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践途径

2019-01-14曹凤月

人民论坛 2019年36期
关键词:创造力劳动教育

曹凤月

【摘要】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国家人力资本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人才培养与国家创新的大任。习近平总书记重提“德、智、体、美、劳”五育教育,劳动教育再次被重视,这对于促进国民优秀素质养成,激发国民创新精神,培育时代新人,打造坚实的社会根基等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劳动理论 劳动教育 五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凸显了劳动教育

在我国儒家传统教育思想中,劳动是不受重视的。《论语》中有记载,孔子的学生樊迟向孔子征求农业建议,被孔子拒絕,说“我不如老农”。“学而优则仕”中,“劳”和“仕”是两个社会地位和身份完全不同的社会阶层,二者绝不相干。“学而优则仕”的传统,使得劳动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一直没有位置。民国时期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倡导“德、智、体、美、劳”五育并重,但是没有写进当时教育的相关规定中。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我国的教育方针基本上提倡“三育”,重点强调“德、智、体”。2018年五一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封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学员的回信中,向全社会倡导“新时代是干出来的”,“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同时,呼唤全社会要“弘扬劳模精神,让诚实劳动、勤勉工作蔚然成风”。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再次强调“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9年11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通过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文件中指出“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历经一个世纪,“德、智、体、美、劳”五育并重,劳动教育再次成为了我国新时代育人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劳动教育,让人们回归自己的初心

互联网时代,人们在面临更多诱惑和困惑的情况下,探寻人生意义和价值尤为必要。一方面,人们变得越来越浮躁,年轻人被一夜暴富,一夜成名鼓噪着,很多人梦想快速成功、成名、发财,一时间追求“短、平、快”的功利主义大为流行,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各种所谓创新、交易花样百出,一些人视之为成功,乐此不疲地追求着。另一方面,很大一部分人基于自身能力、条件以及社会环境、工作压力等原因,被成功、成名、财富、幸福的梦想所击垮,认为这些离自己太遥远,永远也实现不了,于是没有了激情和梦想,生活成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混日子。而一些成功路上的追求者,也没有多少幸福感,金钱物质指标在他人影响下不断攀升,内心被永无宁日的不安定感侵袭着、骚扰着,觉得自己拥有的远远都不够,怎么样都不幸福。如何改变公众的社会心态,如何让人们的心中拥有安定和幸福的感觉?这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必须要关注的事情。

古今中外有很多关于幸福的研究。一般认为,宗教信仰和仪式能让人内心找到安宁和幸福,这也是全世界各种宗教流行的一大原因。另外,能让人找到安宁和幸福的就是“专注于你热爱痴迷的一种活动、工作”。早期一些道德理论认为,空闲时光是一种诱惑,劳动可以让人专注、获得安宁。19世纪50年代,英国著名的艺术批评家、哲学家约翰·罗斯金创办了“工人学院”,写出了著名的弘扬匠人精神的《建筑学的七盏明灯》,他认为匠艺活动可以让人专注、痴迷、守规矩、献身,特别是能够在物品中注入情感,体会到美和愉悦的境界。匠艺活动的训练对健全身心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有益的,对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作用也是基础性的。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们在进行了长达二十多年的跟踪研究之后,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爱干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离婚率与心理患病率也有显著差别。

通过劳动教育、手工活动,能够让人在简单、踏实的工作中找到安定感、满足感;在富于诱惑力的兴趣爱好中体会痴迷、创造带来的成功乐趣、幸福感;在极具挑战性的创造性工作中,找到好奇心、满足感、成就感。如果全社会的公民都通过本职工作的劳动、八小时以外兴趣爱好的手工活动,获得了踏实、安宁、创造的幸福感,社会因此就更加和谐安宁。

通过劳动教育,提升国民创造力,夯实社会基础

互联网和高科技提供了多种便利,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舒适便捷,一切都更加简单、容易,一些人因此丧失了对未来美好生活追求的动力,创造力大大削弱。这不仅是中国的问题,更是人类面临的一个世界性问题。美国也在呼唤工匠精神,倡导从幼儿园开始进行劳动教育。美国学者亚力克·福奇说:“一个充满消费和投机者的国家,这是很危险的。”工匠精神需要在青年一代中普及开来,取得实质性回归。美国一些有远见的教育学家也在为美国国民创造力下降担心,他们认为需要重整美国创造精神,再造国民创造力。研究者发现,好奇心是创造力的引擎,匠人们精益求精、对完美作品的执着来自心灵深处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自我超越的满足感。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也说“如果始终抱着游戏的态度去工作,工作将会变成艺术”。为此,再造国民创造力有必要从培养儿童动手能力和好奇心开始。

为了把中国建设成为未来的创新性国家,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跃,我们不仅需要科研院所的科学家和基层的科技创新者,更重要的是,我们从小就要把儿童培养成为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和多元兴趣爱好的未来社会公民,这是国家创新的基础。再造国民创造力、培育国民创新精神,要从儿童劳动教育做起。让劳动教育成为终身教育的一部分,实现家庭、学校、社区、社会、职业教育一体化。在家庭教育方面,可以开出儿童家务劳动清单,规定家务劳动必要时间。通过这一阶段的家务劳动,培养儿童对劳动的兴趣,体验在做一件感兴趣的事情过程中的快乐,感受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尝试创造性劳动带来的好奇、痴迷、激情、幸福。在学校教育方面,可以把劳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考核评估体系,制定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要开设的劳动课程、劳动实践活动和劳动目标、要求。在大学教育阶段,为实现学校劳动教育要与社区劳动教育相结合,可通过社区服务和志愿者活动培养公民爱心意识、社会参与意识,为社会作贡献,为了解社会就业打下基础。把大学毕业生劳动课程成绩、劳动实践时间、志愿活动时间,作为升学就业考核的必要条件。在社会教育方面,要通过媒体宣传劳动精神、劳动模范人物,在全社会营造出爱劳动,劳动崇高的氛围,改变人们对劳动的偏见,让各行各业的年轻人看到希望和未来。

(作者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企业文化建设研究所所长)

【注:本文系201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带一路建设中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项目编号:18BZX11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日]根岸康雄著、李斌瑛译:《工匠精神》,北京:东方出版社,2015年。

②[法]伊夫.R.西蒙著、周国文译:《劳动、社会与文化》,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

责编/周小梨 美编/陈琳(见习)

猜你喜欢

创造力劳动教育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这才叫指尖上的智慧
热爱劳动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