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新药剂防控小麦赤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2019-01-14夏敏季林章姜兴余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23期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防效

夏敏 季林章 姜兴余

摘要    为进一步明确几种新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本文开展了氰烯菌酯、氰烯·戊唑、丙唑·戊唑醇、戊唑醇、多菌·戊唑、戊唑·噻酶酮(勇护)、戊唑·咪鲜胺(+助剂,金品)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病穗防效还是病指防效,复配剂效果明显优于单剂效果,特别是48%氰烯·戊唑750 mL/hm2与15%丙唑·戊唑醇900 g/hm2这2种复配剂药后19 d病穗防效均在85%左右,病指防效均在90%左右,是极具推广前景的2个复配药种。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新药剂;防效

中图分类号    S435.121.45;S48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23-0100-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小麦赤霉病在全世界普遍发生,潮湿和半潮湿区域,尤其气候湿润多雨的温带地区受害严重[1-2]。为进一步明确几种新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而开展了本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江苏现代农业(稻麦)产业技术体系泗阳推广示范基地,该基地为稻麦轮作区,土壤类型为淤土,基础地力情况:有机质19.6 g/kg、全氮90 mg/kg、有效磷10.4 mg/kg、速效钾90 mg/kg。

1.2    试验材料

供试小麦品种为新科麦169。供试药剂为氰烯菌酯[3-4]、氰烯·戊唑、丙唑·戊唑醇、戊唑醇、多菌·戊唑、戊唑·噻酶酮[5](勇护)、戊唑咪鲜胺[6](+助剂,金品)。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8个处理,分别为25%氰烯菊酯1 500 mL/hm2(A)、48%氰烯·戊唑750 mL/hm2(B)、15%丙唑·戊唑醇900 g/hm2(C)、43%戊唑醇450 mL/hm2(D)、80%多菌·戊唑600 g/hm2(E)、27%戊唑·噻酶酮450 mL/hm2(勇护)(F)、戊唑·咪鲜胺750 g/hm2(+助剂,金品)(G)、清水对照(CK)。小麦于2017年10月30日播种,3次重复,小区分布采用随机排列,小区面积为100 m2。

1.4    试验方法

依据泗阳县2018年小麦生育期具体情况及天气条件,确定第1次用药时间为4月24日下午,小麦处于扬花初期,第2次用药时间为4月29日,小麦处于扬花盛末期。药剂喷雾使用,用水量为450 kg/hm2,药剂采取二次稀释,利用工农-16型静电喷雾器进行均匀喷雾,最大工作压力5 kg/cm2,喷射速度约700 mL/min。于2018年6月10日收割。

1.5    试验期间气象情况

4月24日第1次用药时当日平均气温为16.4 ℃,相对湿度为63%,东北风,平均风速2.2 m/s;4月29日第2次用药时当日平均气温为22.8 ℃,相对湿度为60%,东南风,平均风速1.7 m/s;2次用药48 h内均无降水。

1.6    调查内容与方法

防病效果调查:药后19 d即5月18日(显症高峰)第1 次调查,每个小区随机选3个点,每个点0.25 m2进行调查,记录总穗数、病穗数及严重度。药后32 d即5月31日(症状定型)第2次调查,每个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随机选取20穗,记录总穗数、病穗数及严重度。计算公式如下:

2    结果与分析

從表1、表2可以看出,在病穗防效、病指防效中,复配剂效果明显优于单剂效果,特别是48%氰烯·戊唑750 mL/hm2与15%丙唑·戊唑醇900 g/hm2这2种复配剂第1次(药后19 d)调查病穗防效均在85%左右,病指防效在90%左右,是极具推广前景的2个复配药种。5月31日第2次(药后32 d)调查防效明显下降,除了与药种、配方关系外,与期间气象条件也极具相关性。

在5月18日第1次调查后的5月20—25日6 d时间内,泗阳县有明显的3次降水过程,总降水量为29.2 mm,且平均气温都在20~25 ℃之间,十分有利于赤霉病的发生发展,导致泗阳县多数品种在5月下旬较常年多了一个明显的显症期。泗阳县部分种植大户在5月下旬补用1次药剂都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不考虑化学农药减量目标,单从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和降低DON毒素来说,第2次用药后如遇连续阴雨天气,部分小麦品种可酌情考虑第3次用药。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复配剂效果明显优于单剂效果,特别是48%氰烯·戊唑750 mL/hm2与15%丙唑·戊唑醇900 g/hm2这2种复配剂药后19 d病穗防效均在85%左右,病指防效在 90%左右,是极具推广前景的2个复配药剂。由于本试验只进行了1年,上述结论与讨论是从田间调查结果与生产实际综合分析得出,可能与药剂的实际防效有出入,有待进一步试验示范[7-8]。

4    参考文献

[1] 李立亮,尹维松,姚骏.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8,24(20):83.

[2] 李金叶,刘玉坤,陈茂娟,等.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8(13):103.

[3] 高攀,王涛,李婷.25%氰烯菌酯SC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J].现代农药,2018,17(6):52-53.

[4] 朱志成,孙兆留,吴素琴,等.25%氰烯菌酯SC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J].农业科技通讯,2017(11):103-105.

[5] 唐洪,潘勇,郭林永,等.27%戊唑·噻霉酮EW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J].上海农业科技,2017(1):111-112.

[6] 吴伟,吴重言,马勇,等.45%戊唑·咪鲜胺EW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初报[J].上海农业科技,2017(1):109.

[7] 范东晟,许烨,冯安荣,等.六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试验[J].陕西农业科学,2015,61(3):4-5.

[8] 李恒奎,周明国,王建新,等.氰烯菌酯防治小麦赤霉病及治理多菌灵抗药性研究[J].农药,2006,45(2):24-26.

猜你喜欢

小麦赤霉病防效
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田间药效试验
小麦赤霉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睢宁县小麦赤霉病流行原因分析及防治策略探讨
2016年阜阳市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重发原因分析
不同杀菌剂防治长白鸢尾叶斑病试验
“激健”与多菌灵·三唑酮混配减量防治小麦赤霉病药效试验
鸭脚树星室木虱的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不同抗性小麦品种对药剂防治赤霉病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