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导向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2019-01-14伊生斌

考试周刊 2019年90期
关键词:教学运用初中数学

摘 要:问题导向法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驱动学生对该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整理和思考的一种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生长,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敏感度和主动性,以此促进学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而对于具有思维考验和研究深度的数学学科来说,问题导向法是一个非常适合且实用的手段,所以教师应当掌握这种方式的特点,能够灵活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发挥出其优秀的效果。

关键词:问题导向法;初中数学;教学运用

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猜想、搜索材料、验证假设、总结结果基本是一个正常的学习流程,但是学生往往在第一步就陷入困境,难以发现学习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而问题导向法就完全避免了这样的尴尬状况,以教师主动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敏感度,逐渐养成更高级的学习习惯。

一、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一) 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薄弱

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背景下,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推行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但是这样的情况并不乐观,很多学生习惯了传统的学习模式,在学习的过程中丧失了主动的意识和能力,常常看似由学生主动开启学习,但很快就变成教师在主导,回归到原来的教学状态。

(二) 教师的自身水平有所不足

随着教育专家的持续努力,如今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育理念在不断提出,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助力和理论支持,但是依旧存在部分教师自身能力有差距,对于新的教学方法掌握不够,要么依旧使用原来的方式,要么各种方式浅尝辄止,没找到精髓,反而让教学水平变得更差。

(三) 学生实践应用的能力欠缺

数学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其具备强大的应用能力,在生活中常常需要数学的帮助,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但是现在的学生社会参与度极低,从小进入学校后,与社会的接触较少,而课堂教学中的活动组织也不足,甚至教师的组织方式也达不到实践的水准,因此造成学生空有一身知识基础,却没有实践应用的能力和经验。

二、 问题导向法的应用意义与作用

(一) 强化质疑心理,刺激探索欲望

初中学生尚处于青少年时期,心理状态在迅速变化,随着认知程度的不断增加,个性也在逐渐养成,这就导致学生往往会被事物的第一印象产生持续的影响。而问题导向法恰恰通过巧妙的问题设置,能够让学生在接触到问题的第一时间,产生强烈的印象冲击,从而对这些问题产生探求到底的迫切感,拥有了质疑和探索的欲望。

(二) 提高教师能力,促进课堂效率

问题导向法需要教师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并且对预设问题进行假设推理,做好临时改变的准备。在这样准备过程中,教师在不断学习和提高自我,其教学能力也会逐步提升。另一方面,问题导向法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与交流,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让课堂效率得到大幅度的增长。

(三) 开发创新思维,展现真实能力

问题导向法对于学生也有极佳的锻炼效果,学生在突破问题的过程中,就会让自己的思维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现和提炼,让学生不断认知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在完善自我的过程中,强化了自己的真实水平。

三、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用问题导向法的途径

(一) 在课程导入过程中应用

问题导向法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刺激学生想要探求真相的愿望,而课前导入的环节恰恰就需要集中学生注意力,同时将学生关注的信息点转移至课程教学的内容上,所以在此环节中应用问题导向法,是一个非常巧妙且适用的配合,教师应当积极利用这种方式,让学生快速进入当前的数学课程学习中。

在学习“二次函数”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快速了解二次函数的形式、特点以及含义,我在实际教学中就设置了几个问题,让学生根据对问题的逐渐研究,自行发觉二次函数的概念和意义。首先,我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矩形,然后陆续提出以下问题:

第一,已知矩形周长40厘米,那它的面积可能是100平方厘米吗?可能是75平方厘米吗?

第二,假设矩形长x厘米,面积为y平方厘米,它们之间知否存在一定的关系?是的话,写下其关系式。

第三,观察你完成的关系式,将其化简后你认为有何形式特点?

学生在接触到第一个问题时,很轻松就会得到答案,当该矩形为正方形时,面积恰好100平方厘米,而当长为15厘米,宽为5厘米时,面积为75平方厘米。而在听到第二个问题时,就需要展开思考和推算,根据矩形的面积公式,最后得到y=x(20-x)的关系式。在最后一个问题中,学生们简化后得到y=-x2+20x的关系式,这时他们就会发现,其形式是一个函数,而且其变量是二次方,这时候我就顺利引入二次函数的概念,让学生们对二次函数的象征意义有了一个基础的认知。

(二) 在情境构建过程中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是教师帮助学生营造良好情感体验环境的一种方法,而问题导向法同样具有设置疑问、搭建平台、激发学生疑惑情绪的功能,所以教师同样可以将两种方法相结合,在开展情境教学的同时利用问题作为学生导向,指引他们在情境中寻求真实体验和终极答案。

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实际应用”这节课时,为了让学生清晰的了解“鸡兔同笼”类型问题的解决思路和办法,我在教学中特意使用多媒体,将鸡兔同笼的问题转化为动画短片,当学生观看了动画视频后,就会得到我的第一个问题:鸡和兔一共35只,共有94条腿,问鸡和兔各有几只,你能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们通过思考,发现设鸡为x只,则可以得到等式2x+4(35-x)=94。这时我就会向学生提出第二个问题:方程思想的核心在于寻找等量关系,如果另外设兔子为y只,那么请寻找两个等量关系,并列出式子。学生们发现问题其实被简单化了,根据总数可得x+y=35,根据腿数又可得2x+4y=94,这时学生们就发现,原本一元一次方程的问题变成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问题,掌握了简化方程思想的能力。

(三)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应用

数学课堂活动是教师必须要开展的教学内容,也是学生进行实践应用的主要机会,为了让活动课更具实践意义,教师可以用问题导向法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让学生自主开展活动过程。

在学习过“抽样调查”这节课后,我就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如何调查一座水库中的鱼类数量?由于这个问题不可操作,于是我制作了另外的數学模型,用一个矿泉水瓶盛放大半瓶大米,然后抓一把小米放入其中,向学生提问:该模型中,以大米为水库,小米为鱼,那么如何估算鱼的数量呢?学生利用抽样调查的思想,从均匀的矿泉水瓶中取出一把混合米,计算该部分中小米所占比例,然后可估算总体。而我再次提出问题:那大米的总数如何计算呢?这时同学们产生了不同意见,有的认为可以直接数,有的则利用瓶盖,数清楚瓶盖中的大米数,然后再计算一共有多少瓶盖米,估算出大米的数量。通过这几个问题的引导,学生最终按照各自的思路完成了活动,达到了锻炼实践应用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向法,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能够让数学课堂更具魅力,让数学教师的能力充分展现,还能让学生的真实能力有所提高,所以教师必须要灵活掌握问题导向法的应用策略,可以通过课程导入、情境创设以及开展活动等教学环节进行展开,让问题成为引导学生学好数学的熠熠发光的启明星。

参考文献:

[1]刘玫.问题导向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7.

[2]徐林林.基于问题导向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17.

[3]吴阿红.问题导向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

作者简介:

伊生斌,甘肃省酒泉市,甘肃省酒泉市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教学运用初中数学
建构主义理论在高校小提琴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浅谈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词块策略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