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据资本主义和设计人本主义

2019-01-14包峥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2019年10期
关键词:人本主义以人为本产品

包峥

【摘要】设计需要以人为本,为人群和社会服务已经成为设计领域的共识。然而,在以数据为核心驱动的智能时代里,“以人为本”的设计初心被“以数为本”的设计目标所取代,初心丧失,设计滥觞。本文通过探讨人和数据的关系,来警示数据对设计的消极意义,寻求数据对设计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数据资本;以数为本;以人为本;人本主义;设计;产品

在这个以数据为核心驱动的智能时代里,数据是被认为等同于知识,资源和资本的事物被奉上神坛。在信息智能时代,拥有数据就能获得财富,这就如同在工业时代,拥有資本就能获得财富一样。「1」大部分行业对“数据”持有绝对乐观的态度,认为现有产业+数据智能=新产业,会给诸多行业来带崭新的形态,新产业取代旧产业满足人类的个性化需求,数据将引导整个社会的升级和变迁。对于设计行业,观点认为大数据时代下的数据分析和处理技术对设计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数据可视化提升设计效果。2.数据资源库开拓设计思维。3.大数据分析帮助理解用户需求。4.数据为设计权衡利弊提供指导。「2」从价值体系来说,人是直接和间接形成的数据是大数据的核心来源。各种基于物联网和互联网的行为所形成的各类数据,其最终的逻辑指向和服务目标同样是人。设计和数据的服务对象和思维模式都是“以人为本”,这也是两者可以服务共同价值体系的社会学基础。「3」数据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在当代的一种表现形式,和传统金融资本一样,其本质都是通过某种资本形式来创造财富,但是其特点却不尽相同。某种意义来说,金融资本现在也以金融数据的形式呈现出来,数据资本已经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1、金融资本主义的影响:被资本定义的设计和被资本定义的人

设计需要以人为本,为人群和社会服务已经成为设计领域的共识。库哈斯认为,当代的社会环境和城市建设是由资本驱动形成而非来源于职业设计。「4」以资本为驱动,以利益为目标的设计,很容易陷入“以资为本”的局限之中。

1.1设计产品标准化

产品标准化的目的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以获得丰厚的回报。从开发的角度来说,标准化的做法是符合企业利益的,但却不是“以人为本”的。标准化是多样化的反义词,人是多样性的,文化是多元性的,环境是多变性的,用单一的标准来对应多样多元多变的社会环境是不合理的。古时候人们根据不同地域的地理和气候特征,设计并建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而如今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可以消除地域地理和气候的差异,解决居住功能的问题,可是带来的居住方式的单一性,城市风貌的单调性等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房地产开发企业制定的建筑设计标准化的做法,是造成中国“千城一面”的原因之一。

1.2设计产品分级化

产品分级化表面上看是根据不同需求的人群制定不同产品的策略,是“以人的需求为本”的做法,其实上是提高利润的一种手段,是“以资为本”的一种表现。在以前,人们习惯于把“物品”进行分级评价,情况是先有对比物,后做出评价,这样的顺序是有助于提升造物水平的;而如今顺序却被颠倒过来了,在设计之初就对产品进行分级,刻意拉开不同等级的产品之间的差距,以获得总体利润的最大化,结果并不会造成产品品质的提升,反而会导致某些产品品质的降低。比如汽车公司将汽车分为轿车,越野车,跑车等类型,每一种类型再细分为A,B,C,D若干个等级,“基础配置的汽车”的价格和“豪华配置的汽车”的价格可以相差十倍以上,但其制造成本却相差不到20%。这样做的目的一是通过分级拉高高端汽车的价格,二是通过对比提升基础配置汽车的品牌价值,以使其整体利润得到提升。在价格战的市场情况下,往往会采用降低配置,牺牲品质等手段来维持销量和利润。

1.3设计产品市场化

产品市场化应该是一种结果而不是目的。设计的目的应该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理念,好的设计产品应该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迎合现有市场不会使产品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以“市场”为目的的产品设计,会使产品陷入平庸的结果。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苹果手机。2007年苹果发布了第一代iPhone,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取消了物理键盘,自由拆卸电池,采用了全屏幕的触摸界面。而当年与苹果同时推出的其他手机如诺基亚N95还是滑盖式手机,摩托罗拉V8还是翻盖式手机等。iPhone在当时并没有迎合市场,却获得了巨大的市场,乔布斯的初心打动了无数的人们,原因在于他选择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而迎合市场的手机公司都没有赢得市场。

设计产品的标准化,分级化,市场化都是“以资为本”的,而不是“以人为本”的。人类社会有一种很奇特的现象:行为方向本应该由出发点决定,而不是目标点,正所谓“初心”,遵循初心行事才能成功;但是大部分的行为,都是依照着目标点的方向而前进的,而目标点大多数是名、利、权这些掩蔽“初心”之物。正所谓:最声望的师人不以名为本,最富裕的商人不以利为本,最显赫的官人不以权为本。对于设计来说,“初心”不应该是“资本”,设计也不应该“以资为本”。

2、数据资本主义的影响:被数据定义的设计和被数据定义的人

正当许多设计师试图从资本的漩涡中挣脱出来,却又陷入了另一个资本的泥潭。当设计的金融信仰转变成为数据信仰的时候,设计师们似乎在无穷无尽的“数据”中找了到“初心”,找到了设计的灵感源泉和得以安身立命的法宝。但是,“初心”不是向外求,而是向内求的。当某一种信仰占据内心的时候,“初心”就会无处安放。数据资本主义和金融资本主义一样凶猛,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相比于金钱资本,数据资本容易获得,所以数据处理重点不在于“得”,而在于“舍”。以数据资本为驱动,以数据为目标的设计,同以金钱资本为目标的设计一样,也很容易陷入“以数为本”的局限之中。

2.1 设计产品指标化

产品指标化表现为只相信理论的数据指标,不注重实际的数据影响。数据指标在某些产品领域里被认为是唯一的评价标准,而忽略了产品的非数据特性。比如在规划设计中,规划编制单位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出让金,对土地设置了非常严苛的经济技术指标,高容积率的情况下,同时又限制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绿地率等指标,导致在此控制指标之下的建筑设计变得非常单一,没有设计的弹性和自由度,把设计由一个多元组合方程式变成了一元一次方程式——结果只能采用一种或几种建筑形式来满足指标的要求,这就是常被大家所诟病的“方盒子”形式,城市风貌极为单调的背后,是对土地的极致利用。

1.2 设计产品模板化

当今互联网的“数据”已经丰富到可以应付绝大多数的设计任务,因此数据主义的设计师秉承一个设计理念就是“网上设计”——即接到设计任务先搜集数据。这是开拓思维的好方式,但也会是丧失思维的坏方法。比如在平面设计中,大部分设计师都会有进行分类整理过的设计模板,在大部分的设计工作过程中,只是简单地调用模板资源,美其名曰“借鉴”其实就是“抄袭”,没有经过思考,更别谈创新,模式化的工作方式会让人先变成机器,然后被机器超越。过分地依赖于外在的数据,而不对数据的成因和后果进行充分理解分析,会导致设计师独立判断和思考能力的丧失。

1.3 设计产品逻辑化

數据的产生的非逻辑的,但是数据分析一般是逻辑的。遵循产品逻辑思考,必然会导致评判设计的标准变成和经济相关的因素。高效率,高货值,低成本听起来很美好,但却是对生活的一种轻视,对人性的一种低估。设计源自于生活,生活是不讲究效率,不在乎利润,也不追求理性的;生活应该是悠闲自在,自得其乐,感性体验的一种状态。当前的住宅区设计,就是过分于关注理性,关注于住宅产品货值的结果。“高低配”的住宅区设计是近年流行的设计手法,背后的规划逻辑就是货值决定论:别墅>排屋>洋房>高层的“普世价值”,尽可能多布置层数低的住宅产品,以获得整个住宅楼盘的最高货值。表面上看似人畜无害的想法,其实是一种变相压榨高层住宅资源的做法,因为低多层住宅的出现必然会导致高层住宅的用地压缩,类似于在一个地块内设计了“贫民区”和“富人区”的分离模式,把原本可以做到共享的公共资源的一部分挪给少数人。如果我们从住区“以人为本”的角度上来设计住宅,那么逻辑并不是唯一需要考虑的东西,同时还需要考虑的是人在住区中的行为模式和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场所等非逻辑的因素。

设计产品的指标化,模板化,逻辑化都是“以数为本”的思考方式,而不是“以人为本”的。数据应该是设计的结果,而不是设计的原因。设计不应该是为了满足数据而设计,而应该是为满足人群和社会所需而设计。“以数为本”的设计理念背后,其实是数据主义。数据主义认为,万事万物都是数据流,全社会是一个巨大的CPU,每个人都是里面的一块芯片,而所有的生物都是算法,包括人类独有的情感也可以用数据来表示。「5」这些观点并非毫无道理,在大数据时代里,人的身体数据反映健康状况;日常行为数据反映社交圈层,消费倾向;语言文本数据反映思想立场,价值观点。当这些数据以某种方式途径被记录收集起来,形成了个人的数据库,人就被数据定义。人可以被数据定义吗?人的多维外在表现能完全反映复杂内在吗?大多数人肯定会持否定态度。可是,当数据摆在你面前,你选择了数据的这一事实却不得不让我们深思:在大数据定义下的我们究竟有没有选择的自由?

3、数据人为的事实

世界上本没有资本和数据,资本人为,数据人为。如果从这一点来思考,那么我们就不应该过分依赖数据,信仰数据。数据的确能为人们带来许多便利,但是滥用数据也会给人们带来负面影响甚至灾害。

3.1数据的整体性

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并非各部分的简单叠加,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时候甚至比各组成部分本身更加重要。数据往往是零碎的,片段的,孤立存在的,在应用数据之前,必须要先经过系统化分析,论证数据对于整体是否可行。

3.2数据的复杂性

事物形成的背景决定了事物的性质,数据也是。数据形成的背景影响数据的结果,先决条件,干扰因素,主观决策等不确定性因素都会对数据产生根本性影响。相同的数据可能会造成不同的结果,不同的原因也可能产生结果相同的数据,当数据脱离于他们形成的环境而展现在人们面前时,人们应该仔细审视其适用性。

3.3数据的真实性

中国人把“人为”二字合起来称之为“伪”,大体是认为只要是人为之物都有可能是伪造的。所以数据既然是人为之物,就会因为某些原因进行伪造,可能是市场因素,可能是政治因素,也可能是个人情感因素。数据造假的例子举不胜举,只要没有监管就会产生非法数据。而且目前在信息数据领域缺少相应的国际条例,法律法规等约束,数据安全已经成为影响国际政治,经济,社会局势的重要因素。

4、设计人本主义的数据引导

回归到人和数据的关系上来,正确的关系应该是让数据为人类所用,而非让数据决策,或控制人类的思维。设计应该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而非“以资为本”、“以数为本”,因为人是在不断变化的,人的思想在不断创生或者消亡,思维是无法数据化的。设计产生数据,而“人本主义”的设计所产生的数据是有思想,有温度,有生机的。

4.1 提倡理念设计,让数据变得有思想。

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指导下的设计,从人群和社会的行为模式,心理特征,思维习惯等出发,数据围绕着这些人性化设计展开,最终呈现的设计结果也将会是符合人群和社会所需求的产品。比如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在建筑物室内与室外之间设置可以遮阳避雨的“灰空间”,给予人们出行的便利,这虽然不是必需设计的部分,而且会增加建造成本以及损失建筑面积,但却可以提升建筑的整体品质,拉近建筑和人的距离,让建筑展现出一种开放的,亲切的,欢迎的姿态,适当的“数据的牺牲”可以带来“非数据的回报”,这就是“以人为本,以数为末”的设计。

1.4提倡感知设计,让数据变得有温度。

如果说设计的基本要求是功能,那么高阶要求就是设计产品对人性的关怀。数据本是一堆冰冷的代码,但是却可以通过设计变得有温度。在制造业经常提及的产品批量化生产,需要对产品进行精确的数据设计,然后根据设计数据安排工业化生产。消费者拿到都是出自于机器、且精确地相同的产品,大部分人对工业化的产品都是用完就扔的态度。相比之下,手工产品却是每一件都不尽相同的,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收藏价值的。手工产品无法做到每件产品数据的精确性,也正是因为数据的不精确,才能让消费者感受到手工制品的温度——来自于工匠手上的温度。“数据的不精确”可以带来“数据的亲切感”,这就是“以人为本,以数为末”的设计。

1.5 提倡创新设计,让数据变得有生机。

创新是当前设计领域最高的要求,只有创新才能体现设计的价值。革命性的创新,发明,设计都是前所未有的,他们没有数据可循的。没有数据对于数据主义者来说是相当致命的伤害,这就好像市场没有交易对于商人的打击一样。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无”和“有”是相辅相成,相生相克的,一杯装满水的杯子装不了酒,一张写满字的纸画不了画,想有新的内容只有把原有的内容先清除掉。那么,设计产品的时候为什么要设计“一杯装满水的杯子”或者“一张写满字的纸”呢?只设计“一个空杯”或者“一张白纸”不就可以创新了吗?“数据的缺失”可以带来“数据的丰富”,这也是“以人为本,以数为末”的设计。

参考文献:

[1]《智能时代》吴军 著,中信出版集团

[2] 浅谈大数据背景下的设计变革.李民 王佳 DOI:10.16852/j.cnki.45-1390/g2.2018.07.057

[3]大数据背景下产品设计思考.姜超,高晨晖 1008-7109(2016)04-0037-06

[4]《疯狂的纽约》Rem Koolhaas 著 唐克扬翻译  姚东梅译校,三联书店

[5]《未来简史》Yuval Noah Harari 著 林俊宏翻译,中信出版集团

猜你喜欢

人本主义以人为本产品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科学管理理论和人本主义思想在某互联网公司的运用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及其简评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新产品
产品
下一个酷产品是什么