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2019-01-14黄振喜刘丽云潘恩敬梁淑霞张红郑芳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大学生

黄振喜 刘丽云 潘恩敬 梁淑霞 张红 郑芳

【摘 要】 本文认为,要增强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必须客观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这是提高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有效方法;同时要锻炼坚强的意志,这是提高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关键。

【关键词】 大学生;受挫折原因;抗挫折能力培养

新时代的大学生怀揣着梦想踏进大学校园,希望自己成为有理想、有知识、能担当的合格大学生。但是,困难和挫折是大学生活中客观存在的,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所以应对挫折是大学生的必修课。其中,学业、生活困难、人际关系不协调和就业压力日趋增大,是学生遭受挫折的主要原因。面对挫折有的大学生百折不挠、一一克服;有的学生逃避现实、不思进取、甚至放弃生命。所以,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提高大学生抗挫折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挫折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在所要达到目标过程中所受到的障碍和因无法克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挫折教育就是在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利用和创设某种情境,提出某种难题,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来解决矛盾,使他们养成乐于尝试、勇于克服困难、敢于经受挫折的习惯,从而使他们逐渐摆脱依赖,逐步形成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一种不畏艰难、迎難而上的坚强意志。

一、客观分析引发挫折的原因是提高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有效方法

我国的大学生处于青春期的中、后期,生理上接近成年人,但心理上尚未完全成熟。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第一,精力充沛,朝气蓬勃,自信心强,但有的同学不把旺盛的精力用在学习上,而是沉溺于网络游戏或过高地评价自己,听不进教育和批评。第二,情绪强烈,热情高涨,注重友谊与爱情,但有的同学好胜心过强,对情感缺乏控制,无法处理与新同学的关系或不能正确处理亲情、恋情、失恋、单相思等,带来情感上的困惑。第三,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自尊心强,但有的自我定位或自我认知出现偏差产生自卑心理而悲观失望;有的过度自负、自命不凡,有的自尊心过强产生了虚荣心、嫉妒心。第四,有的从小过度依赖父母,缺乏自律、生活不能自理;有的独立感过强,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不愿受纪律约束,不愿听从家长、教师的管教。第五,关注自我发展,有的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有自我实现的强烈愿望。但有的过分凭借想象,脱离现实,得出片面性结论。大学生处在一个高文化层次的环境中,一踏进校园,就受到来自学业、同学关系、就业前景的压力。

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正确认识问题。遇到困难与挫折要学会求助,可以根据情况向朋友、辅导员、家长、心理咨询师、教师、学校领导求助,一个人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有限的,经别人点拨一下,会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一旦在别人的疏导下解除困扰,会使他们更加坚强、心理更加成熟、适应能力更强,提高了自己抗挫折的能力。

针对引发挫折原因的多元性,明确挫折产生的原因,准确、全面地疏导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政府、学校、教师、家长及学生本人共同努力,从根本上消除大学生可能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第一,政府要为青少年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宣传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的作用,优化育人环境,拓宽就业渠道。第二,学校形成奋发向上、纪律严明的校风,积极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读书的学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都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开设就业咨询、提供就业单位需求信息、组织招聘会等活动,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的需求,促进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自觉提高并完善自己,主动迎接社会的挑战,促进就业;学校要增强人文关怀,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教育,开设心理学及心理咨询服务,举办心理教育的系列讲座,解决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例如如何对待婚恋、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关爱学生、服务学生,密切关注家庭困难、心理困惑、择业困难的群体,切实帮助解决这一群体的实际困难,及时发现矛盾并排除,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第三,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中心任务。教师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发挥主导作用,认真备课,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教授系统的专业知识,让学生学到本专业最先进的理论、技能。教学期间布置有难度的作业或科研课题,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坚韧的毅力、不怕挫折与失败的耐心。除此之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随堂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心理健康的培育。有些挫折可以事先有所准备,如告知考试作弊的后果,只要考试作弊就拿不到学士学位,事前告知,可避免学生错误的发生。应密切关心学习吃力的同学,帮助他们重拾信心以克服学习上的障碍,尤其对于大一的学生,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环境,如让教师、学长讲讲大学学习、生活与中学的差异。第四,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孩子,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及时疏导和关怀,帮助他们走出阴霾。第五,学生本人要构建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认识自我,恰当地分析自身的长处和不足,反省自己,不要老惦记着消极的细节而忽视了其他方面。不良情绪产生后,要把心绪转移到学习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比如大学生课外学术活动、大学生文艺活动或打球、跑步、游泳、武术等,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恢复心理平衡,战胜自我,战胜挫折,使自己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遇到难题可向要好的同学交流思想、探讨问题、互相帮助,使问题得以解决。如遇到恋爱困惑时可向辅导员、心理咨询师或知心朋友求助,得到心理上的关爱、支持和情感上的疏解。

二、锻炼坚强的意志是提高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关键

意志是人们达到一定目的,克服困难做出自觉而顽强不懈努力的品质。培养大学生战胜挫折的坚强意志是大学生学习奋斗的精神力量,是健康的人生态度的基本要求,是新时代人才的必备素质。遇到挫折时,意志力强的人,能够自觉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找出失败的原因,应该面对现实直至实现目标。意志薄弱的人,遇到挫折容易回避现实、意志消沉甚至出现精神障碍。所以,要加强意志品质的修养,顺境时,防止骄傲,杜绝自满;逆境时,坚忍不拔、锲而不舍,把逆境当做锻炼意志的最好机会,战胜痛苦和磨难使自己更加成熟、意志力更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大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

首先,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崇高的理想。坚强的意志来自于伟大的目标,明确自己的目标才能奋力前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之所以在艰苦的条件下长期进行革命斗争,以方志敏、刘胡兰等为代表的无数革命先烈之所以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正是他们有着以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奋斗为共同目标和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有的同学在中学阶段,把考上大学作为奋斗目标,一旦进入大学没有了更高的理想和追求,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毕业生有的拿不到毕业证、有的被学校处分、甚至除名。新时代的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应该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自觉把人生理想融入到党和国家建设的大局中,树立要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贡献的奋斗目标,满怀抱负,把精力用在学习上,积极进取,勤奋学习,主动学习,克服学习上的难题,这样增长了本领、磨练出坚强的意志也淡化了生活中的小矛盾。英国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弗朗西斯科·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大学生不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学好心理学和心理调适技能,用正确的理论指导自己,心理健康、阳光、充满正能量。

其次,锻炼身体。体育运动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运动强壮了身体、活跃了生活、转移了注意力、排解了心中的负能量、磨练了意志。健康的体魄、充沛的精力利于克服困难和挫折,创造优异的成绩,相反,身体欠佳、体力不支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影响自己能力的发挥,不利于自己的成长。参加体育比赛,能体现学生有健康的体魄、有集体荣誉感和顽强的毅力。

第三,挖掘自身的潜力并有效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事实上,每个人都有潜能没有完全发挥。认真分析自己,在学习能力、沟通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方面,已具备哪些能力,还缺少什么能力,需要加强哪方面能力。针对问题,不必过分自责也不要坐等契机。首先学好书本知识,这是主动思考和创新的基础,其次,接受必要的训练,发展自己,努力使自己符合社会的需求,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或参观访问,积累社会经验,也培养了自己的社交能力,通过实践能重新认识自己、重新认识社会,了解了自己的特点后,对自己适合什么工作心中有数了。切忌害怕挫折,认真对待每一次失败,痛定思痛,找出失败的原因,在下一次实践中引以为戒,研究出改进的方法,也提高了自己应对挑战和困难的能力。

实践证明,只有经历过挫折、在逆境中成长起来的人,才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我们不仅要培养大学生形成合理的文化知识结构,更要培养他们适应激烈竞争的社会、在挫折中求生存的能力。只有提高自己抗挫折的能力,才能敢于担当,把自己培养成合格的大学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努力拼搏、貢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袁鲁宁.大学生面临的压力现状及缓释对策[J].华商,2008(2)60-61.

[2] 夏茂香.浅谈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9(32)177-178.

【作者简介】

黄振喜(1964—)女,汉族,山东武城人,德州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园艺.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微信使用对大学生亲子关系的影响
浅议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培养路径
浅析大学生校园兼职
暑期近万名大学生兼职送外卖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成立首个村级大学生创业园
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