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恐惧 快乐写话
2019-01-14段萍红
段萍红
小學低年级是学生语言发展的最佳阶段,抓好低年级的写话教学,对于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然而,低年级学生词语积累少,往往会感到无从下笔。为了消除孩子们对写话的恐惧,激发写话兴趣,提高写话能力,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坚持写日记,为写话奠基
从一年级起,我就辅导孩子们开始写日记。孩子们写第一篇日记时,我告诉他们:“写日记很简单,就把当天发生在自己身上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记下来就行了。可以是开心的事,也可以是伤心的事,但一定是真实的事情。”从起初用拼音写的一句话日记开始,孩子们在坚持中一天天进步。一句话慢慢变成三四句话,慢慢学会了用标点符号,学会了分段。每天一篇日记,渐渐就成为孩子们的习惯。
升入二年级以后,每周的写话草稿也写在日记本上,日记与写话的自然过渡,消除了大多数孩子对写话的恐惧。孩子们觉得写话并不难,就像写日记一样,把自己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心里想到的事情用语言表达出来就行了。有一年级一年时间的写日记功底奠基,二年级的写话教学就水到渠成地自然过渡了。消除了孩子们对写话的恐惧心理,写话热情就自然高涨了。
二、画思维导图,进行方法指导
低年级孩子写话时,往往会缺乏条理性,想到哪写哪,有时会东拉西扯。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利用思维导图辅导孩子们进行写话。比如在写《美丽的秋天》时,我先让孩子们选了几个景点,比如田野里,花园里,果园里,菜园里,然后再分别去思考,果园里都有哪些景色?孩子们会想到已经成熟的苹果、梨、柿子……然后我再引导孩子们观察,苹果的颜色、形状,并尝试用拟人、比喻修辞手法。通过利用思维导图辅导,孩子们的写作思路拓宽了,写话内容丰富了,也会根据思维导图分段了,条理性自然就强了。通过多次练习,孩子们也学会了画简单的思维导图进行写话构思。画思维导图时,用不同的颜色画上不同的事物,孩子感觉很有趣,不知不觉中就降低了写话难度,克服了没话可说的困难,激发了写话兴趣。
三、亲身体验,让写话有话可说
为了解决孩子们写话无话可说的烦恼,写话之前,我先让孩子们进行亲身体验。比如,在多彩的秋天里,我带领孩子们一起观察并采摘落叶,引导他们亲手制作树叶贴画,然后再写《我的树叶贴画》这篇写话。因为孩子们亲自参与了精心挑选落叶,用形状各异的叶子进行树叶贴画,当他们亲手完成一幅漂亮的树叶贴画时,他们也就知道自己写话内容要写什么了。写话中,不仅有详细的制作过程,还有对画面的想象,编一个精彩的故事内容。因为自己亲自做过,所以就有写不完的话。体验是写话的源泉。
四、观察,让写话生动具体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处处生机勃勃。可是要让孩子们用笔写写自己眼中的春天时,大多数孩子就觉得无从下笔。为了让孩子们把春天的美景写得具体生动,我带领孩子们一起去田野感受春天。让他们亲自观察路边尖尖的草芽,让他们俯下身子去寻找藏在草丛中的朵朵野花。当孩子们发现那些早开的野花时,不由地惊叹。
当校园里的紫丁香开放时,我利用课间时间带领孩子们一起观察,有的孩子说:“紫丁香的花苞像小话筒”,有的说:“盛开的紫丁香像小酒杯,里面盛满甜津津的花蜜,等蜜蜂品尝”,孩子们看着说着,一股清香扑鼻而来。
校园里的玉兰花、迎春花、海棠花陆陆续续开了。孩子们已经养成了观察的习惯,下课时,总有人站在一株花前看一看、闻一闻。因为他们在准备写话素材。
观察能力的培养,让孩子们有了捕捉生活美的能力,也让他们的写话内容变得具体生动。
五、课文仿写,激发兴趣
模仿是创作的先导。著名语文专家吕叔湘曾科学地总结出学习语文的一般过程,“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巧,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著名语文教师丁有宽也强调“儿童学习欲望具有模仿性,要以模仿为桥梁,以片段训练为手段,引导学生学习范文,仿其神,仿其意,仿其路,仿其格,仿其法”。
二年级学生的写话是刚由句过渡到段,所以在习作时,对段的结构以及语言组织的能力显得很薄弱。在仿写时,要精心选择具有明显特征且具有价值的精彩片段。新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让学生把最精彩的句子或段落积累起来,从中体味到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匠心所在,悟出表达方法的真谛,这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在学习了《彩色的梦》这首儿童诗后,我引导孩子们进行仿写,诗中的原文是:“在葱郁的森林里,雪松手拉手,让小鸟留下歌声,小屋的烟囱上,结了一个苹果般的太阳,又大又红。”一个孩子仿写的内容是:“在热闹的广场上,路灯手拉手,让小朋友留下欢笑声,高高的树梢上,结一个柚子般的月亮,又大又亮。”
当我读到“高高的树梢上,结一个柚子般的月亮”这句时,我被孩子们的模仿能力震撼了。“柚子般的月亮”多么形象啊!仿写,让孩子们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仿写中创造出自己的习作天地。
总之,写话的指导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要求我在教学中不断地去总结、去思考、去发现。相信通过我的努力,写话教学也会迎来属于它的春天!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