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提问艺术

2019-01-14缪泽霖

考试周刊 2019年90期
关键词:提问艺术初中数学策略

摘 要:随着新课改进程的深入人心,课堂提问的重要性也被充分地体现出来。尤其是在初中数学教学当中,通过带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提问题既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热情,同時还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论述了提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同时也对当前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一些有效的应对策略,以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初中数学;提问艺术;策略

一、 引言

德国著名的数学家约翰·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在他的著作当中就提到:“想要学好数学就必须要了解问题的所在,对于数学而言问题是其唯一的心脏,只有将问题提出后才能够确立正确的思维方向,才能够具备发展和创新的动力。”由此可见问题的提出对于数学发展以及数学教育是极为重要的。但因为我国长时间地处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里,许多初中数学教师虽然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下接受并认可了新时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但是在进行数学教学实践的时候往往会习惯地将传统的教学思维代入到初中数学教学当中。有一些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依旧把控着数学教学的动向,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当中就算发现了某个问题或者不明之处也不敢向教师反馈;还有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一边抱着教材一边在讲台上分析例题讲解黑板上的定义,而处在讲台下面的学生则一边侧耳听着教师的讲解一边记着笔记。乍看之下整个教学活动俨然有序,但是整个课堂氛围压抑而且僵化,没有任何良性的互动与交流,在这样缺少交流、被动学习的模式下学生必然会慢慢地丧失数学的自主思考能力。那么要如何才能够调动初中数学课堂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主动性,就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二、 提问在课堂教学当中的作用

(一)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提高学习兴趣

想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提升教学质量,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方法就是运用提问来引导学生的思维,并运用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与学习兴趣。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如果教师能够提出一些针对性强的问题就能够让学生的精神在短时间内高度集中,并开始跟着教师问题的节奏循序渐进地融入到教师所构建的学习氛围当中。至于学生是不是能够针对问题给出标准答案学生本人也并不会过于在意,而且把自己置身于一个主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积极状态里。由此可见通过提问不但可以为课堂教学的质量提供保障,而且还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二) 优化学习氛围并获取反馈信息

众所周知,教学活动其实就是知识转移的一种方式,是教育者与学习者双方将信息进行相互交流的重要过程。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育者将知识进行拆分重组后再将知识转达给学生,但是很显然这种带有被动性质的教学方式和新时期的教学要求已经是格格不入,同时也和当前素质化教学的要求与目标相矛盾。严格意义上来说教学的教,并非只是将知识讲授就行了,而是在转移知识的过程当中加入一些最为合适的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吸引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此外教师在教学时也应当要注重自身情感的释放,将自己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相融合,这样才能够做到师生之间的和谐沟通与交流,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氛围,以及及时获取反馈信息具有重要意义。

三、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

(一) 问题过虚,学生兴趣不高

在进行初中教学时一些教师提出的问题太过虚浮,不了解提问的艺术性与策略性,将“满堂灌”教学法转变成“满堂问”的教学模式,尤其是有些初中数学教师经常会习惯性地用疑问词语诸如“是么?”“会吗?”“可能吗?”等等,还有一些教师一节课下来出现了许多次的“你们理解了没有?”“你们到底有没有明白?”等等过虚、无效的提问,这种方法既浪费时间又缺少思维意义,并且还给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造成严重的影响。

(二) 忽视问题总结,未设置知识框架

有一些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为了能够“击中要害”就将核心的问题直接提出来,没有依据学习的实际情况构建一个循序渐进的提问框架,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时经常会出现“头重脚轻”的现象,还有一些教师为了能够在短时间内将教学目标完成,就草草地提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既没有做好教学铺垫也没有做好课堂知识小结,学生在学完数学,课后由于缺少总结,导致自身的知识结构松散,学习效果差。

(三) 问题设计单一,缺少启发性

部分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设计问题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就向学生提出问题。由于提出来的问题缺少层次感,导致数学教学过程中出现“学优生易答、中等生难答、学差生难答”的情况。这样无法激发学生的思维与分析能力,也不能够强化学生的探究欲,提问失去了原本的价值和作用。

四、 实现课堂提问艺术价值的有效途径

通过上下文的结合与分析之后,对于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提问艺术价值的问题给出了一些针对性强的策略。

(一) 强化问题针对性,瞄准学生兴趣点

众所周知,学习兴趣不仅仅是人类思考和探究的源动力,而且兴趣还能够提高人们的注意力、调动人类的创造意识和思维能力。所以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时候必须要将学生学习兴趣的核心点把握好,这样才能够在学生的心里点燃起数学兴趣的火焰。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后得出,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的时候提出问题能够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热情。比如说在讲解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初中数学《平方差公式》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将课前精心设置好的问题导入到课堂当中:“同学们,前一段时间我们学校内举行了一些速算抢答竞赛,在比赛当中出现了以下几道题:28×32=?99×101=?998×1002=?当裁判老师刚说完这几道题的时候马上就能够听到有一位同学站起来回答说:‘老师,第一道题的结果是896,第二题的答案是9999,第三道题的答案是999996。回答的速度是老师见过最快的。那么同学们,请问大家有没有人想知道这位同学是怎么在短时间里算出答案的?你们愿不愿意学习这种技巧呢?”通过这种带有明显引导内容的问题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但能够让学生摆脱传统数学教学的思维束缚,还能够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 运用总结性提问,完善知识框架

任何一种教育教学活动都会在结尾或者即将完结的部分设置小结,再运用总结性强的问题或者方式来对学习者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总结,这样既能够顺利地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而且还能够帮助学习者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迅速地温习一遍该小节内容里的知识,而且通过总结性的提高还能够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整个数学学习过程的重、难点内容,在找到自身知识结构短板的同时还能够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这样既能够帮助学生确立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并按照框架中知识分布的情况来对当前的教学规划进行重新调节,帮助学生实现素质化、个性化的学习目标,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此处就以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完全平方公式》这一部分内容来进行小结,并提出总结性问题。

问题(1):什么样结构的算式能够使用完全平方公式来进行计算?

问题(2):请问同学们,在完全平方公式里a、b是否能够变化?a与b分别是代表什么?你们能不能够举出例子来加以说明?

问题(3):请问班级里的哪一位同学能够运用几何图形的方式来将完全平方公式的定义进行描述?如果可以,你最多能够运用多少种几何图形?

(三) 问题设计要灵活,重视思维启发

想要上好一节初中数学课是有一定难度的,而且在教学过程当中往往整个课堂的教学走向是以“波浪”的方式前进。“思为学之源,疑为思之源”,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就必须要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和价值,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一些灵活而又具备启发性的问题,以此来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探究意识。比如说教师在讲解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6.4《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在教学的初期阶段学生往往只能够想到单一的方式将对角线进行相连,并且认为只有这种方式。而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心理来提出一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同学们,你们发现了没有,我们通过该线段就能够清楚地了解到这是一个四边形的顶点和四边形上的一个点之间的连接线段,那请问一下大家能不能找到和四边形之外的点相连接的点分割四边形的方式?如果有,请回答。”当教师提完问题之后马上就会听到讲台下方热烈的讨论声。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和分析之后学生运用四边形边以及四边形内部以及四边形外部取点的不同办法,再利用这些办法分成了数个三角形,最后还将四边形内角和360°计算出来。由此可见如果学生的思考方向正确、思维能力稳定的情况下,教师只需要利用一些带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对学生稍加提点就能够扩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四) 追问错误,激发学生探究欲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分工是完全不同的,而且学生本身是一个具有灵活、独立思想的群体,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是不会依据教师事先设置好的教学路线来完成学习目标的。而在学生出现一些小错误或者小问题的时候教師就应当要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比如说运用追问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拓宽学习思路,在引导学生思维的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纠正自身的不足与错误。比如说教师在讲解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一次函数的图像”中的上下平移这一部分内容后,在学习一次函数左右平移的过程当中许多学生依然会习惯性按照“左减右加横坐标,上加下减纵坐标”的方式来思考和分析问题。而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左右平移会给图像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图像的哪几个部分不会受到影响?”

“同学们,图像上下平移时k值未变,而左右平移能否看出图像与哪个交点发生变化?”由此引发学生开始热烈讨论。

五、 结语

综上所述,课堂提问不仅是教学方法,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沟通艺术,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们的具体情况,在把握好学生思维规律的同时与教学内容相融合,这样才能够顺利地跳出数学课堂的提问误区,为构建高效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占国,王文清.浅谈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提问艺术[J].南北桥,2017(12):124-137.

[2]陈平,黄剑锋.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艺术初探[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2018(3):155-168.

作者简介:

缪泽霖,福建省宁德市,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提问艺术初中数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浅谈物理课堂教学提问三法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