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东县补充耕地质量评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01-14张居翠高建国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23期
关键词:现状问题对策

张居翠 高建国

摘要    为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提高补充耕地质量,分析了如东县补充耕地质量评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相关对策,为确保耕地占用面积和产能的双平衡提供技术保障。

关键词    补充耕地;质量评定;现状;问题;对策;江苏如东

中图分类号    S1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23-0162-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耕地是国家宝贵的资源,耕地质量的优劣关系到粮食安全,是关乎老百姓吃饭的大事,必须保护好耕地。随着工业化发展、城镇建设深入推进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如东县每年新增建设用地需求仍然较大,耕地后备资源不断减少,耕地占补平衡的难度越来越大,保护耕地、保障发展的压力长期存在。为了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提高耕地质量,根据《江苏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江苏省补充耕地质量评定规范》,如东县农业部门围绕深化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从2015年开始进行占补平衡补充耕地质量评定,已取得显著成效[1]。现就补充耕地质量评定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提高补充耕地质量进行简要分析。

1    现状

1.1    补充耕地质量评定基本情况

近几年如东县共评定通过新增耕地面积887.34 hm2,评定通过率为99.2%。评定前期实地踏勘采集土壤样品1 073个,检测化验6项常规指标(表1)。其中“一票否决”项目为有机质和全盐,有机质平均值13.41 g/kg,最小值3.64 g/kg,最大值31.32 g/kg;全盐平均值0.68 g/kg,最小值0.04 g/kg,最大值7.00 g/kg。有机质含量低于最低評定标准6.0 g/kg或全盐含量高于评定标准3.0 g/kg的土壤样品有20个,土样检测结果符合补充耕地质量评定标准的样品合格率为98.1%。其他养分指标与常规土壤养分相近,通过评定的补充耕地质量较好。

1.2    补充耕地质量评定基本程序

补充耕地质量评定工作涉及到如东县15个镇(区),评定范围(对象)主要是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含高标准农田建设1%占补平衡)和省以上投资土地整治项目形成的新增耕地,新增耕地主要来源于坑塘、河流、沟渠、设施农用地等。由各镇(区)向如东县自然资源局上报评定材料,县自然资源局向县农业农村局集中提出申请,农业农村局组织市级专家进行逐田实地踏勘,查看地形、耕地质地、土层厚度、排灌设施、道路条件等情况,采集30%左右土壤样品,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省级评定专家根据现场踏勘情况和土壤样品检验报告,按照补充耕地质量评定标准对补充耕地农业生产基本条件符合性作出评定,提出土壤培肥改良措施建议,出具补充耕地质量评定报告。

2    存在的问题

2.1    对补充耕地认识不足

占补平衡是对建设用地指标的补充,必须达到耕地质量标准。有的基层领导重视不够,组织推动力不强,部门之间、人员之间职责不清,群众矛盾不能及时协调解决,影响质量和进度。有的地区不注重占用耕地面积和产能的双平衡,重数量轻质量,重当前轻长远,甚至存在应付上级验收的思想。有的地区对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重要性缺乏认识,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地的现象时有发生[2]。

2.2    补充耕地质量水平不平衡

有人认为占补平衡就是把废沟、废塘、废渠等填埋完成,对土源质量、平整程度、作物种植、培肥地力、排水系统、侵入体情况等考虑不多,简易、粗放型习惯做法明显。一是当年冲淤形成的补充耕地沉降不实,肥力不足,种植困难。二是部分地区整改率高达50%。三是有的要重复整改多次才能通过上级质量评定。各地占补平衡补充耕地质量水平不平衡。

2.3    后续管护不到位

补充耕地质量评定标准对土壤养分含量要求并不高,各地往往只满足通过评定最低养分标准要求,后续不重视土壤培肥改良和作物种植[3]。前面通过评定后面就被违规占用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后续管护不到位。

3    对策

3.1    加强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重要性宣传

补充耕地质量评定工作是加强补充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提升补充耕地质量的重要举措。通过各种平台宣传耕地保护法规政策和“占补平衡”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加强对基层领导和自然资源部门人员的宣传培训,引起他们足够重视,落实占补平衡项目建设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增强工作责任心[4]。

3.2    加强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项目田间工程管理

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项目建设一般都通过政府采购施工单位完成建设内容,在进行招标采购时,把提高补充耕地质量的培肥和田间种植等一并列入项目建设内容,列入招标预算,由工程施工单位统一负责培肥和种植,有利于提高补充耕地质量,也能有效避免因施工不到位进行返工带来的矛盾。在实施土地整治等项目时,施工单位应当进行耕作层剥离,剥离的耕作层覆盖成补充耕地表土层。特别是一些坑塘、河流采取冲淤进行复垦,当年实施当年评定很难达到耕地质量评定要求,要提前实施、充分沉降、适时培肥,确保一次性通过补充耕地质量评定。

3.3    加强部门协作和质量监管

加强农业农村与自然资源等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明确各部门对耕地质量保护职责,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等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加补充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5]。补充耕地要及时明确承包经营主体,落实补充耕地后续种植和培肥管理,杜绝抛荒现象,加快土壤熟化过程,逐步提高补充耕地质量等级,防止占优补劣、占多补少、占水田补旱地,为确保耕地占用面积和产能的双平衡提供保障。

3.4    加强后续培肥改良技术应用

3.4.1    秸秆还田。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实行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配施秸秆腐熟剂,加快农作物秸秆的腐熟分解进程,改良耕地土壤的理化性状,减少化肥使用量,提高补充耕地地力。

3.4.2    种植绿肥。针对如东县东部沿海地区,通过种植田菁、紫云英、苜蓿等绿肥,并将绿肥鲜草及时翻压入土,以补充耕地土壤的盐分,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实现以“小肥换大肥”。

3.4.3    增施有机肥。加大补充耕地有机肥投入,包括各种農家肥、畜禽粪污处置的沼液、沼渣、商品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建议增施商品有机肥15 t/hm2左右,可快速培肥地力,提高耕地产能。

3.4.4    深耕深松。补充耕地大多数存在土壤板结、结构较差、影响作物根系发育等问题。结合机械化秸秆还田工作,通过机械深耕疏松土壤,改善土层结构,增加耕作层厚度,逐步提升补充耕地质量等级。

3.5    加强后续管护措施落实

后续管护责任要明确,对新增耕地管护要专人负责,严格管护目标,不得改变用途,实行跟踪管理。设立补充耕地质量监测点,定期跟踪监测补充耕地质量变化情况,对符合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条件的,及时申报划入基本农田进行保护,并严格执行“五不准”规定。

4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江苏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J].江苏农村经济,2012(5):72-74.

[2] 张选怀.扬中市补充耕地质量评定存在的问题及提升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4):348-349.

[3] 秦光蔚,陈爱晶,蔡月梅,等.加强盐城市耕地质量建设的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14(增刊2):66-68.

[4] 林爱华,陈斌,吉训凤,等.海安县耕地质量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8(2):28-30.

[5] 吕军,鲁成树,朱传民,等.土地开发整理补充的耕地质量等级评定研究:以安徽省广德县为例[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09,4(3):49-54.

猜你喜欢

现状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