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创新的路径探析

2019-01-14孙丽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淄博市大数据

孙丽

【摘 要】 大数据已经成为社会治理创新的强大推动力,由此,本文总结了淄博市应用大数据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主要做法,提出了大数据时代淄博市社会治理创新的路径。要加强培育社会治理新理念;多主体共建大数据治理平台;培养大数据专业化人才队伍。

【关键词】 大数据;社会治理创新;路径;淄博市

当今,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数据不断积累倍增,迅速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因具有规模性、多样性、高速性、价值性等特点,逐渐成为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推动力。2015年8月31日,国务院《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明确提出,通过推动大数据发展应用,在未来5至10年打造精准治理、多方协作的社会治理新模式。

一、大数据成为社会治理创新的强大推动力

在社会治理中充分运用大数据不仅有利于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治理体系,而且还能为社会治理决策提供支撑,提高社会治理能力。

1、提高社会治理科学化水平

制定科学的社会公共政策在社会治理中具有基础性、关键性的意义,可以有效保障群众基本权利,协调群众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而科学决策的基础是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社会信息,分析社会现象,研判社会发展趋势。但长期以来,我们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主要依赖于工作经验或者抽样的数据、局部的数据,这样使得社会治理更多的是一种经验型治理。而大数据技术的出现,可以帮助治理部门获得多层次、全方位的数据信息,有助于全面、及时、客观地了解社会现象,制定相应的政策,从而提升社会治理的科学化水平。

2、提高社会治理民主化水平

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实现治理主体多元化,需要社会主体的广泛参与。传统时期,社会的参与渠道比较有限,而大数据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参与渠道不断扩展,公众可以通过博客、微博、微信、论坛、网站等多种渠道,随时随地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利益诉求,对公共政策提出意见建议,从而提高社会治理民主化水平。

3、提高社會治理精细化水平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需要充分考虑每个地区和不同社会群体的特点,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个性化、精细化的治理措施。由于传统时期的社会治理,收集的数据信息有限,难以掌握每个地区、每个群体的社会需求和各个方面的具体情况,这样往往导致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没法完全实现与群众需求的有效对接。而运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全面系统地分析和掌握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在民生服务、社会保障、社区治理等方面多样化、层次化、个性化的需求,从而制定差别化的治理政策,从而大大提高决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大数据时代淄博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探索

1、积极推进政务数据库建设

研究编制全市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及政务信息资源开放目录,明确界定共享、开放信息的名称、类别、提供单位、提供方式、共享开放条件和范围、更新时限等,制定数据共享、开放计划,形成清晰明确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开放机制。建立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实现市级平台与省级共享交换平台的对接,逐步形成全市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推进政府部门间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推进政务信息资源统一开放平台建设,优先推动信用、交通、医疗、卫生、就业、社保、地理、文化、教育等民生保障服务相关领域数据向社会开放。加快推进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升级完善市网上政务大厅,逐步实现一号申请、一窗受理、集中服务,为全市提供上网事项信息公开、网上预约、材料预审、受理提交、过程查询、结果公示、投诉处理等系列政务服务。

2、构筑普惠便捷的民生服务体系

推动医疗、养老、教育、城市管理、食品药品监管、治安防控等领域信息化的全面提升,培育新型服务模式和服务业态,推进社会服务进一步便捷普惠,治理效能进一步增强。比如,多举措提高养老服务智能化水平。建设完善全市统一的老年人口数据库和服务单位、机构信息数据库,实现与市为老服务信息平台、12349养老服务平台等服务平台的融合对接,有效支撑养老应急服务项目的开发及养老服务的开展。完善市级养老服务平台功能,并做好与省级平台的对接,制定统一服务标准,整合为老服务资源,充实为老服务内容和信息,以互联网为载体提供信息服务、护理看护、健康管理、康复照料、心理咨询等居家养老服务。加强了大数据技术在社会治安方面的应用,强力推进智能管控全覆盖,形成完善的“卡点、控线、覆面、关门、封边”的立体化社会面智能管控体系。提高技术视频监控网、街面社区巡防网、情报信息预警网、公共安全监管网、网络社区管控网等防控网络建设水平,提升社会治安防控效能。推进大数据警务云一体化警务实战工作平台、警务通、警民通等系统建设,不断提升警务信息化水平。

3、夯实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加快推进市级层面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个人隐私保护、数据安全等方面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探索建立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安全监管体系,强化数据安全保护责任,落实“分级分类保护”原则,加强信息资源流动、数据共享开放等场景下安全监管。积极研究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措施,推进数据加密、防泄漏、信息保密等专用技术的研发及应用,逐步建立安全可信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体系。

三、大数据时代淄博市社会治理创新的路径选择

1、培育社会治理新理念

大数据时代的社会治理,是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众等多个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体系,多元主体共同治理并不是弱化政府的作用,在多个主体中,政府处于核心地位,是最重要的主体,发挥着主导作用。这就需要政府的角色要从全能转变到有限,强化服务功能。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制定社会治理制度。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基本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就业、卫生、住房、养老、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通过各项制度的完善,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安全制度。公共安全包括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安全、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安全等方面,通过各项制度的完善,健全食品药品监督体系、隐患排查体系、安全预防防控体系、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网络安全保障体系。二是协调利益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益格局发生的深刻变化,整个社会利益呈现多元化特征,利益矛盾不断增多,政府解决利益矛盾冲突的能力和角色也发生了变化。所以在这种格局下,政府将一切利益关系协调的责任揽到自己肩上,既做不到,也很难让各方满意,就需要在多元利益主体之间建立起有效的利益博弈和平衡机制,多个主体通过协商、沟通、对话,寻找利益的最大公约数,达成一致,平衡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三是促进政社关系互动,实现政府职能的双向转移。所谓双向转移一方面是政府向社会转移职能。对于社会力量能提供的服务、解决的事务,交给社会来做。另外一个转移就是社会向政府回归,归还本属于政府的职能,这个主要是自治组织,村居委会承担了很多本属于政府应该承担的工作,导致自治功能严重弱化甚至缺失,这些职能要回归给政府,为社会松绑。所以说,政府职能的转移应该是双向的。

2、多主体共建大数据治理平台

在大数据时代,传统的以经验为基础开展工作的方式无法适应新时代社会的发展变化,难以应对社会治理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必须强化大数据思维,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社会治理的准确度和管理效能。目前,由于政府部门条块分割,存在“数据孤岛”现象,导致一部分部门数据仍处于零散、分割的状态;同时,大数据治理平台的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缺乏其他主体的参与。政府、企业、个人都产生海量的大数据,完全依靠政府力量往往收集的数据有限,对数据的应用和开发的专业性和效能性也有限。因此,就政府而言,必须打破对信息和数据的垄断,建设统一的政府大数据中心,实现政府部门之间数据的共享和开放。就其他社会主体而言,互联网是收集大数据的先头兵,社会民众每天也在产生大量数据,各社会主体要积极推动大数据在社会治理中的运用。因此,要积极推动政府和各社会主体共同参与构建大数据治理平台,共享共用,互通有无,从而形成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优势互补、多元参与、开放竞争的发展格局。

3、培养大数据专业化人才队伍

一要大力實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建立人才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平台监测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人才需求,制定信息化专业人才的服务保障体系和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引进计划,集聚掌握前沿技术的信息化创新创业人才。在创业基金、子女入学、住房等方面提供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引进信息化、互联网等方面的高层次和应用型人才。二是加强对政府管理人员和社会公众的大数据培养力度。一方面,提升全民信息能力,加强大数据的宣传教育,支持社会培训机构开展信息化、大数据、互联网等方面的人才培训,组织多种活动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信息化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另一方面,继续加强对领导干部信息化培训,做好教育培训配套工作,完善政府信息化人才考核、激励、职业发展等机制。

【参考文献】

[1] 林梅,索南曲珍.新时代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改革的制度创新[J].科学社会主义,2019.4.

[2] 李柏红,王文强.基层社会治理的时代意蕴、现实困境与创新路径[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11.

[3] 郑向东.加强改革创新 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效能[J].中国人大.2018.10.

【作者简介】

孙 丽(1981.12—)女,汉族,山东淄博人,任职于中共淄博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社会治理.

猜你喜欢

淄博市大数据
淄博市大力推进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应用
摆摊
Impressive Impression Sunrise
我的妈妈是“超级侦探”
我家的小客人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