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生活 探究苏式课堂
2019-01-14杨天溪
摘 要:如诗如画的山水,精雕细琢的园林,在这里,走出了一位教育名家叶圣陶先生。先生是苏式教育的精神导师,是苏式教师的行为榜样,是苏式教研的风向标。从“教为中心”到“学为中心”,教育的生活化使得学生构建知识更加的无痕,从教师自身的积累、适切的教学内容、师生平等的教学方式、多样的教学评价来探讨,依据生活即教育的理论基础,以数学课堂为例,探究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促进课堂教学。
关键词:苏式课堂;生活化;数学
一、 生活即教育,苏式课堂的主导理念
(一) 数学和生活回望古今
教育因科举而兴盛,又在动荡不安的民国时期碰撞创新,蔡元培校长特立独行地把教育引向“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并提出了“五育”,陶行知先生在西方教育新思潮的影响下,提出“生活即教育”,先从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再向书本学习,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一次又一次地教育改革,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社会的发展,带动了一批又一批的教育先驱促进教育的发展。数学教育不断地推陈出新,数学知识已深入各行各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发展数学,应用数学,数学也改善了我们的生活。
(二) 数学和生活相辅相成
2016版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提道:“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生活化、情境化与知识系统性的关系。”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发展素质教育,人人都能学好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使数学回归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把生活和数学课堂紧密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自主探索,一点一滴地构建学生自己的知识经验体系。
(三) 数学和生活密不可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欲望是相当重要的,随着数学课程的不断改革,丰富多样的教材拉近了课本和学生的距离,量一量、摸一摸、折一折、比一比、拼一拼等丰富多样的数学实验,通过树叶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通过圆柱形的水杯感受表面积有哪些面,通过对折天安门纸片去感受轴对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能很好地成为学生学习的素材,它是可摸的、可量的、可称的鲜活的数学,生活化使得数学和生活之间构起互通的桥梁,知识随处可见,通俗有趣;知识学以致用,简单实用。
二、 教育亦多术,苏式课堂的多彩多姿
(一) 厚重的教师修养,广角课堂
一堂出色的课,必定少不了一位优秀引导者,正所谓“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把专业知识、知识的联系性和整体性、数学思想钻研透彻,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小学数学看似简单,学习的范围甚广。内容涉及方程、数对、平面图形、几何图形、推理,并且渗透初中数学的函数、几何证明。各个年级段所学习的每个知识点也不是孤立的。
比如,在教学四年级认识射线这一知识点时,课始导入时,用的是打开的手电筒发射的一束光,让学生讨论这束光有什么样的特点,得知是直的,一端无限延长,这就达到了让学生感受射线特点的预期。课前看其他教师的网上教学视频,有的会使用孙悟空的金箍棒来导入,它也是无限延长的,并且孙悟空这个形象更能激发学生的讨论欲望,但笔者认为,金箍棒更趋向于等比放大,也就是两端都在延长,和射线的本质上有微妙的差别。
(二) 平等的教学方式,融洽课堂
随着科技和文明的不断进步,师生关系也在发展演变,碰撞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新型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相较于凶悍专制的老师,学生更喜欢“亲民”的长者。师生关系融洽的课堂,是培育知识的暖房。学生可能因为喜欢这样的环境,开始喜欢学习,喜欢亲历学习过程,全身心地投入实验研究,喜欢讨论学科知识,喜欢把“yes/no”回答成判断题的答案。单向灌输知识、以老师的权威强制学习,这条路已经越走越窄。共同讨论,尊师爱生,其乐融融,平和融洽的课堂使我们畅所欲言,共同进步。
(三) 对话的教学手段,互动课堂
课堂上一定少不了师生的交流——对话教学,提出开放的问题,吸引学生参与探索,教师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顾及生生之间的差异。良好的师生关系,丰富的交流内容,尽力把学生送到“最近发展区”。以“说”数学的方式,学生频繁地使用数学语言去描述一个数学现象,不断地组织出有逻辑语言,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垂直和相交这一课时,通过出示学校周围的局部地图,找一找地图中的路口有什么样的特点。通过小组讨论、指名交流,得知有些是十字路口,有些是岔路口,有些是T字路口。教师再次提出,你能用线条来表示这些路口吗(请学生自己在练习纸上画画),然后把不同类别的线条投影展示,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线条的特点,平行和垂直的概念就呼之欲出了。
平行和垂直,这样的现象很多,在教室里也能找到很多例子。引入生活中的素材时,应该注意素材的多样性,像窗花、门框、黑板这些素材是学生较为熟悉的,再作为学习的起点,可能缺少新意。要在相同目的的情况下积极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时候我们还得选取日常生活中比较少见的素材。通过学生陈述从地图中看到的路口的特点,既熟悉又有新意的素材很容易引起学生的热情,再通过生生讨论,对话交流,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学习过程。
(四) 适宜的教学内容,简化课堂
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多位专家精心编写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甚至是同一个教师带领的两个平行班,班级之间也会存在一些差异。因此,教师对于教学的内容,需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去调整。
比如,在教学四年级的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课本的教学内容就安排了综合算式的计算,以及在实际问题中列综合算式解答。在基础较薄弱的班级,能正确地进行综合算式的计算已经非常困难了,还要在实际问题中综合思考、小心翼翼地列出准确的综合算式。这对于一部分学生确实比较困难,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学生情况,适时地调整教学内容。课堂中对学生高要求,对于学得轻松的孩子是具有挑战性的,对于勉勉强强的孩子是战战兢兢的,对于还没过关的孩子是堪比上青天。学生学到的才是知识,没学到的只是老师给的难题。教师可以适当地增减教学内容,为学生铺好台阶,有层次地进行教学。
三、 学不可以已,苏式课堂的活动延伸
小学数学生活化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回归生活,也就是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如“某市自来水公司为鼓励节约用水,采取按分段计费的方法收取水费。12吨以内的每吨2.5元;超过12吨的部分每吨3.8元。小天家上个月的用水量为11吨,应缴水费多少元?你认为他家可以怎么样节约用水?如用淘米水浇花。”这一延伸的生活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感受生活,生活中不仅仅只是分段收水费问题,还有出租车收费、峰谷电费等同类型的生活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在教学百分数时,解决“纳税问题”“利息问题”“折扣问题”,也是学生在已经碰到或者将要碰到的数学问题,除了学会计算,更应该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苏式课堂上应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强化思维的能力。
一个简单的生活素材,可以让师生共同讨论、共同成长,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一句真诚的赞扬鼓励,可以让师生紧密相连、互助成长,这是一个富于关心的课堂!“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这片土地上的教师共同携手,苏式课堂的研究将百花齐放春满园。
参考文献:
[1]柳斌杰.灿烂中华文明·教育卷[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
[2]曹悦霞,褚旭.教育名家的教育智慧[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杨天溪,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市開发区晨曦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