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培养途径探析

2019-01-14王文静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培养途径大学生

【摘 要】 本文阐述了新时代艰苦奋斗精神的内涵及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积极作用,分析了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淡化的表现及原因,提出了具体的培养途径。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应加强对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教育;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对艰苦奋斗精神的宣传;应通过各种社会实践让大学生感受艰苦奋斗精神;要重视模范人物的榜样示范与带动引领作用。

【关键词】 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培养途径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中华民族正是靠着艰苦奋斗精神在古代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新时代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艰苦奋斗。2019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搏击培育了永久奋斗的伟大传统……历史深刻表明,只要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勇于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奋斗牺牲,我们的国家就一定能够走向富强,我们的民族就一定能够实现伟大复兴!”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国家富强、民族繁荣、人民幸福的重要使命,因此新时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培养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新时代艰苦奋斗精神的内涵

历史在前进,社会在发展,艰苦奋斗的精神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艰苦奋斗不仅是一种勤俭朴素的生活方式,它还是一种取之不竭的精神动力。在物质层面,艰苦奋斗表现在生活上朴实节俭、吃苦耐劳,要求人们面对现实,把生活支出和消费,限制在合理的限度内,珍惜劳动创造的物质财富,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在精神层面,艰苦奋斗是一种不畏艰难困苦,坚韧不拔,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人格风范,是一种自强不息,知难而进,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精神状态和行为品质。

因此,艰苦奋斗不但体现在物质生活上,更体现在精神和意志方面。我们对艰苦奋斗的理解不能表面化和片面化。新时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的幸福生活,必须依靠艰苦奋斗来实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然会面临很多困难,更加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随时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二、新时代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积极作用

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证明,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艰苦奋斗精神,难以繁荣发展;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艰苦奋斗精神,难以自立自强;一个人如果没有艰苦奋斗精神,难以生存和发展。艰苦奋斗精神培养密切关系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高校应积极努力地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

首先,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才能选择正确的人生方向和道路,健康成长。培养艰苦奋斗精神,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高尚人生追求,选择奉献社会的正确价值观,进而确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有助于激发大学生战胜困难的精神动力。当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学业、理想、生活、就业等许多困难和挫折,艰苦奋斗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能够帮助大学生有勇气和力量战胜困难和挫折,坚定信心,健康成长。

第三,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有助于大学生人格的健全。大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提升能力,还需要不断健全自己的人格。艰苦奋斗作为一种时代精神,既是一种崇尚节约、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也是一种不畏艰难、积极进取的思想品格。艰苦奋斗对于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同样重要。一个人要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艰苦奋斗。培养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对于大学生塑造高尚品格,健全人格具有重要作用。

三、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淡化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1、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淡化的表现

(1)生活上铺张浪费、贪图安逸。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了,生活条件好了,给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能够提供更好的条件,随之而来的则是一些大学生在消费上追求名牌,奢侈浪费。有的大学生为了达到个人的物质享受,甚至被骗入“校园贷”,最后导致各种悲剧发生。

(2)学习上不求进取、得过且过。幸福的生活、安逸的环境容易消磨人的奋斗精神,部分大学生在学业上不求上进,学习态度不端正,挂科过多,导致留级甚至是被退学。中国教育新闻网2011年10月18日的一则报道:“调查显示,近几年全国在校大学生自动退学率已近3%,每年退学人数近50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3)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缺乏理想信念。当前部分大学生缺少人生目标,缺乏理想信念,在学业上和生活上没有方向和追求,沉迷网络和游戏,得过且过,给未来的就业和人生发展埋下隐患。在大学生中“佛系”、“啃老”、“小确幸”等现象大量存在。

2、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淡化的原因

(1)部分大学生存在认识误区。当代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大学生认为社会经济发达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没有必要再艰苦奋斗了。他们把艰苦奋斗仅仅理解为物质上的艰苦,忽视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内涵。

(2)学校教育的忽视。当前的学校教育仍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缺乏对学生健全人格和坚强意志的培养,艰苦奋斗精神教育没有受到学校和老师的重视。

(3)家庭教育欠缺。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因此许多家庭在物质上和生活上对孩子提供了更优越的条件和环境,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少艰苦奋斗的意识和体验。

(4)不良社会风气影响。当代社会随着消费主义的盛行,对物质上的攀比和追求导致整个社会充满着奢侈浪费现象,社会上和网络中各种炫富现象和新闻不断出现,对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误导。

四、新时代下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途径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的黄金时期,高校应该采用各种途径和方法培养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让大学生把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追求和生活方式。

1、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应加强对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教育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把艰苦奋斗作为重要内容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引导和人格培养。首先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突出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问题。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明确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内涵,强调艰苦奋斗精神在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融入思政课课堂教学当中,采用各种有效的的方式方法,让大学生产生对艰苦奋斗精神的价值认同,并内化为一种精神追求,最终体现在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实践中。其次高校应该把艰苦奋斗精神作为评选优秀干部、优秀学生和奖学金的重要指标,对学生进行正面的行为引导和教育。

2、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加强对艰苦奋斗精神的宣传

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采用各种形式加强对艰苦奋斗精神的宣传,包括宣传栏、宣传条幅、新媒体等形式。高校可以在校园网上建立和开辟艰苦奋斗专栏,对社会上和校园中艰苦奋斗的榜样进行宣传和表扬,制作成专门的视频和新闻在校园网进行宣传,让更多的大学生去浏览和观看。高校可以定期组织各种形式多样的艰苦奋斗主题校园文化活动,形成艰苦奋斗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3、高校应通过各种社会实践让大学生感受艰苦奋斗精神

首先,高校可以开展具有鲜明特色的艰苦奋斗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去一些红色教育基地、纪念馆(比如长征路、梁家河等地方),让大学生深入了解近代革命和社会建设过程中艰苦奋斗的英勇事迹,使学生在参观学习过程中感受艰苦奋斗对国家、民族和个人的重要意义,思想得到升华。其次高校在暑期实践活动中组织学生深入基层、深入农村在服务地方过程中磨练意志,感受艰苦奋斗的价值。组织学生到贫困地区进行社会调查、“三下乡”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让大学生广泛深入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和民情,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在实践中培养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艰苦奋斗精神。

4、高校要重视模范人物的榜样示范与带动引领作用

高校应在大学生中树立艰苦奋斗精神的典范,寻找和挖掘古今中外和学生身边的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模范人物和事迹。通过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发挥树立典型、榜样示范的作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和讨论,培养艰苦奋斗的意识和精神。另外,也可以邀请这些艰苦奋斗的模范人物,在学校做报告,介绍和宣传这些榜样人物的模范事迹,来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学习他们身上艰苦奋斗的精神。

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当代青年:“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新时代高校应该把培养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作为一项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培养大学生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自强不息、奋发有为、勇于探索的优秀品质,为国家的发展和社會的进步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参考文献】

[1] 陈志超.高校应大力加强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J].思想理论导刊,2011.6.

[2] 张颖,范军.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的历史考察和基本经验[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4.

[3] 黄核成,吴敏筱.论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培育[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2.

[4] 石梦希.从“裸贷”现象谈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教育[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7.12.

【作者简介】

王文静(1980—)女,咸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培养途径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