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保护区科研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2019-01-14魏蒙王瑞霞马瑞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23期
关键词:科研现状对策

魏蒙 王瑞霞 马瑞

摘要    本文通过走访调查周边自然保护区、查阅文献资料、向有关专业人员多方咨询等形式,对白芨滩国家级保护区自成立以来开展的各项科研工作进行了认真梳理和总结,分析了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工作的现状以及现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升保护区科研能力。

关键词    白芨滩保护区;科研;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X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23-0235-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十九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而自然保护区是推进生态文明、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强化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是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具体行动,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确保各类自然生态系统安全稳定、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有效举措。自1956年云南西双版纳、福建武夷山、广东鼎湖山等第一批自然保护区建设以来,我国自然保护区经历了60年繁荣阶段。截至2018年5月,全国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达446个,占国土面积的14.8%,总面积147万km2,宁夏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9个。白芨滩保护区作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第一线,有着构筑生态安全屏障、构建防风固沙生态廊道、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的重要作用。

保护区科研活动的活跃程度是衡量保护区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目前,全国自然保护区根据各自的保护性质分别开展了多次保护区科学本底调查以及保护物种的专项调查等,部分保护区建立保护区科研基地、建立生态定位监测站、野生动物疫源疫情监测站等。从本区的发展情况来看,所属的9个自然保护区中,贺兰山国家级保护区建立森林生态系统国家级定位观测研究站以及野生动植物监测体系、林业有害生物、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森林资源清查体系等,开展了保护区野生植物引种驯化推广,保护区动植物专项调查以及野生动物岩羊野外驯化繁育、种群动态变化、生物学专项研究等,开展了第二次科考,出版系列丛书1 套、专著8本。六盘山、哈巴湖、罗山等保护区在开展多次科考的基础上,也不同程度开展了野生动植物的专项调查,六盘山开展了鸟类资源、两栖动物资源、脊椎动物、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等专项调查,哈巴湖开展了荒漠化定位监测等科研项目,建立环境和湿地生态定位监测站2处,可系统地研究保护区的荒漠草原植被、湿地植被类型和荒漠草原,即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结构、功能和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白芨滩保护区科研仍处在初级阶段,仅开展了保护区物种文冠果、马蔺等7个物种繁育驯化推广、保护区科考调查以及沙冬青植被及发菜贮量的专项调查,野生动物方面的监测及专项调查还是空白,还没有建立保护区森林生态效益监测体系。开展的植被样地监测数据积累不全,成效不明显,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自然保护区科研工作的新需求。

1    科研工作现状

1.1    开展保护区物种繁育及新品种引进

自2000年以来,为保护和增加保护区物种,先后攻破保护区珍稀濒危保护物种沙冬青、药用植物大黄、野生植物细叶马蔺等7个物种繁育驯化推广项目,扩大沙冬青保护面积。先后引进、繁育和推广优良苗木品种约30种,为增加保护区物种资源奠定了基础。

1.2    开展植被基础数据调查

2015—2018年先后完成保護区样地建设100处,使监测样地遍及保护区各个片区,监测植被变化以及周边人为活动对保护区环境的影响,积累样地调查基础数据,建档立案。2016—2018年配合国家林业局西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完成世界银行项目区气象环境监测、土壤风蚀监测以及白芨滩沙化土地封禁保护成效监测评估调查,形成监测评估报告。

1.3    完成保护区三期科考与本底资源调查

保护区科研人员积极配合北京林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先后在1999年、2010年、2014年组织开展了3次科学考察,摸清了保护区本底资源,现有维管植物55科172属311种,其中珍稀植物3种;陆栖野生脊椎动物4纲25目56科129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8 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物种有7种。与2000年相比,植物种类新增物种2科2属5种,动物种类新增2目8科14种。2018年7月保护区三期科考成果正式出版。

1.4    建立保护区地理信息系统及生物多样性数据库

随着保护区管理和发展的需要,建设智慧型保护区,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势在必行。2018年7月,由北京林业大学在三期科考的基础上建立了保护区地理信息系统及生物多样性数据库,为开展数字保护区建设奠定了基础。

1.5    加强多层次多方面科研合作与交流

管理局先后与宁夏治沙职业技术学院、宁夏林业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宁夏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中森国际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开展交流与合作,签订多方面科研合作协议,开展了保护区物种铁线莲治沙造林项目、沙地土壤生态改良技术示范推广项目、保护区三期科考及数字保护区建设、保护区林木种质资源普查等工作,积累了科研基础数据,为申报科技项目奖项奠定了基础。

1.6    举办科普宣传活动

保护区充分发挥了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开展保护区生态文明教育、生物多样性等科普宣传活动。在各级新闻煤体、报刊杂志发表相关消息600余篇,扩大了保护区的知名度。

2    对策

白芨滩保护区是我国温暖带草原与荒漠的过渡地带,野生动植物种类丰富,所拥有的荒漠动植物资源和地理环境构成是研究西北地区荒漠化生态系统发生、发展及演替规律的活教材,是荒漠地区重要的物种基因库,对研究植物起源及地球古生物群落演化和地史变化等具有很高的科研和学术价值。

2.1    加强保护区科研队伍建设

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放宽招聘政策,增加优惠条件,全力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在专业对口院校组织现场招聘会,吸引优秀人才;加强与科研院校及其他保护区的合作,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和参观学习等交流活动,聘请专家在单位内部定期举行科研工作讲座,从而提升科研人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保护区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2.2    开展数字保护区建设

保护区管理科学化、标准化、数字化是自然保护区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保护区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开展数字保护区建设,运用数字化监控技术,提高保护区的管理工作水平,使保护区的数字化建设上一个新台阶。

2.3    完善科研设施设备建设

根据保护区科研工作的长期规划,建立野生动植物监测点、水文监测点、生态定位监测点、鸟类观测点、中心实验室等,根据监测类型配备相应的设备,完善科研基地建设。

2.4    开展保护区科研交流与合作

保护区科研资源丰富,而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力量雄厚,双方优势互补。依靠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采用独立、合作、聘请专家顾问等多种形式,实现优势互补和成果共享,从而完成单方面不能完成的研究项目。通过开展交流与合作,学习其他单位先进的思想和方法,同时通过合作扩大保护区的资金来源,促进保护区的科研工作。

3    结语

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完善保护区设施设备建设、数字保护区建设,开展野生动植物监测、保护区生态監测研究等科研工作,全面提升自然保护区科研能力,最终实现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标,其符合中央政策以及行业管理部门的要求,符合保护区发展和管理实际,建设条件基本具备,切实可行。

4    参考文献

[1] 王献溥,于顺利,段双全.云南西双版纳保护区管理成效及发展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2(1):331-334.

[2] 朱莉华,胡天华,王继飞.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工作发展探讨[J].宁夏农林科技,2013,54(12):133-135.

[3] 郭书彬,安春林,安世贵,等.发挥资源优势开创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工作新局面[J].野生动物学报,2003,24(6):53-54.

[4] 王亮,杨增武,田瑞祥,等.安西自然保护区科研现状与发展对策[J].甘肃科技,2013,29(20):1-4.

猜你喜欢

科研现状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再辨识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