,营造良好和谐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 韩方廷,谭明义.中国乒乓球长盛不衰的缘由[J].体育学刊,2005(3):123-125.
[2] 方文.中国乒乓球队制胜因素的实证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3):6-9.
[3] 周桂珍.对我国乒乓球俱乐部联赛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4):88-93.
[4] 裴立新,王晓辉.我国城乡体育发展差异成因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11):8-10.
[5] 么广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D].西南大学,2012.
[6] 高泳.青少年体育参与动力影响因素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2):33-38.
[7] 李祥林.长春市城乡家庭对初中生体育参与影响的差异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8] 苏丕仁.乒乓球运动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 李正花.对中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的研究[J].体育教学,2000(6):40.
[10]刘华,郭宝财.乒乓球运动与人体健康[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21(3):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